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哈關愛
-
2 # 使用者2342335691113
秦可卿死了之後,書上寫的是尤氏病了,其實有可能是根本就不想攙和,所以就要請王熙鳳。並且王熙鳳也想要賣弄自己的才幹,又因為與秦可卿較為相好,且輩分較低比較合適,所以會幫寧府。
過程大概是鳳姐先給寧府裡的奴僕們分配了工作,讓他們各司其職,然後有樹立了自己的威嚴,讓下人們都有所畏懼,事事追究到負責人。
秦可卿死了之後,書上寫的是尤氏病了,其實有可能是根本就不想攙和,所以就要請王熙鳳。並且王熙鳳也想要賣弄自己的才幹,又因為與秦可卿較為相好,且輩分較低比較合適,所以會幫寧府。
過程大概是鳳姐先給寧府裡的奴僕們分配了工作,讓他們各司其職,然後有樹立了自己的威嚴,讓下人們都有所畏懼,事事追究到負責人。
鳳姐兩辦喪事的成與敗在《紅樓夢》裡,王熙鳳辦過兩件喪事,一是寧國府的秦可卿之死,一是榮國府的賈母壽終。前者是協理,後者是份內事。但前者辦得十分出色,令人拍案叫絕,後者卻辦得馬馬虎虎,“連鳳姐自己心裡也過不去”。兩辦喪事前後對照,反差強烈,除了說明賈府由盛而衰的總趨勢外,也說明了一個人的成與敗,同他周圍的客觀因素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鳳姐可算是一個能人、強人,她的出場,往往是左右逢源、妙語聯珠,把氣氛搞得十分活躍,沒有她,連賈母也不免有點寂寞。也因此,她深得賈母的歡心,加之她自身的才能,故能成為榮國府的管家奶奶,獨攬大權,把偌大的一座榮國府管理的井井有條,也因此,秦可卿一死,寧國府便自然想到要請鳳姐來協助料理後事了。當然,寧國府的邀請,正中鳳姐的下懷,“那鳳姐素日最喜攬事辦,好賣弄才幹,雖然當家妥當,也因未辦過婚喪大事,恐人還不伏,巴不得遇見這事”,她想利用協理寧國府這件事來展示才幹,進一步確立自己的權威,以利於進一步管理好榮國府。她這一想頭,為她戰勝困難、爭取協理寧國府的成功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礎。其次,寧國府的權錢物都集中在鳳姐的手上,這是她協理成功的關鍵。賈珍此時一則“有些病症在身,二則過於悲痛”,又要管理外務,“尤氏又犯了舊疾,不能料理事務”,因此賈珍把內務大權都交給了鳳姐,並說:“妹妹愛怎樣就怎樣,要什麼只管拿這個(指對牌,支領財物的憑證)取去,也不必問我。只求別尋心替我省錢,只要好看為上;二則也要同那府裡一樣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鳳姐有賈珍授權,用錢用物得心應手,加上她本人的領導才幹,哪有管不好之理?王熙鳳畢竟是王熙鳳,她也很爭氣。她首先透過自己的思考和平日的觀察,找出了寧國府存在的“風俗”,對症下藥地進行整治。這些“風俗”包括:頭一件是人口混雜,遺失東西;第二件,事無專執,臨期推委;第三件,需用過費,濫支冒領;第四件,任無大小,苦樂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縱,有臉者不服鈐束,無臉者不能上進。根據這幾種情況,鳳姐立即著手調查研究,掌握家口花名冊,制訂好工作計劃;到了次日,天一亮,鳳姐就起來往寧府點卯來了。以後“天天於卯正二刻過來點卯理事”,不畏辛勞。敢於改革,威重令行,是鳳姐管理上的一大特色。她對來升媳婦說:“再不要說你們‘這府裡原是這樣’的話,如今可要依我的行,錯我半點兒,管不得誰有臉的,誰是沒臉的,一例現清白處治。”接著,鳳姐按人數分組分派工作,做到各負其責(有點分組包乾的味道),還制定了不得偷懶、賭錢、飲酒、打架拌嘴等紀律,而且強調一視同仁,不得徇情。她還懂得時間和效率的重要性,“不論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時辰”。當然,鳳姐沒有忘記恩威並重的道理,因此說:“說不得咱們大家辛苦這幾日罷,事完了,你們家大爺自然賞你們。”。鳳姐對寧國府的整治,也得到寧國府家人的擁護,有的家人也說:“我們裡面也須得他來整治整治,都忒不像樣了。”而另方面,透過整治也確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不似先時只揀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沒個招攬。各房中也不能趁亂失迷東西。……如這些無頭緒、荒亂、推託、偷閒、竊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免除)了。”在協理寧國府的過程中,書中寫了兩個場面,具體說明了王熙鳳的精明和嚴厲。一是領牌回事時,每次開支,她都要詳細登記,查核過數目相符(這得要內行)才發對牌,避免濫支冒領;二是嚴厲處罰了誤點的一位下人。除了給他革除一月銀米之外,還打了他二十大板,以罰一儆百,自始後,“眾人不敢偷閒”,“兢兢業業,執事保金”。不管後來鳳姐幹過多少壞事,但作者在這裡用的是十分讚賞的筆調來展示鳳姐的風采的。我想讀者讀了這回文字,也會為鳳姐的“治家有道”而深感敬服。然而,故事發展到了一百一十回“史太君壽終歸地府”時,寫王熙鳳料理賈母的喪事,卻是力不從心,處處受到掣肘,最後氣得口吐鮮血,昏倒在地。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大家來看看賈母壽終之後,榮國府是怎樣的一種情形的。從表面看來,這裡的賈府已經勢敗,客觀上給辦好賈母的喪事帶來一定的困難,但要想把這次喪事辦得“風光風光”也並不難,因為“這種銀子是老太太留下的”。雖然鳳姐此時已失去了賈母的支撐,但她畢竟還是總理裡頭的事務,“又曾辦過秦氏的事”,“必是比寧府裡還得辦些”,她也希望“仗著自己的才幹”,在“老太太死了他大有一番作用”,但為什麼總是不能順順利利地開展工作呢?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領導層意見不一。“老爺的意思老太太的喪事只要悲切才是真孝,不必糜費圖好看的念頭”;而邢夫人想到“將來家計艱難”,“巴不得留一點子作個收局”,等等。二是婆婆太多。熙鳳雖說是總理後事,但在自己家裡,上有老爺和邢王二太太,下有老太太的丫頭,正如鳳姐說的“如今是自己的事情,又是公中的,人人說得話。”在這種情況下,鳳姐“要把各處的人整理整理,又恐邢夫人生氣;要和王夫人說,怎奈邢夫人挑唆。這些丫頭們見邢夫人等不助著風姐的威風,更加作踐起他來”。就算王夫人把外頭照應不到的責任推到鳳姐身上,她“也不敢辯,只好不言語”。三是銀兩不湊手。作為管理者,錢銀卻不是由她支配,要一份回一份,甚至總不見拿出來,錢銀叫不靈,奴才們自然溜的溜,怠工的怠工,很多事情就只得“草草了事”。原因雖然還有許多,但僅這幾個問題就已令鳳姐頭痛。作者雖在回目上用的是“鳳姐力詘失人心”的字眼,但文中對鳳姐還是帶著同情的筆墨的。“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持”、“巧媳婦作不上沒米的粥”,沒有上上下下各種人的配合支援,最有才幹的人也是無濟於事的。儘管在料理賈母的喪事上,鳳姐用盡了心力,也只能是“瞻前不能顧後”,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更令鳳姐難以忍受的,便是她的努力和難處得不到大家的諒解,邢王二夫人還以為她不用心“推病躲藏”,連小丫頭也說“二奶奶是躲著受用去了”。一向爭強好勝的鳳姐,哪裡忍受得了這種刺激呢?她最後只能氣得口噴鮮血,蹲倒在地。一個人最有本事,如果沒有適當的環境來讓他發揮,同別的庸才是沒有什麼差別的。鳳姐兩辦喪事的成與敗,很能說明這樣一個道理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