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嬞菇涼
-
2 # 使用者1415180428147
“無極”是指空性圓滿,出自《道德經》,也指一種古代哲學思想,指稱道的終極性的概念。無邊際,無窮盡,是無終。
指派生萬物的本體。以其無味、無臭、無聲、無色、無始、無終,無可指名,故曰無極。《老子·第二十八章》:“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
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無極,本來是老子用以指稱道的終極性的概念。這是第一次出現無極的概念。全段意思是說:雖知道潔白,卻安守於昏黑,便能做天下的模式。能做天下的模式,永恆的德性不相差失,性回覆到不可窮盡的真道。所以無極的原義就是道,指道是不可窮盡的。以後道門人士,都是在這一意義上使用無極的概念,但在不同場合引伸的側重點稍有不同。莊子在《逍遙遊》中說“無極之外,復無極也。”意思是世界無邊無際,無窮之外,還是無窮。無極便是無窮。漢代的河上公《老子章句》認為復歸無極就是長生久視。依道門觀念,與道相合,才能長生久視,因此將無極解釋成道,或者解釋成長生久視,是一致的。道是無限的。天地開闢之前,它已經存在了無限的時間,而且會永恆地存在下去,空間上它也是無限的,不侷限於任何一個具體的區域。因此用無極的範疇稱道。在宇宙演化的角度使用無極一詞,常與太極對舉,指比天地未闢、但卻是天地直接起始的混沌更加古老、更加終極的階段,這一階段,就是道。因此,無極是太極的根源。修道者都追求與道合一,道門術語稱與道合真,在具體機制上便是返回到元初的終極的狀態,這就叫做復歸無極。
對朱陸太極之辨,蕺山實有誤會。朱陸是在辨《太極圖說》一書中“無極而太極”一語中的“無極”這二字有無必要,兩人的實質思想在這一辯論中並無根本不同,所以黃宗羲斷之曰:“朱陸往復幾近萬言,亦可謂無餘蘊矣。然所爭只在字義先後之間,究竟無以大相異也。”理學史專家陳榮捷也說:“太極之辨,于思想並無發明。”而蕺山誤認為朱子主張太極本體之上還有一個無極之體。他說:“太極本無極是直截語。如後人參解乃曰:太極本於無極耳。信如此,豈不加一重障礙?宜象山之齗齗而訟也。”顯然,蕺山認為朱子是主張“太極本於無極”的。
在確定了蕺山對朱子有這種看法後,以上這段話的本義即可得釐清。“在朱子以為太極之上必有無極,既不足以得大易之旨。而陸子以為太極之上決不當有無極,亦豈足以得濂溪之旨?”這段話中二次出現“無極”,且都是就太極之上應該有沒有“無極”而言,語境完全相同。在同一語境中,說有“無極”也不是,說無“無極”也不是,則兩“無極”的含義必定不同。“朱子以為太極之上必有無極”中的“無極”是指無極之體,義即:朱子認為太極之體之上還有一個“無極”之體,太極本於“無極”。而“陸子以為太極之上決不當有無極”中的“無極”是指“無極”這兩個字,義即:陸子認為《太極圖說》中“太極”二字之上不當有“無極”二字。
至此可以肯定:蕺山認為“太極”之上應該有“無極”二字,《太極圖說》中“無極而太極”不存在文字問題。那麼“無極”二字作何解?將其解作另一實體自然是蕺山要反對的。將其解作“太極”的說明語,表明太極是無形之理如何?對此蕺山也反對。他說:“今曰理本無形,故謂之無極,無乃轉落註腳?”“無乃轉落註腳”,將其解為“豈不轉落註腳”也好,解作“‘無’字便成為註腳”也好,都表明蕺山反對把“無極而太極”解為“無形有理”。那麼,只有把“無極”解為“太極不存在”了。蕺山正是此意!因為他說“此‘無’字是實落語,非玄妙語”,意即:“無”字是實實在在的否定詞。《繫辭》明說“易有太極”,而蕺山認為“無極而太極”是否定太極,所以稱其為“夫子以後破荒語”。
回覆列表
在道教裡的大道是,,,,大道無名,大道無情,強名為道,,,,就是無極之意。在基督教說的是真理之意。在人間的人大道是大路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