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漢字見大歷史
-
2 # 漢字科普—新雷第一聲
文字沒有簡繁體之分。衛是卩與一變體,姓字。而衛是韋部族與行部族婚合字,兩個姓字血緣不同。語言用字都是借用,你硬把它分成簡繁體,沒有根據。請百度《漢字統一的途徑是什麼》、《中國姓氏研究報告》等看看。
-
3 # 百味書客
“衛”繁體為(衛)。可能來歷如下:
1. 根據參與文字改革工作的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易熙吾書中所述,此字為日文字,來自日文片假名ヱ,ヱ的羅馬音為we,漢語拼音wei。
2. 有學者以為是“衛”字中的“韋”上部之省。
均有一定道理。個人認為第一條更可信一些。
我查閱語言學家李樂毅先生的著作《簡化字源》,李先生給出了兩種說法:
1、「衛」是「衛」的「符號省略」,如同「聲、醫」簡化為「聲、醫」。
2、來自的日本假名字母,「衛」是「惠」的草書楷化。如果是這樣「衛」就是一個假借字。
引自:李樂毅. (1996). 簡化字源. 華語教學出版社.頁248但是國家語委的張書巖先生,在其著作《簡化字溯源》,卻完全給出另一種說法,是民國時代解放區群眾造的簡體字:
如果張書巖先生的這種說法可信的話,我認為有可能是當時解放區掃盲簡體字。
那麼,以上三說到底該從哪一個呢?我在網上看到知乎有個有個使用者ID為Derek Zech,他蒐羅引證了很多日本古籍和近代文獻,他的結論有三種:「衛」有可能分別是「慧」、「惠」和「衛」的日本簡體字。
Derek Zech傾向認為「衛」字從日本傳到中國的。因為「衛」字在1935年以前的中國文獻以及古籍都沒有出現過。
我看到的文獻,「衛」字確實是在解放區使用過,論文《出版家羅竹風佚文《論簡字》與膠東解放區文字改革》,引用了1947年《大威週刊》第48期刊載的羅竹風的文章《論簡字》:
該文顯示,「團、「衛」等簡化字曾經在確實在山東膠東解放區通行:
引自:周怡. 出版家羅竹風佚文《論簡字》與膠東解放區文字改革 [J]. 編輯之友. 2013 (03); 綜上所述:憑上述有限材料,加上「衛」字出現時間線,目前只能得出「衛」來自日本假名,在上世紀日本侵華以後傳入中國,在東北、北方、中共解放區通行。1949年以後的文字改革,述而不作,舍繁取簡,廢「衛」行「衛」。「衛」也就成了規範標準漢字。當然,文獻太過於浩瀚,不能盡閱,仍然不能排除「衛」也有可能是一箇中國俗字。也就是說只要在中國古籍中,發現比日本更早的「衛」字,那麼這個說法就可以推翻了。但是目前,我暫時沒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