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校園小雨

    重原子核(U235)不穩定,會自我分解為低電荷數的輕原子核,分解的過程中會釋放中子,這種分解的過程叫裂變,這是針對單個原子核來說明的。外界的刺激同樣能促進分解,最簡單直接的就是用中子轟擊重原子核導致其裂變,而恰好重原子核裂變時又能釋放中子,這樣就可以構成鏈式反應,利用重原子核釋放的中子激發旁邊的原子核依次進行裂變。只要原子核的數量足夠多,這個裂變就能持續,也就有了一個叫“臨界體積”的量。因為以U235為例,一大坨U235在一起,內部自動衰變所產生的中子密度足以引發鏈式反應,這就相當於原子彈自我爆炸了。所以一般U235這類裂變材料都是分開存放的,每塊大約是1公斤一塊(臨界體積好像是2公斤還是8公斤的球體),需要爆炸時再把4塊以上的材料合成一塊即可,最原始的原子彈就是這樣原理。

  • 2 # 顫動的丹田

    原子彈的理論本身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拿到兩堆正確的物質(通常是鈾235或鈽237),然後把它們「緊緊地」放在一起,這樣維持一段足夠長的時間,可是當這兩堆物質靠太近時,會發生劇烈的反應而產生大量的能量,在瞬間(比一秒鐘小很多)迫使這兩堆物質分開。所以,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得使它們能緊聚在一起維持約半秒鐘,這半秒鐘的延遲就是技術上最主要解決的。至於為什麼要用鈾或鈽,這個問題嚴謹來說的話比較複雜,鐳的輻射量和重量成正比,但鈾的輻射量和重量卻是成指數關係(也是這種性質使它具有爆炸性),我們知道,原子彈實際上就是原子核分裂後產生鏈式反應釋放大量能量,所以如果不用鈾和鈽這種元素週期表排最後幾位的作“核物質”的話,其它元素就比較疏鬆了,達不到所謂的“臨界狀態”,產生的中子會從其它原子間隙穿過,最終無法產生鏈式反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卡西路電動車坐墊要怎麼開啟,沒看到鑰匙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