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鈴鈴
-
2 # 開眼新紀元
三歲訂終生,我個人覺得環境很重要,我侄子被他奶奶父母寵的啊。好像世界都應該圍著他轉,要什麼得什麼,這對孩子是極為不利。什麼樣的家庭氛圍,造就什麼樣的孩子處事,個人覺得小孩首先是不能嬌生慣養,其次是不能太多放縱。小孩適應能力很強的,不要怕磕著碰著,有些人孩子摔倒立馬去扶,還不斷問碰哪裡了,疼不疼,不哭不哭,買糖吃。這些都是不利的,他摔倒了,別管他,讓他自己爬起來,如果這點小事都爬不起來。那長大後從心底都是不可能爬不起來。只有這樣的引導方式才可以讓孩子獨立。
-
3 # 觀影星天地
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相對於城市中的小孩來講,我們面對的環境也更復雜的多,我們相對城市裡面的孩子相對更加獨立。這份獨立不僅體現在生活上,更加體現在心態上。那如何才能獲取這份獨立呢?
首先,對於現在優渥的生活環境來講,現在的家長更加的注重孩子的知識方面的積累,技能的積累,以便以後可以有個好的生活條件。其實這點方向的確是正確的,但是獨立性就稍微欠缺一點。就像現在好多人都沒有親手燒過飯,種過菜,也根本就體會不到那份艱辛。所以要在以下幾點開始:
1、在思想上要認識到孩子獨立性需要從小開始培養。
2、瞭解孩子的發展過程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前提。
3、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4、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5、給孩子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培養初步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6、給孩子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
其實有一個電視弄的一個專案挺好的,我本來也挺喜歡看的,就是把城市的孩子跟農村的孩子相互交換一下,讓他們從不同的環境體驗一下生活,這樣的確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現在又條件的家長不妨也可以嘗試一下在假期期間帶孩子去體驗一下。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當初讀大學的時候,我們寢室有一個女生不會洗衣服也從來不洗衣服,她的髒衣服都是積攢到週末,然後帶回家交給媽媽,令人驚訝!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不像是孩子的父母,更像是孩子的保姆。守著孩子寫作業,忙前忙後檢查、幫孩子洗衣服、陪孩子上輔導班……
父母全能,往往孩子無能,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生活中凡是屬於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就要學會放手,比如,讓孩子自己盛飯、自己洗內褲襪子、自己整理書包和床鋪、自己整理衣櫃,這樣他才能更快的意識到,有些事情別人不可能幫他,必須靠自己才能完成!
很多事情孩子都比我們想象的要做的好,只是家長太過於執念追究孩子的一點小錯誤,換個思路,錯誤對孩子來說也許就是成長的機會!陶虹在一個訪談節目中分享了一次孩子打翻牛奶的經歷。她說,自己劈頭蓋臉地訓斥女兒,讓孩子的眼中充滿恐懼。這一幕,給她帶來深深的撼動。
陶虹反思到:“父母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而不是用一場情緒暴風雨給他帶來‘犯錯就要受罰’的可怕印象。”於是,當女兒再次犯錯時,陶虹就選擇微笑著走過去,給手足無措的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孩子從生活中汲取的經驗與教訓,比你口頭講一百遍道理都印象深刻。孩子的成長不可能不犯錯誤,連我們大人都經常犯錯,何必揪住孩子的錯誤大肆 批評孩子呢,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只有修夠一定課時,他才能真正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是孩子成長為獨立個體的必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