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悲涼8瓜兮兮我更新

      北京最有特色的中秋習俗就是玩兔兒爺、拜兔兒爺了。  兔兒爺是中秋節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一種泥塑玩具。其形狀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隻長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沒什麼區別。環形大眼,三角眉,面色粉白,染著粉紅色的臉蛋,表情不失童稚又透著一股英氣、機靈勁兒,非常可愛。典型的或者說正統的兔兒爺是一身武將打扮:身披金盔金甲、大紅戰袍,大的背插一把傘蓋,小的背插兩面護背旗,手上拿著刀,或左手託臼,右手持杵,或懷中抱杵,或手中什麼也不拿。  有些兔兒爺還有座騎,如黑虎、白象、獅子、麒麟、駱駝、孔雀、鳳、鶴、鹿、馬、牛等。乍一看,是員威風凜凜的武將;細打量,卻是溫順稚氣的兔嘴孩童。  除了戲劇武將造型的兔兒爺,還有生活型、穿日常服裝的,做成挑擔的、磨刀的、閒坐的等等市井百態,也還是兔麵人形。還有一種是兔兒奶奶,模仿婦女的時裝、神態,梳著當時流行的髮髻,跟兔兒爺配對成雙。還有一種呱嗒嘴的兔兒爺,上唇是活動的,中間繫著線,一拽嘴就動,嘴內是空的。有的是兩臂上有提線,線一牽,手臂上下移動,像是搗藥的樣子。  現在尋常市面上已見不到兔兒爺的蹤影,只是作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館之類的地方展覽,或者在工藝品商店裡出售。年輕人對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來就津津樂道。啟功先生曾回憶道:“我小時候就喜歡兔兒爺。我小的時候,舅姥姥送給我好大一個兔兒爺,比床高,有一米高,我一直很喜歡。後來逛東安市場,裡面整條街的兩旁,八月中秋節前後,每個店鋪都擺滿了大大小小的兔兒爺,好講究啊。”  每到農曆八月初,兔兒爺就開始上市,熱鬧一些的街巷都有賣的,特別是東安市場、前門、東四、西單等繁華區、廟會上,賣兔兒爺的更多。有的兔兒爺攤子,把大小不一的兔兒爺擺在樓梯式的貨架上,大的擺上層,小的往下襬,稱做“兔兒爺山”,詩裡說得好:“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爭擺兔兒山。”兔兒爺的銷售,就在八月十五前的半月左右,過了中秋節,也就下市了。所以,說到底它還是個節令物品。  雖說兔兒爺是孩子過中秋節的玩意兒,它還是跟普通的泥人玩具不同。兔兒爺還有神像的性質,北京人有供奉兔兒爺的習慣。北京人供的兔兒爺有兩種,一種是泥像的,一種是紙上畫的,後者又叫“兔兒爺碼兒”,完全是神像。泥塑的兔兒爺從供桌上拿下來,就是小孩的玩具。不過還不是像對別的泥娃娃那麼隨便玩,是擺在桌上的,不致輕易摔碎。玩兔兒爺就是這樣一種既哄小孩高興又把它當神敬的習俗,這就是“寓尊天敬神於娛樂之中”。當然也不是每家都搞供奉兔兒爺的儀式,有些人買回來擺著就是為了讓小孩高興,給家裡增添喜慶氛圍的,不過節的時候也還是要小心地擺著,不能隨便摔碎,總是存了些恭敬之心。(黃濤 作者系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

  • 2 # 愛健身的北極熊

    命主:你好。 仲秋節有一種重要玩具,是【兔兒爺】,他與祭月有密切關係。兔兒爺,用泥製成,傅粉、描金。戴金盔、披戰袍、左手抱臼。右手握杵,被查旗幟。底座為虎、鹿、獅子、駱駝。傳說月中還有蟾,屈原《天問》就有月蟾記載。到了漢代,月中除蟾外,還有兔。稱玉兔、金兔、蟾兔。

    漢、晉以來傳說月中有桂樹,唐代又有吳剛砍桂樹的傳說。因此,民間在祭月時總是與祭兔聯絡起來。。甚至還單獨祭兔。在北京地區製作精美的【兔兒爺】,作為中秋節的吉祥物,也是兒童的玩偶。此外還有兔兒爺、兔車之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護士證過期了,要臨床實習三個月證明才能再註冊!誰能幫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