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交會應急安全科技展

    沙袋能不能防汛,我們可以先回答幾個問題

    一、我們說的防汛,實際上是在做什麼?

    情景一:鎮子、村子下大雨,道路積水眼看著越來越高,你家地勢正好比較低,家裡很可能面臨比別人家更快進水的危險;同理,下班高峰期時,地鐵外暴雨如注,當排水系統飽和後,外面道路積水倒灌進地鐵,上班族很可能不幸被困。

    情景二:居民旁邊挨著一條河,上游下大雨,河水暴漲,水壓驟增,堤壩滲水嚴重、細沙隨水帶出,形成孔穴而集中湧水,即管湧(部分地區叫突水),很可能威脅到臨河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情景三:同樣是居民旁邊挨著一條河,上游下大雨,河水暴漲,短時間內可怕地漲到跟堤壩一樣高,而且氣象預報雨還將繼續下,要是再不做點什麼,河水可能會衝出堤壩,威脅到臨河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

    這是幾個急需做出防汛措施的典型場景。而如果出現了上述場景,我們分別需要做的,可以總結為:

    一:使用某種物品攔住可能湧進家門口的水;攔住可能湧進地鐵口的水;

    二:使用某種物品堵住管湧;

    三:使用某種物品加高堤壩。

    那沙袋能不能達到這幾個目標呢?答案是:能二、沙袋能夠用於防汛,靠的是什麼本領?

    沙袋防汛,主要是透過一層一層地堆疊(根據汛情嚴重程度有時還要多壘幾排),抵擋水的衝擊力。

    首先,洪水衝向沙袋後,水雖然會滲入沙子的空隙中,但是在水的表面張力等複雜因素作用下,沙子與水會暫時結合成一體,整個沙袋也會變得很重,能夠承受洪水巨大的壓力。

    其次,還是當水進入沙子的空隙後,同樣是在表面張力的等複雜因素的作用下,沙子整體會變“硬”,但同時會變得有黏性且足夠柔軟。這樣的溼沙子能堆出“城堡”,也能讓一個個沙袋塑造出所需要的形狀,相互巢狀、不留空隙,防止洪水侵入沙袋間隙。

    沙袋的這些特性,決定了它能夠在“攔”“堵”洪水中發揮作用。

    三、沙袋不是隻要堆起來就好了嗎?

    說壘放沙袋是個技術活兒,估計很少人會承認。而實際上,一般民眾還真的挺難麻溜兒地科學使用沙袋進行防汛。

    加拿大馬尼托巴大學的研究人員做了一次試驗,分別讓兩組人員進行沙袋堤壩堆砌工作,其中一組是專業工程師,另一組是普通志願者。專業人員所築建的沙袋堤壩高約12英尺(約3.66米),實際作用非常有效,而普通志願者堆砌的6英尺(約1.83米)高的沙袋堤壩則在水位到高點時就崩塌了。

    這說明了一個問題:沙袋是管用的,就看你會不會用它了。

    曾經跟兩位在東部沿海省份從事基層管理工作的朋友聊天,關於防汛方面的演練,他們每年都會組織,演練專案主要是安全撤離之類的內容,裝填、搬運、使用沙袋也是其中一個內容,但是細節方面的規範性指導卻並不多。實際上,在搜尋引擎中輸入“沙袋防汛使用方法”,會發現,媒體也鮮少報道。

    事實上,沙袋使用需要專門學習。加拿大卑詩省、英國環境署,美國陸軍工程兵團西北分部、皮卡尤恩時報,中國臺灣蘋果日報等都曾圖文並茂地詳細教授公眾如何正確使用沙袋。

    在美國陸軍工程兵團西北分部的宣傳材料中,他們把沙袋稱之為“一種歷史悠久,經過實踐檢驗的真正的防洪方法”。皮卡尤恩時報則稱“沙袋是一種古老的防洪技術,雖然簡單但仍然有效。但是,如果袋子沒有正確填充和堆疊,它們將毫無用處”。

    那麼,沙袋的堆疊又有哪些科學原理呢?

    記得之前上中學時,物理課上曾經有一個試驗:在一個空的塑膠飲料瓶上縱向等距用錐子扎四個小孔,用膠帶(還是橡皮泥來著)封住這四個小孔,把瓶子注滿水,去掉膠帶,看一下哪個小孔中的水噴得最遠。

    試驗結果是,最下面的小孔的水噴得最遠。這背後的物理學原理是,靜水的壓強與水深是成正比的。

    這個原理應用在沙袋擺放中時,就是沙袋科學擺放方式可以選用梯形擺放。因為“沙袋牆”下部受力比較大,上部受力比較小,這種擺放方式可以在抵抗洪水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另外,具體在壘放每一個沙袋時,也是有講究的。一般有“人字形”和“磚牆形”兩種方式。

    磚牆形就是下面這種疊放方式,第二層的沙袋要放在第一層兩個沙袋中間,這樣才能有效擋水。

    人字形就是將每個沙袋依序以相鄰兩者重疊的方式交疊過去。若第一層從右邊疊起,第二層則從左邊疊回。

    Tips:

    1. 沙袋口不一定紮上。堆疊前可以先將袋口往下折,壓在沙包下,袋口朝向水流的方向,避免沙包被衝開。

    2. 每擺好一個沙包,就用腳踩一踩,讓鬆軟的沙質更為緊密,可有效防水。

    四、防洪沙袋裡裝的是沙子嗎?

    說完堆疊,再來說填充。沙袋在英語中對應的單詞是非常直白的“sandbag”,從名稱上來看,沙子(sand)在一眾填充物中無疑處於“C位”。

    實際上,國外曾有一些專家專門對比過粗沙、細沙,田野裡的泥土等一眾“沙袋填充物”的利弊,結論是“沒有一種材料和沙子一樣好”,而且“粗沙比細沙要好”。理由是,同樣是遇水,沙子比泥土更容易塑形,讓沙袋之間更為緊密;而與細沙相比,粗沙則更容易成形。

    不過,任何一種原則性指導都要考慮到實際狀況。我們來看下是否能答對下面這個問題:地方防汛部門比較多提供的防汛物資是以下哪種,沙子、袋子、沙袋?答案是袋子。

    因為現實中防汛工作都是很緊急的,如果沙袋裝好後再運到防汛一線,一個是成本太高,另一個時效性很難保證。所以,除了一部分會開車把沙子運至現場外,目前更多是防汛部門將袋子提前送至地方,再由地方抗洪小分隊在可能出現險情的流域附近就地取材,把地裡的土鏟進袋子中,再運至堤壩上。

    所以,防洪沙袋裡裝的都是沙子嗎?答案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畢竟中國幅員遼闊,如果是在沙土地區域上進行沙袋裝填,那麼沙袋裡的就會是沙土;而對於其他地區來說,裝進沙袋裡的很可能是泥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鵝肝能成為法國的頂級美食?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