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品史君
-
2 # 書華36
廷杖說白了就是脫了褲子用板子打屁股,既有懲戒的意思,也有羞辱的味道,實際上就是讓人斯文掃地。
廷杖由專人執行,有錦衣衛,也有太監。很有講究,有的人打一百板子過幾天就好,有的十幾板子下去就斃命,有的表面無傷而皮下的肉卻成漿糊,有的皮開肉綻而內部卻沒事。這些廷杖的打手個個是人精,沒事天天用板子在棉花上鋪上白紙練手,就象練武之人一樣,非常敬業。
廷杖時是將人打成悶葫蘆,還是打扛上開花,還是輕描淡寫,由被行刑人家屬行賄多少來決定,行賄越多打的越輕。另一個是要看監刑人下的命令,比如“給我著實了打",這個打法絕對喪良心,一眼看去,皮一點沒亂,皮下的肉全亂,沒有一百天以上絕對好不了。再比如“給我往死裡打",一定是打的非死即殘。"給我狠狠的打",那就是皮血乎拉拉一片,扛上開花,其實沒大礙,十天後準能按時上班。
把廷杖發揚光大的有嘉靖和萬曆,這兩活祖宗曾把廷杖放在朝堂之上集體執行,好傢伙,白花花的屁股幾十個,打的喊爹叫娘,慘叫聲傳遍京城,有年老體弱者當場被打死。
明朝早期被打屁股的都感到特別丟人,因為斯文被掃地了。到了明中期不一樣了,那些被打屁股的大都是敢於直言,忠君愛國,執著上諫的官員,比如海瑞,鄒元標等。這樣被打屁股的都是些好官員,是光榮的象徵。導致後來個別官員還專門罵皇帝、罵權臣、罵大太監,以換來廷杖。廷杖是形式,是羞辱加懲戒,最後演變成了光榮和榮譽。這恐怕是朱元璋絕對想不到的。
明朝皇帝奇葩,官員何嘗不奇葩,一根筋的人還真不少。
-
3 # 了不了齋主人
廷杖就是告訴天下士子:聽皇上的話,聽權力的話,別去死守你那什麼精神理想。一一結果就是:喊口號的偽君子越來越多。
廷仗是指在朝堂上行仗打人,是對朝中官吏的一種懲罰措施,自東漢明帝開始,被明朝發揚光大,成為疏離君臣之間的工具。廷仗分為“著實打”、“用心打”,採取何種打法則要看皇帝的心意,前者雖然會殘廢,但不會致死,後一種則必死無疑。
縱觀整個有明一代,大部分文人士大夫都比較有氣節,明代皇帝希望以廷仗來懲罰約束的官員,沒有想到官員不但不畏懼,反而使之成為出名的一種方式,受過刑後變得天下皆知,迅速成為所謂的“名人”,形成了一種變態的心理。
廷仗制度可以說是給明朝的社會政治帶來了極其不好的影響,助長了宦官、廠衛的氣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律的威嚴和帝王的地位,引發了君臣之間的對立和猜疑,打擊了士人出仕的熱情。更重要的是摧毀了文人的精神,對於明代士人精神的走向是極其不利的。
中國傳統文人是接受儒家教育成長的,儒士的人格精神是極為重要的,但在明一代,皇帝不重視官員的人格,將廷杖制度濫用,摧毀了文人官員的精神優越感,疏遠了君臣之間的精神聯絡,既然皇帝不能夠尊重臣子,那麼臣子自然不夠尊敬和信服皇帝,這樣便導致了君臣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臣子們的心態也在逐漸改變,那份清高和儒家思想所秉承的“刑不上大夫”思想正在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受廷杖之刑是“氣節清譽”的表象。
總的來說廷仗制度是明朝酷刑中最被人詬病流毒最深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