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2551757647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

    他們常集於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他們大都崇尚老莊之學,不拘禮法,生性放達。在政治上,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度,嵇康更因此被殺。相反王戎、山濤等則先後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併成為其政權的心腹。

    在文章創作上,以嵇康、阮籍為代表。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他以老莊崇向自然為論點,說明自己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度,文章頗負盛名。

    又如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透過比興、寄託等手法,隱晦地揭露最高統治集團的惡行,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由是透過七賢的文章創作,可窺略到他們各自的志向意趣。

    擴充套件資料

    稱謂的由來

    從西晉後期陰澹提出竹林七賢之說,再到東晉和南北朝,竹林七賢之稱在《魏氏春秋》、《竹林名士傳》和《竹林七賢論》、《世說新語》等文獻中逐步定格,演進軌跡十分清晰。

    最早把嵇康、阮籍等人稱為竹林七賢的,是西晉左將軍陰澹。由於竹林七賢中最後去世的王戎卒於晉惠帝永興二年(305年),與陰澹生活的時代約略相同,而之後緊接著便是“永嘉之亂”。所以,竹林七賢的說法在西晉時期並沒有得到廣泛流傳。

    到了東晉,竹林七賢之稱才廣為流行。東晉史學家孫盛在《魏氏春秋》中寫道:“(嵇)康寓居河內之山陽縣,與之遊者,未嘗見其有喜慍之色。與陳留阮籍、河內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鹹、琅玡王戎、沛人劉伶相友善,遊於竹林,號為七賢。”

    東晉戴逵的《竹林七賢論》,對竹林七賢行實多有記載。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述魏晉名士風流,特拈出竹林七賢:“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劉孝標註引孫盛《晉陽秋》雲:“於時風譽扇於海內,至於今詠之。”可見,自東晉開始,竹林七賢之稱已廣為傳響。這一時期,也有稱竹林七賢為竹林名士的。

    東晉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袁宏把夏侯玄、何晏、王弼稱為正始名士,把阮籍、嵇康等人稱為竹林名士,把裴楷、樂廣、王衍等人稱為中朝名士,並著《竹林名士傳》三卷。

    然而,從西晉後期陰澹提出竹林七賢之說,再到東晉和南北朝,竹林七賢之稱在《魏氏春秋》、《竹林名士傳》和《竹林七賢論》、《世說新語》等文獻中逐步定格,演進軌跡十分清晰。若謂為虛妄,理由顯然不夠充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一般什麼時候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