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吹臉膀
-
2 # 狼煙一九三一
詩在歷史上的高峰是唐朝,那時真可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自由發揮,少受韻律限制,到清朝曹寅收集到的尚有一萬餘首。
宋時詩受格律的限制,唯重典故雕琢,逐漸失去活力,走向沒落,反而是田園詩派接近生活有一個小繁榮,但大不如前,反而以長短句的詞更自由,詞的成就遠在宋詩之上。
元時詞也不能充分適應文學藝術的發展,元朝的雜劇佔據了舞臺,更能反應底層的社會風貌,元曲應運而生,而詩做為附屬,僅是裝璜門庭,難有發展。
進入清朝,滿族統治階級為了裝璜門面,籠絡知識分子,倡導應制,八股文開始盛行,同時為加強統治,大搞文字獄,以至整個清朝文藝局面一直在政治高壓下畸形發展,清朝文字獄貫穿250年,從順治時開始,經康熙,雍正,到乾隆發展到頂峰,文人動輒得罪,歷時140年,保守估計有200起,多數是被冤殺,處決200人,涉及3000餘人,清王朝對漢明文人採取一招撫,二鎮壓手段。
康熙時採用懷柔政策,滿漢文人合流,到雍正時,由於統治集團內鬥,雍正為控制局面,大搞文字獄,這從雍正的詣批中可以看到:“從來異姓先後繼統,前朝宗姓臣服於後代者甚多,但沒有如本朝奸民,假稱朱姓,搖惑人心,若此之眾者甚多。”
據統計順治時文字獄搞過7次,康熙時搞過20次,雍正在位13年竟也搞過20次,乾隆時達峰值,在他在位60年搞過130次,平均為年2起。
清史中有65個原始《清代文字獄檔》(由軍機處上乘,皇帝硃批)光乾隆時存檔的就有64個。
在此高壓下,那裡還會有詩?即使如此乾隆為粉飾太平,他帶著一批清客卻到處題詩,電視劇《乾隆王朝》中有人收集上萬首《乾隆全詩》成為時代笑話。
清人為避文字獄,便大都轉向對古詩的註解,於是出現了很多《清詩話》轉向註釋解讀,更加向嚴格的格律轉化,很多格律韻角著作應運而生。
因此清代著名詩人不多,少有的幾個人也是反清南明詩人,和少數田園詩派。
如黃宗羲(公元1610一1695)一生以光復舊物為主,終身不仕清朝。
顧炎武(公元1613一1682)流亡北方,病歿山西不屈而死。“他的《精衛》詩表明了他的志向。“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王夫之(公元1619一1692)他的《薑齋詩話》很有影響。
王士禎(公元1634一1711)有《漁洋集》等留世!
納蘭性德(公元1655一1685)有《納蘭詞》!
方苞(公元1668一1749)有《望溪文集》
鄭燮(公元1693一1765)有《鄭板橋集》
袁枚(公元1716一1797)有《小倉山房詩文集》
汪中(公元1744一1794)有《述學內外篇》
請人張應昌收採清詩三百餘首,名《清詩鐸》留世可以查閱!
-
3 # 瞭然翁523
清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的最後一個光采照人的時代,以其眾多的詩人、紛繁的流派、豐富的內容、變化的風格開創了超明越元、抗衡唐宋的新局面而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一頁。
據不完全統計,僅清代著名詩人就有一百餘人。下面僅舉幾位(以年代為序):錢謙益、傅山、吳偉業、一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朱彝尊、納蘭性德、鄭板橋、袁枚、趙翼、翁方綱、張問陶、張維屏、林則徐、龔自珍、張之洞、康有為、丘逢甲、譚嗣同、秋瑾、蘇曼殊。
-
4 # 雲捲雲舒152754837
比較有名的:
鄭板橋——《竹石》
吳偉業——《圓圓曲》
趙翼——《論詩》
龔自珍——《己亥雜詩》、《詠史》
張維屏——《三元里》、《新雷》
回覆列表
清朝的詩人有龔自珍、納蘭性德、袁枚、鄭板橋、顧炎武等。
1、龔自珍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號定庵。漢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龔自珍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援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
2、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
3、袁枚
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調江蘇,先後於溧水、江寧、江浦、沭陽任縣令七年,為官政治勤政頗有名聲,奈仕途不順,無意吏祿;乾隆十四年(1749)辭官隱居於南京小倉山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
4、鄭板橋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5、顧炎武
顧炎武(1613.7.15—1682.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江蘇省崑山市)千燈鎮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南都敗後,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
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