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德雲社排在第一名的相聲段子,當屬《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莫說是德雲社,就是放眼望去近20年的相聲作品,這段也是可圈可點!感謝郭德綱,還曾經有過憤青的階段,現如今經歷草莽沉浮,未必能出來這樣有稜有角的作品。
郭德綱1973年出生,是我的同齡人。他小時候的家庭環境在天津應數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這位“嘎小子”少時就不好學習,專好戲曲相聲。
95年二進京城後和張文順、李菁組成“相聲游擊隊”,在相聲最低谷時期為了生計輾轉奔波,我最佩服郭老師的一點,就是他為了愛好“不放棄”的信念,人經歷逆境往往妥協,但在那個最困難的時期,他咬牙走了過來,證明他在《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裡說的那句“我愛相聲”肯定是發自肺腑!
99年“北京相聲大會”成立,2000年郭德綱認識了于謙,二人開始搭檔磨合,為日後張文順因病退出後,尋求搭檔解除了後顧之憂。2004年郭德綱于謙參加全國相聲大賽,是他人生真真正正的轉折點,在此間郭德綱遇到他的老師,當時擔任評委的侯耀文!
侯耀文排除眾異,頂著巨大的壓力收郭德綱為徒,為中國相聲的二次繁榮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
有侯耀文的鼎力協助,2005年“北京德雲社”開始火爆京城。就是在這一年“紀念窮不怕”的專場,郭德綱、張文順說的這段《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
這段相聲創作在郭德綱爆紅之始,現在看來頗有些“一招權在手”的姿態,整段相聲更像他的一場講演,嬉笑怒罵間說盡了自己十幾年堅持的心酸。
有種說法是,這段相聲其實是一篇哲學文章,在我看來,更像是說出來的一小段“清明上河圖”。特別是對天橋的那段表述,短短几分鐘,清晰的描述了民國時期北京天橋一帶的“百態民生”。繪聲繪色,引人入勝。
段子中對於同行的諸多玩笑,影射了他未成名前受八方打壓的境遇,現在看來,當時的情緒表述過於犀利。但我想,肯定是經歷過我們不知道的很多事情,否則郭德綱也不至於如此憤世嫉俗。
時至今日,郭老師早已功成名就,早年間層出不窮的經典段子已經鮮少問世,現在想來,估計一是因為德雲社這一大家子吃飯問題,佔據了他的絕對精力,二是近年雖也有小的波折,已不能撼動他的基礎,錦衣玉食間也就少了些鋒芒。
人在江湖間行走,郭老師未妥協於逆境,卻妥協於浮躁的現實。還是希望他有機會再多出些好的作品,帶給喜歡他的觀眾們!
若說德雲社排在第一名的相聲段子,當屬《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莫說是德雲社,就是放眼望去近20年的相聲作品,這段也是可圈可點!感謝郭德綱,還曾經有過憤青的階段,現如今經歷草莽沉浮,未必能出來這樣有稜有角的作品。
郭德綱1973年出生,是我的同齡人。他小時候的家庭環境在天津應數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這位“嘎小子”少時就不好學習,專好戲曲相聲。
95年二進京城後和張文順、李菁組成“相聲游擊隊”,在相聲最低谷時期為了生計輾轉奔波,我最佩服郭老師的一點,就是他為了愛好“不放棄”的信念,人經歷逆境往往妥協,但在那個最困難的時期,他咬牙走了過來,證明他在《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裡說的那句“我愛相聲”肯定是發自肺腑!
99年“北京相聲大會”成立,2000年郭德綱認識了于謙,二人開始搭檔磨合,為日後張文順因病退出後,尋求搭檔解除了後顧之憂。2004年郭德綱于謙參加全國相聲大賽,是他人生真真正正的轉折點,在此間郭德綱遇到他的老師,當時擔任評委的侯耀文!
侯耀文排除眾異,頂著巨大的壓力收郭德綱為徒,為中國相聲的二次繁榮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
有侯耀文的鼎力協助,2005年“北京德雲社”開始火爆京城。就是在這一年“紀念窮不怕”的專場,郭德綱、張文順說的這段《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
這段相聲創作在郭德綱爆紅之始,現在看來頗有些“一招權在手”的姿態,整段相聲更像他的一場講演,嬉笑怒罵間說盡了自己十幾年堅持的心酸。
有種說法是,這段相聲其實是一篇哲學文章,在我看來,更像是說出來的一小段“清明上河圖”。特別是對天橋的那段表述,短短几分鐘,清晰的描述了民國時期北京天橋一帶的“百態民生”。繪聲繪色,引人入勝。
段子中對於同行的諸多玩笑,影射了他未成名前受八方打壓的境遇,現在看來,當時的情緒表述過於犀利。但我想,肯定是經歷過我們不知道的很多事情,否則郭德綱也不至於如此憤世嫉俗。
時至今日,郭老師早已功成名就,早年間層出不窮的經典段子已經鮮少問世,現在想來,估計一是因為德雲社這一大家子吃飯問題,佔據了他的絕對精力,二是近年雖也有小的波折,已不能撼動他的基礎,錦衣玉食間也就少了些鋒芒。
人在江湖間行走,郭老師未妥協於逆境,卻妥協於浮躁的現實。還是希望他有機會再多出些好的作品,帶給喜歡他的觀眾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