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競揚
-
2 # 宮殿君
“南書房,在這裡!”
南書房在哪裡呢?
就在這裡(如下圖)
它位於乾清宮的西南角,從康熙十六年(1677)開始設立,直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撤銷。
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裡聽到一個詞叫“南書房行走”,這其實講的就是能進南書房的翰林們。
雖然這官職聽起來只是個“行走”,但要當選可是很難,得是“擇詞臣才品兼優者”。而且在康熙朝,南書房裡的翰林們可不僅僅是和皇帝吟吟詩做做對那麼簡單,他們要負責草擬聖旨,還要參與軍國大務的商討,實際上是皇帝控制的一個最最機要的部門。
可以說,南書房是康熙為了對付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內閣所設,是專門聽命於自己的“秘書處”。
同時,康熙智擒鰲拜就發生在這裡。
到了雍正時,因為軍機處的設立,南書房地位下降,以致最後荒棄不用。
“南書房為何與醬缸扯上關係?”簡要了解了南書房的歷史,各位一定很納悶:“這地方如此重要,還在乾清宮裡,為何會和醬缸、太監扯上關係呢?”
其實在清末光緒年時,南書房已經淪落成一個無人問津的破落小屋,而這時的清宮太監們就打起了它的主意,想用它來醃醬料!
媽呀!太監們膽子怎麼這麼大?敢在皇帝眼皮底下醃醬料?!
事情是這樣的:
清末,清朝國力衰微,很多太監開始在宮裡“放肆”起來,尤其是太后身邊的,更是猖狂。而清宮裡每到年節都要搞祭祀,滿族人的習慣是要弄供桌,並在桌上擺餑餑,名曰“餑餑桌子”。
這桌子有的擺3層,有的擺20多層,每層就需要200多塊點心,都是大內餑餑房所造。
那麼多的點心,皇帝后妃肯定不吃,於是就都分給宮女太監,名為“克食”。
但宮女太監也吃不完啊,咋辦呢?
於是太監們就聰明起來了,他們看到這些餑餑點心裡的高糖、麵粉、奶油用來做醬料極好,所以就動起手來醃醬。
醃了當然不是自己吃,他們會送給來宮裡辦事的王公大臣,而這些得了醬料的大臣也會給他們點銀子作為回禮,有一些給的還挺多。
於是乎這些太監就越發放肆的做起醬料,越做越多,導致最後醬缸沒地方放了。
為了錢,這些太監竟然打起來乾清宮南書房的主意,因為這裡常年閒置,皇帝也不來,所以放這最好。
“外華人來了,聞醬味”醃過醬的小夥伴就知道,那味。。。真是很“誘人”,而當時那麼多醬缸擺在南書房裡,尤其到了夏天,發酵的味道真是夠了!
庚子賠款以後,來宮中的外華人多了起來,而要面見皇上得先在一屋子裡等著,當時宮中就把這些洋人安排在了南書房裡。
可想而知,當時這些外華人和醬缸待在一起,那味燻得他們。。。
所以再後來這些洋人就向外務部和總理衙門抗議,說能不能把南書房裡的醬缸挪走,可當時的清廷利益錯綜複雜,尤其是宮裡,更是誰也理不清,所以這事就一拖再拖,最後不了了之。
而南書房裡的醬缸,依然在散發著它獨有的“味道”。
一個小小的醬缸,挪也挪不走,還敢堂而皇之的在皇帝眼皮底下,說明啥呢?
一個字——亂!當時的清王朝真是亂!
回覆列表
書房、醬缸、洋人、皇帝,原本一件事情但內容卻不相挨,就是說不屬於宮中的規矩和刻意安排。醬缸所屬者為太監,而由於太監的特殊身份,如果皇帝對醬缸不介意,又有誰能做的了主?所以,在宮中倘若不是皇族貴胄,沒人敢輕易得罪太監…尤其是得寵的太監,有時權傾朝野,比如:魏忠賢,皇帝稱萬歲,他叫千歲,正經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