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氧數學課
-
2 # 錦灰視讀
傳統武術的歷史很難考證,我們只能從史籍和話本小說中找尋端倪。
重點參考:王學泰《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
徐皓峰《逝去的武林》
1、司馬遷在《史記》中就寫了《遊俠例傳》和《刺客列傳》。但沒有對武功的任何描寫。當時的打鬥主要還是鬥狠。
2、到了唐代豪俠小說裡,我們才終於看到武功的影子。比如在晚唐時期的傳奇小說《聶隱娘》中,聶隱娘就有三種武功。她使用匕首刺殺大官僚,用的是近身拳術和刀法;她和大反派鬥法,使用了化身術;另外,小說裡還出現了能化掉屍首的藥
3、到了明清時期,中國武術才有了很大發展,軍中和民間興起了許多武術門派,而且產生了內家拳、外家拳的分別。以此,武俠小說的素材變得豐富起來,場面也更加好看了
4、中國武術的發展,及名聲的壯大,很大程度是是明清傳奇小說的功勞。俠義小說到了清代形成了系統,幻想色彩也越來越重。既有兵刃拳腳,又有內功點穴,還有暗器巫術等等。
想說“武”,得先說於“舞”。
“舞”字,意在向他人彰顯自身的能力。舉“戈”以“舞”。
“武”字,源於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為了生存,出現了強弱爭鬥,一方動戈,另一方必然抵抗,繼而出現“武”,意思是止戈為“武”,以“武”止戈,制止暴力。
六尺為步,半步(止)為“武”,如此界定了人的安全範疇。“止”字,是“一隻腳(趾)”的意思,是“步”字的前一隻腳,後面的一隻腳不再上來,就是停止前行的意思。
“武”的本意就是拿起武器奔跑,去戰爭,去殺伐。
“術”,可以理解為方法和策略。
“武術”就是殺伐之術。也為戰爭之術。
武術,最初就是古代戰爭技術。所以我們稱兵器為武器,稱軍事為武事,稱軍備為武備。
武術,是智者的修為,是上天賜給華人特殊的禮物。真正的(與舞臺表演不同)武術動作樸實而簡單,運動中所包含人文主義思想,包含東方人體學,包括宗教修持方法等許多內容。人們進行武術運動時,是在感受以身體運動為載體的大文化,同時從中獲得難以言表的身心愉悅。
武術是具體的操作形式,不能有任何虛妄。一些江湖人士,把自己說成行家,卻行騙術。把武術神秘化,在藝術作品中將其誇張化,也有些老師把它講得高深莫測,這些問題的出現,讓真正的武術離普通百姓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