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976220875008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譯文: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這難道誰還能譏笑嗎?

    出自北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餘之所得也!

    譯文:有了志氣,也不盲從別人而停止,但是體力不足的,也不能到達。有了志氣與體力,也不盲從別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支援,也不能到達。

    可是,力量足以達到目的(而未能達到),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悔恨的;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這難道誰還能譏笑嗎?這就是我這次遊山的收穫。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f2f070828381f3061c83c77a7014c086f06f01f

    擴充套件資料:

    《遊褒禪山記》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辭職回家的歸途中游覽了褒禪山後,以追憶形式寫下的一篇遊記。該篇遊記的“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更成為世人常用的名言。

    該文是王安石34歲時從舒州通判任上辭職,在回家的路上游覽了褒禪山,三個月後以追憶的形式寫下的。四年後他給宋仁宗上萬言書,主張改革政治。12年後罷相。他不顧保守派反對,積極推行新法。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觀點,這與本文的觀點也有相似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文歌曲的中文大意(高分期盼翻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