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武

    在面對特朗普這個“共同競爭對手”,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內的建制派,絕對是高度統一的。

    1.特朗普的支援率很高,但是依靠美國大選的“贏者通吃”原則勝選的,而普通的民眾投票,其實希拉里高於特朗普,多出近280萬票選。

    2.特朗普的特立獨行,尤其是挑起的貿易戰,還有全世界“懟起來”,已經讓民主黨本來就不認可大選結果的人義憤填膺,而共和黨內的建制派也頗有微詞。尤其是民主黨糾纏不放的“通俄門”,讓美國民眾的“敵視俄羅斯”的意識形態擴大化,甚至很多美國民眾都認可——俄羅斯確實干涉了美國大選,否則“不靠譜”的特朗普,怎麼可能勝選?

    3.特朗普的支援率,現在很多人說在增加,達到了42%,尤其是美俄領導人赫爾辛基會晤後,引發的爭議沒有影響到特朗普的支援率。其實,這與特朗普本來就極低的支援率(之前不超過40%)有關,也跟美國搞的貿易戰、加徵關稅帶來的民眾收益增加有關係。

    4.從特朗普上臺後,就各種決議被兩院阻撓開始,特朗普就成了一個坡腳總統,而不是真正意義的“大統領”,而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特朗普的“前程”就不好說了。而特朗普能夠堅挺到現在,跟猶太支援集團有巨大的關係。

    拭目以待:中期選舉,特朗普是否成為法定的“坡腳”總統?

  • 2 # 衝擊時評

    這個問題第一個半句話就有錯誤,美國共和民主兩黨雖然表面上不對付,其實他們在國會里有很多合作,並不是勢同水火的關係。美國國會議員在投票表決的過程中,更看重自己所在選區的利益,而不是政黨的利益。因此經常出現民主黨議員支援共和黨提案,或者共和黨議員支援民主黨提案的情況。不光是現在特朗普執政期間會出現這種情況,即使是此前奧巴馬執政期間,以及美國最成功的總統羅斯福執政期間,這種情況也很常見。

    議員將票投給對方政黨的情況經常出現

    以上屆奧巴馬政府最重視的醫保法案為例,2010年7月21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奧巴馬醫療法案,最終的投票數字為217票贊成,213票反對。其實當時在眾議院民主黨共有255個議席,而共和黨只有178個議席,雙方的實力對比不應該像最後投票數字那麼接近。醫改方案應該是奧巴馬政府最重視的一項方案,奧巴馬肯定利用行政權力和黨內的影響力,進行了深入動員,但是最後議員們還是以個人的政治利益為考量進行了選擇。

    近期美國參議院以88:11透過限制美國總統關稅制定權的議案,把這種現象表露得更為明顯。現在美國共和黨控制著參議院共有51個議席,民主黨只有47個議席,另外兩席為傾向於民主黨的獨立人士掌握。說明至少有40位美國共和黨議員投了贊成票,主張控制特朗普的權力。說明在美國參議院議員心目中,特朗普確實已經信譽喪盡,應當被嚴格控制。

    議員拒絕黨同伐異是民主的進步

    美國議員傾向於代表自己所在選區的利益,而不是始終與自己的政黨站在一起,應該是民主的一種進步。美國議會制度規定眾議院議員按人口比例在各州進行分配,參議院議員每州都有兩名,這種設計本身就是要體現地區的差異性和代表性。每一個地區的民眾都能夠透過選出自己信得過的人選,在美國的最高權力機構反映自己的心聲。如果國會議員進入美國國會之後,就拋棄了自己的選民,而是無腦的選擇與自己所在的政黨站在一起,很明顯不符合這種民主制度設計的初衷。

    美國國會議員能夠在選舉中始終代表自己選區,在另一個方面,也說明美國民眾對國會議員的監督非常到位。國會議員的每一次投票結果都被記錄在案,成為民眾在下一次選舉是否繼續投票給他或是他所在政黨的重要依據。這就讓這些國會議員們,即使選舉結束仍然心有忌憚,有的時候他們寧願得罪本黨的總統,也要堅定維護選區選民的利益。可能這就是美國民主制度比其他國家民主制度更加先進,最重要的體現。

  • 3 # 閒看秋風999

    錯。

    美國兩黨政治遊戲就是“一山不容二虎”;在朝在野(多數黨或者少數黨)的立場是涇渭分明;極少發生“倒戈”而支援對手的事例;

    美國兩黨政治的特點是這樣的:兩黨在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都有席位;只不過現在的共和黨在兩院都是多數黨。因此,有沒有“在朝在野”的說法;

    換句話說,兩黨議員都可以參政,只不過到時候是投票表決,要“少數服從多數”而已。而且,在參議院中,副總統也是可以投票的,他的一票往往也是關鍵。

    這麼說吧!在有關兩黨基本治國理念、對政府(總統)的支援等等重大問題,是沒有議員會支援對方的;比如最近一次有民主黨提出要俄語翻譯聽證的議案,就沒有得到透過;

    再遠一點的比如廢除“奧巴馬醫保”法案,就是因為多了副總統彭斯非常關鍵的一票;這就是所謂屁股決定腦袋。

    那麼題主所說的是否存在呢?也是事實。因為這些提案的透過都不具有“約束力”;換言之,有沒有這些提案都無所謂;通不透過也就無關緊要了。順水人情而已。

    只要能夠成為法律,沒有哪一個黨派會含糊的;這就是美國國會中多數黨和少數黨的那一點“貓膩”。只需要看看最後這些法案有沒有“約束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信登賬戶細則,如何實現打破剛性兌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