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uh23333
-
2 # 五嶽掩赤城
謝邀,跳島戰術,最大化利用資源,加快戰爭程序
太平洋戰爭時期,美國是採用一種跳島戰術來加速戰爭程序。這種戰術實際上是屬於一種中國古代兵法中常見的“避實擊虛”戰術,繞過日軍嚴密防守的戰略性島嶼,透過佔領該戰略島周圍的島嶼,並在其上面建立臨時港口和機場,作為戰略推進的前沿基地同時,還可以對日軍戰略島嶼進行海空封鎖。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透過11次“戰略跳躍”,做到了直接攻擊日本,從而將戰爭程序至少加快了三年以上。
雖然美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公開宣稱是他發明了這一戰術,但實際上美國早在1911年和1921年制定的對日本作戰計劃“橙色計劃”中,就提出跳島戰術這一設想。並且英國軍事記者拜特沃特在其軍事幻想小說《大太平洋戰爭(1925)》也描述過這一戰術設想,這本小說被雙方海軍軍官都仔細閱讀過,日軍在東南亞地區入侵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期間也應用過類似戰術。跟之前計劃的跳島戰術不同的是,二戰美國強大的工程兵,可以快速在未開發島嶼上建立簡易機場和港口,可以連擁有基礎設施的港口島嶼都不需要,只要是島就可以跳。
跳島戰術原理非常簡單,但他要求其實很高,首先必須要絕對的海空優勢,進攻方海空軍必須既要能封鎖住被困島嶼上的海空力量,也要有絕對的實力打擊敵方試圖增援打破封鎖的兵力。這也是為什麼美軍首次採用這一戰術,一直到了1943年6月針對日軍巴巴新幾內亞戰略要地拉包爾展開的“車輪行動”。因為當時日本海軍航空兵在經歷慘烈的瓜島拉鋸戰和索羅門群島戰役後,海空力量損失殆盡,並且山本五十六本人也被美軍襲殺,給日本海軍造成極大的混亂。
強大戰爭機器建造的“滅國艦隊”是支撐跳島戰術的前提而當時美國戰爭機器充分開動情況下,讓美軍力量不斷暴增。美軍已經可以做到一組人馬發動登陸戰役佔領島嶼A後撤下來休息,另一組人馬馬上出動去攻佔島嶼B,本土送過來的新兵蛋子可以駐守剛佔領下來的島嶼A看住被困日軍。美國海軍工程兵部隊也效率極高,在佔領島嶼周圍不斷新建機場和港口,等完工後調轟炸機過來,對日軍被困島嶼進行車輪式反覆轟炸,將其機場、港口、油庫等一切可以反攻的設施全部炸燬,進行“無害化處理”。
新幾內亞的拉包爾港,日軍駐紮了11萬部隊,還有數萬僑民,還有軍工廠可以生產維修一些武器彈藥,其防守強度遠超硫磺島,如果美軍強攻這樣的地區,不付出幾萬人傷亡是不可能攻下的。
美軍的策略是佔領拉包爾周圍島嶼,然後進行長達8個月的車輪式反覆轟炸,差不多把能夠飛上天的和水上漂的全部炸完,這樣十幾萬日軍只能在上面乾瞪眼。
這種高效率推進方式,又逼迫日本海軍來不及休整和培訓新兵,硬著頭皮打了馬里亞納海戰和萊特灣海戰,徹底葬送了打破美軍封鎖的力量。弱的越來越弱,強的越來越強,這種戰術擴大了雙方戰爭投入的效率差。登陸作戰,向來是傷亡最慘烈的時刻。實際上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駐島部隊打的已經相當英勇,他們一不怕死,二不怕死的送死精神,給了美軍極大殺傷。美國挑選的跳躍佔領島嶼大多已經是日軍佔領部隊較少,工事準備時間不足,重武器和彈藥儲備少的島嶼。大多彈藥儲備只有1到1.5個戰役基數,硫磺島和沖繩島已經是少數彈藥儲備超過三個戰役基礎的島嶼,給美軍造成的傷亡記憶已經非常慘重。而像布甘維爾島戰役,美國和澳洲從1943年11月一直打到日本投降為止。如果不採用跳島戰術,頭鐵的一個點一個點打過去,戰爭時間不知道要拖多久,傷亡代價不知道要高多少。
-
3 # 天太2
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第一階段征服了太平洋的西部和西南部,佔領了一些島嶼和東南亞的一些地區。在第二階段,日本企圖把控制區擴充套件到夏威夷群島和澳洲,然而它在進攻中途島和索羅門群島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海空戰中,卻遭到了戰略性的打擊,這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到了這時,日本開始採取守勢,就是守住所羅馬群島和幾內亞所有的陣地,這是日本在西南太平洋的司令官們接到的命令。只有在緬甸,日本採取的是攻勢,這種攻勢也是“以攻代守”,防止英國從印度發起反攻。這時的日本,已經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了,因為它們在中途島損失了四艘航空母艦,在瓜達爾卡納爾損失了兩艘戰列艦和許多小艦艇,而且,在這些戰役中損失了幾百架飛機。
日本佔領這些地方的目的,就是要擴大本土防為的縱深,掩護日本本土。從當時的情況看,進攻日本有這麼幾條路:一是北太平洋路線,但,由於缺少適當的基地及沿途經常有風暴和迷霧放棄了。二是由蘇聯遠東出發,但當時蘇聯的西部正受到德國的進攻,蘇聯壓力大,斯大林是不會參與先進攻的。三是由中國為基地進行反攻,也有供給困難,蔣介的能力靠不住,日本在華有部隊等,也不合適。四是由緬甸發起反攻,也不行,因為英國已退出了緬甸,進入了印度,想重返並不容易。
於是,對日本進攻的方向就明確了,由二條線路可以選擇,一條是沿西南太平洋,從幾內亞到菲律賓路線;一條是中太平洋路線,這樣,就必須由美華人來做。當時的西南太平洋司令麥克阿瑟是贊稱從西南進攻的,也就是經菲律賓,他認為這是最快的路線。但,美國海軍卻認為中路線最合適,他們認為中太平洋適合美國龐大的艦隊,適合用持混艦隊去控制被日本佔領的一些島嶼,而較之南線,會少受到日本佔領島嶼上日軍的攻擊,而且,在攻擊日本本土前,不會受到頑強的抵抗,有利於直搗日本的心臟。其中還有一條最重要的考量是:日本海軍不願意把大量的航母,艦船交到麥克阿瑟手裡。
到1943年5月,最終的方案確定的是雙線交叉攻擊,也就是從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同時進行。這樣做的好處是:讓日本分散兵力,無所適從,防止日本從一條線向另一條線調兵力。而對美國來講,任何一條線的成功對另一條線都是支援。日本失去西南佔領區域,就減少了戰爭物資基礎,雖然奪取日戰領區要耗費時間和軍力,但可從另一條線得到補償,因為一條線成功就行。從中太平洋進攻可以直搗日本本土,由於西南線也同時展開進攻,西南線的日軍就無法回防。後來這一做法也得到了東亞,東南亞,遠東的配合。
回覆列表
美軍太平洋戰場實施的是跳島戰術,即攻取一些有日軍佔領被認為是重要的島嶼,另外一些島雖然有日軍駐紮但對被認對美軍威脅不大的島嶼直接跳過。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戰爭代價並快速抵達離日本本土最近的大島以便轟炸機可以直接從這些島起飛轟炸機日本本土破壞它的工業生產基地,斷其後勤,讓日本快速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