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9號2954

    一、客觀深入進行孩子的心理分析

    (1)孩子犯錯誤後,常帶有消極心理定勢,對家長常存有疑懼戒備心理,如果家長只是一個勁地打罵懲罰,可能導致孩子不但不能認識自己的錯誤,而且加劇父子間的對立情緒。這時候,家長首先要壓住心頭的火,冷靜處理,對事情要做全面客觀的調查,聽取孩子的自訴,並允許他進行申辯。這樣不僅利於家長全面掌握客觀情況,同時也有利於孩子消除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

    三、集中解決一個問題

    當你確定要糾正孩子不良行為的目標之後,也許會覺得他的毛病可真多,恨不得全部解決完,但必須控制急躁情緒。集中精力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個問題,等這問題解決了,再轉移到其他問題,這樣的效果會好一些。

    四、全家一致,說到做到

    要想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取得成效,必須做到全家一致,說一不二,對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要堅持到底。如果在糾正不良行為過程中,看見孩子哭鬧撒嬌就退縮,孩子就會很快掌握你的弱點。說話不算數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沒有威信的,孩子也不會重視你的要求,他們只知道又哭又鬧地抵抗一陣子,父母就會讓步。所以父母一旦採取合理的措施就不能半途而廢,否則下一個問題就無法實現。例如:孩子愛“耍無賴”,當孩子“耍無賴”時父母不應該總是謙讓,也沒有必要跟孩子講大道理。家長可以不理他,好像不在乎,這樣一來,孩子知道再鬧也沒有“好結果”,最終只有乖乖聽話,所以一定要說到做到。

    五、注意孩子的細微進步

    孩子的毛病不可能一下子改掉,父母也不能操之過急,逐漸地實現改變孩子的行為。例如,孩子經常不寫作業,這時如果孩子每天能開始寫一點作業,父母就應該感到高興,而且告訴孩子這就是進步,並給予及時表揚。如果家長要求孩子一下子過高標準,孩子達不到將會失望,孩子情緒也受影響,與其這樣雙方都垂頭喪氣,不如肯定孩子每一點細微進步,同時也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六、以表揚為主

    有些父母一聽到有人“告狀”或孩子行為不軌,就會大出手腳,恨鐵不成鋼。當孩子的不良行為有所進步,要及時表揚,用肯定態度愛護和關心,一個鼓勵的眼神或一句簡單的表揚都要勝過一堆喋喋不休的指責或過分的物質獎勵。因為孩子是愛表現的,只需輕輕一誇,孩子就會高興,精神上都得到滿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認為失眠的早期是心理問題,後期才是身體問題。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