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陽光下的秋桃
-
2 # 微詩陽春白雪
有哪些表示詩人感覺上虛實差異的佳句?
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必須清楚什麼是“虛實差異”?
“虛實差異”就是似是而非,看似有卻是虛象,說是虛象卻是有實物對映。如鏡中花、水中月、海市蜃樓。鏡中花取不出是花朵對映,水中月撈不起,卻是明月倒映。海市蜃樓也是虛像卻是真的樓臺透過光與水汽相映而我。虛與實就像人和影子一樣。都是透過另一事物作用而產生的虛幻。
下面以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為例,詳加說明。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了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誦出來。實際上明月有自己執行軌道,根本不是從海里出來的,這句就是虛實差異的佳句。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這裡月光如雪珠、如霜飛,都是虛實差異的描寫,也是佳句。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不知道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這裡把月光虛化為離情,灑滿江邊樹林。是這首詩最精彩之處。也是虛實差異的佳句。
感謝邀請,希望大家深通虛實相生差異之妙,它是增強意境的神來之筆。一首有沒有虛實差異的運用,直接影響詩的生命力。象李白《靜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詩句。就是透過虛實差異造勢,引人深思,發人共鳴,越琢磨越有味道。這也是虛實差異成功的最好例證。
“虛實差異”需要生活的深思感悟,需要藉助“通感”來實地操作。藝術就是朦朦朧朧,虛虛實實,似是而非的感覺。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去神遊,去探險逐奇,揭開世界神秘的面紗,你就是藝木家,文學家,科學家,探險家,一流的專家。
-
3 # 融融118
先說說詩詞裡的虛與實吧。
實是實景,作者的所見所聞,虛指虛景,具體來說,是指對過去的回憶,對未來的想象,對夢境的描寫,這些虛景及感覺上虛實差異,大多透過聯想與想象產生的。例如:
1.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花落了,蜂蝶也紛紛離開了,望著“紛紛過牆去”的蜂蝶,懷著惜春傷春之情的詩人,瞬間產生出一種奇妙的聯想:“卻疑春色在鄰家”,也引發讀者的想象:鄰家院子的春色該有多麼絢麗爛漫啊!把蜜蜂蝴蝶全都吸引過去了……
2.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風。
崔護第一年去郊外踏青,遇到“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美景:花與人交相輝映,花美人更美,花豔人更豔。
第二年,他又去了,結果,那家門上一把鎖,女孩也不知去向,只有春風中的桃花開得依舊燦爛。這同樣給我們留下想象的空間:女孩去哪兒了?出去遊玩了?出嫁了?死了?
3.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詩人與朋友有約,滿懷期待,可到了半夜,朋友爽約了,詩人百無聊賴,自己跟自己下棋,字裡行間透出一種孤寂。
這裡,詩人帶引讀者一起猜測:約好了的朋友為什麼沒來?雨下大了?身體有恙?家裡有事?
4.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
這兩句詩寫一位閨中女子苦盼心上人不到而由愛生恨的心理。詩句引發我們的聯想,讓我們去完成藝術的再創造。
她為何而恨?是女子的一廂情願的相思?是男子另有所愛而拋棄了她?還是男子行動自由受到家庭的阻礙?
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嶽》前三聯寫遠望、近望、細望之景色,描繪出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尾聯寫詩人從望嶽產生了登嶽的想法,想象自己總有一天會登上泰山之巔,傲視萬物,雄視一切……
6.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尋隱者不遇》中,賈島敘述了個小故事。作者去拜訪一位隱者,在松樹下碰到他的小徒弟。
問:你師傅呢?答:採藥去了。又問:去哪裡採藥了?又答:就在這座山中。又問:山中哪個地方?又答:雲深不知處。這時,山之高,雲之深,隱者的神秘莫測,全都出現在讀者的想象中……
7.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上片寫兩人離別的場景,下片寫詞人對離別後情景的想象。今天晚上醉酒的我會在哪裡醒來?船會泊在一個楊柳依依的岸邊,這時,早晨的風淒冷地吹著,一鉤清冷的殘月斜掛在天上……
“柳”諧音“留”,強調難捨難分,“曉風”“殘月”兩個意象渲染出悲涼的離別氛圍,這兩句的想象之景將詞人的惆悵、孤獨、失落、痛苦之情表現得非常充分。
回覆列表
下面這些,是我所理解表現詩人感覺上虛實差異的佳句: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李白《夜宿山寺》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李白《秋浦歌》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如飛。
——李白《巴女詞》
五嶺逶迤 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毛澤東《七律.長征》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 李白《早發白帝城》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水頓作傾盆雨。
——毛澤東《答李淑一》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