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權謀家

    為什麼蜀國滅亡之後,這麼久,司馬炎才吞併東吳呢。主要原因有三點。

    首先就是司馬家族需要穩定內部的政權。因為秘書之後。司馬昭身體已經不行了,需要把權利傳承給司馬炎。這個權力傳承的過程比較複雜,很難此時發動較大規模的戰爭。

    司馬元改朝換代之後更需要對自己的統治進行加強。手裡的政權不強大的時候,根本無法保證打得贏仗。而且這中間還需要有內部的各種物質準備。

    最後就是必須等待時機。中午內部發生劇烈的政治矛盾,不然的話也很難拿下。而孫浩自己執掌政權之後,徹底的殘暴,才給了晉朝一個機會。

    所以說政權問題。物資準備問題,以及滅吳的實際問題,這三大方面導致了。17年後,晉朝才出手滅吳。

  • 2 # 股海取慄

    公元263年,魏國滅掉了蜀漢政權。265年,司馬炎建立了西晉王朝。公元280年,也就是17年之後,西晉王朝才最終滅掉了東吳。

    而剛剛稱帝的司馬炎,首先要清理內部問題,穩固自己的政權才是最重要的。不然政權都沒了,就談不上一統天下了。

    1.司馬炎稱帝后,曹氏宗族蠢蠢欲動。在這個時候,司馬炎根本不敢南下進攻東吳的。所以在稱帝后最初的幾年,司馬炎主要任務就是鞏固自己的地位。

    2.西北地區出了問題。公元270年,西北地區鮮卑族首領禿髮樹機能發動了大規模叛亂,戰火席捲整個西北地區。西晉王朝派出的多路征討大軍,都是以慘敗而告終。

    西北叛亂的問題非常嚴重,司馬炎甚至說了這樣的話:雖復吳蜀之寇,未嘗如此。意思是說,吳國和蜀國都沒有這樣難對付。西北的叛亂持續了將近10年時間,在平定鮮卑叛亂的過程中,好幾位晉朝大將陣亡。長達10年的戰爭,很大程度上消耗了晉朝的國力。由此可見,西北叛亂確實牽制了西晉的主要精力。

    3.平定西北叛亂的同一年,司馬炎立刻開始騰出手來進攻東吳。東吳政權最大的優勢就是水軍,早在赤壁之戰的時候,東吳水軍就讓曹操非常頭疼。司馬炎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在滅掉蜀國之後,司馬炎就命令組建自己的水軍部隊。所以說,在進攻東吳的時候,西晉王朝不僅擁有水軍,而且水軍的力量甚至超過了東吳。

    4.所以不是吳國的力量太強了,而是對於西晉政權來講,矛盾都有分主次,在那個時候,鞏固政權是最主要的矛盾,然後西北部的叛亂是次主要矛盾,涉及到國家的存亡,而東吳方向防守,防止兩線作戰,腹背受敵。所以消滅東吳變為了次要矛盾。一旦主要矛盾消失,那麼次要矛盾就上升為主要矛盾了,公元280年,西晉王朝最終滅掉了東吳。

  • 3 # 板驢的雜貨鋪

    我們來全面分析一下,先看一下時間表。

    公元263年,魏國滅蜀漢。

    公元265年,司馬昭逝世,司馬炎即位。同年逼迫魏帝禪位,建立西晉。

    公元280年,西晉滅孫吳。

    接著從四個方面回答題主的問題,為何蜀漢滅亡十七年後,西晉方才滅吳?

    一、基於政局穩定的考慮

    司馬家族苦心經營多年,司馬炎雖然代魏稱帝,但曹魏宗族的反對勢力依然存在,各方既得利益團體之間的權力分配還沒有完全平衡,西晉王朝作為新生政權並不穩固,如貿然發兵攻吳,一旦失敗,將對其皇位造成很大威脅。

    加之蜀漢剛滅,長期的戰亂導致蜀地動盪不斷、矛盾尖銳,蜀地人民已經形成劉蜀政權的慣性思維,從心理上很難再接受西晉的統治,如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緩和社會矛盾,順流滅吳的戰略完全沒法實行。

    二、基於國內形勢的考慮

    泰始六年,即公元二七〇年,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起兵反晉,是為秦涼之變。叛亂持續達九年之久,司馬炎盡遣西晉名將,先後喪失四名封疆大吏,損兵達數萬人之多。

    此次平叛消耗了西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根本無暇顧吳,直至咸寧五年,將軍馬隆平定禿髮樹機能後,局面才基本安定,此時司馬炎方才決定出師伐吳。

    三、基於人才和物資儲備的考慮

    曹魏在滅蜀過程中,名將鄧艾、鍾會等因亂喪生,在平定西北叛亂中,數名將領兵敗身亡,士兵損耗極大,軍械、糧草等物資極度匱乏,尤其興兵伐吳,戰船是極其重要的裝備,西晉建立初期,沒有實力建造大規模的戰船,無法在水路上佔據優勢。

    此外,西晉初年自然災害連年不斷,旱澇不均、收成大減,甚至出現了軍無百日之糧的窘困局面。

    常年戰亂,民間稅收得不到保證,財政情況不容樂觀。這些客觀存在的情況,必須需要長期的時間來發展、彌補,待物資儲備基礎厚實,才能對吳用兵。

    四、基於對吳國實力的考慮

    司馬昭雖然滅了蜀漢,但孫吳政權絕非蜀漢能比,僅從土地和人口來看,孫吳滅國時尚有人口二百餘萬,佔據江南富庶之地,劉蜀滅國時人口僅有九十多萬。

    孫吳立足江東已達百年,其根基牢固、兵多將廣、經濟發達,即使後期孫皓暴政,但仍是強勁對手,不可小視。

    二是孫吳佔據長江天險,歷來精於水戰。遠看,曹操赤壁之戰失敗教訓猶在;近看,魏吳石亭之戰歷歷在目。

    尤其是西晉泰始八年的西陵之戰,晉軍即使佔據有利局面,仍未擊退吳軍,反而被吳軍大敗,死傷者甚眾,步闡亦城破身亡。充分反映了西晉在攻吳上並未佔據絕對優勢,時機遠未成熟。

    三是從能臣武將上看,孫吳丁奉、陸抗等將領常年統領軍隊,戰爭經驗豐富、兵力物資儲備豐富,即使被晉滅亡時,仍有艦船五千餘艘,糧草無數。

    尤其是陸抗,孫吳後期的中流砥柱,被譽為吳國最後的名將,敏銳地看出晉朝的戰略是從蜀地順江而下攻擊吳國,曾多次建言吳帝加強江防,但均不為孫皓採用,陸抗只有恪盡職守,慎保邊圉。陸抗死後,吳國再無良將,最終被西晉所滅。

  • 4 # 界十四

    西晉司馬炎17年後才消滅吳國應該有兩個原因。1,內部原因。2.外敵。

    1.內部原因,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當時蜀國滅亡,兩年後司馬炎逼迫魏國皇帝讓位,建立晉朝。當時的曹氏宗族蠢蠢欲動,想要奪回政權,司馬炎根本不敢出兵南下攻打東吳。

    2.外敵。在司馬炎基本上穩定了內部的時候,準備攻打東吳,西北地區鮮卑族發生了大規模叛亂,戰火席捲了整個西北地區,並且派出多路平叛大軍,都以慘敗告終。叛亂將近持續了十年,才把叛亂平定。

    之後晉朝正式出兵東吳。消滅吳國,三國一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線五類六類七類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