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安石的詩現存1531首,大體上可分為為官與隱居兩個時期。
二、前期詩作,主要有針貶現實、抒發政見、言情抒懷的政治詩、詠史詩、寓言詩和酬答贈別、悼念亡友之作。
如《河北民》反映了遼和西夏入侵,北宋王朝搜刮民脂民膏,屈辱求和,人禍天災,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
《收鹽》、《省兵》、《發廩》、《兼併》、《感事》等詩也都表現了詩人體恤民生疾苦,主張改革弊政的進步思想。這些詩作,雖然大都“以議論為詩”,但思想深邃,論述生動,且具有真情實感,有別於“味同嚼蠟”之作。《明妃曲二首》、《孔子》、《孟子》、《商鞅》、《張良》、《范增》、《賈生》、《謝安》、《杜甫畫像》等詩,或評價歷史人物,或詠史抒懷,借古諷今,思想性與藝術性結合得較好。
《同昌叔賦雁奴》、《禿山》等詩藉助於寓言故事來針砭時俗,構思巧妙,耐人咀嚼。《奉酬永叔見贈》、《別和甫赴南徐》等詩可謂酬答贈別之佳作。
《思王逢原三首》痛悼亡友王令,如:“蓬蒿今日想紛披,冢上秋風又一吹。妙質不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廬山南墮當書案,湓水東來入酒卮。陳跡可憐隨手盡,欲歡無復似當時”(其二);“百年相望濟時功,歲路何知向此窮。鷹隼奮飛凰羽短,騏麟埋沒馬群空。中郎舊業無兒付,康子高才有婦同。想見江南原上墓,樹枝零落紙錢風”(其三),以常語寫深情,長歌當哭,真切感人。
此外,《哭梅聖俞》、《傷杜醇》等詩也都是詩人從肺腑裡流出來的痛悼亡友的悲歌。詩人這一時期的詩作,長於議論,善於用典,格律謹嚴,屬對工穩,詩風或沉鬱如老杜,或平淡如張籍,或峭雄如韓愈。
三、後期詩作,或直抒胸臆,抒發詩人被迫隱退的憤懣之情:“萬事付鬼 ,恥辱何足論”(《謝公墩》);或託物寄興,表現詩人剛正不阿的稟性,如《孤桐》、《古松》、《梅花》等。而更多的尤為人們所稱頌的則是那些描繪湖光山色的寫景小詩。這些小詩(主要是絕句),以其獨特的風格和寫法被人稱為“王荊公體”。
其特點:
一是意境空靈,如:“月映林塘淡,風含笑語涼。俯窺憐綠淨,小立佇幽香。攜幼尋新的,扶衰坐野航。延緣久未已,歲晚惜流光。”(《歲晚》)又如:“出寫清淺景,歸穿蒼翠陰。平頭均楚制,長耳嗣吳吟,暮嶺已佳色,寒泉仍好音。誰同此真意,倦鳥亦幽尋。”(《山行》)
二是用語精警,如:“春風自綠江南岸”(《泊船瓜洲》),著一“綠”字,寫活了春風,隱隱傳出了江南春來早的訊息,令人賞心悅目;“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書湖陰先生壁二首》其一),造語新奇,僅14個字便再現了綠水“護田”、青山“排闥”的優美景色,且將山水寫得有性有情。 三是饒有畫意,如:“小雨輕風落楝花,細紅如雪點平沙。槿籬竹屋江村路,時見宜城賣酒家”(《鐘山晚步》);“水際柴門一半開,小橋分路入蒼苔。揹人照影無窮柳,隔屋吹香並是梅”(《金陵即事三首》之一);“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江寧夾口三首》之三),根據這些詩行,畫家無須費力即可作出一幅幅迷人的畫來。詩人這一時期的詩作,較之前期詩作,詩律更嚴謹,語言更精警,但迴盪在前期詩作中的強烈的政治熱情銳退,詩風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表現為或閒澹,或清婉,或雅麗。
王安石的詩以其傑出的藝術成就為人們所稱道。歐陽修贈詩道:“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楊萬里形象地說:“讀半山絕句可當朝餐。”當然,王安石也有一部分詩喜造硬語,押險韻,對後世有過不良影響,但這畢竟是白璧微瑕。
四、王安石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今江蘇南京),諡號“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哲學上,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短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 “王荊公體”。
一、王安石的詩現存1531首,大體上可分為為官與隱居兩個時期。
二、前期詩作,主要有針貶現實、抒發政見、言情抒懷的政治詩、詠史詩、寓言詩和酬答贈別、悼念亡友之作。
如《河北民》反映了遼和西夏入侵,北宋王朝搜刮民脂民膏,屈辱求和,人禍天災,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
《收鹽》、《省兵》、《發廩》、《兼併》、《感事》等詩也都表現了詩人體恤民生疾苦,主張改革弊政的進步思想。這些詩作,雖然大都“以議論為詩”,但思想深邃,論述生動,且具有真情實感,有別於“味同嚼蠟”之作。《明妃曲二首》、《孔子》、《孟子》、《商鞅》、《張良》、《范增》、《賈生》、《謝安》、《杜甫畫像》等詩,或評價歷史人物,或詠史抒懷,借古諷今,思想性與藝術性結合得較好。
《同昌叔賦雁奴》、《禿山》等詩藉助於寓言故事來針砭時俗,構思巧妙,耐人咀嚼。《奉酬永叔見贈》、《別和甫赴南徐》等詩可謂酬答贈別之佳作。
《思王逢原三首》痛悼亡友王令,如:“蓬蒿今日想紛披,冢上秋風又一吹。妙質不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廬山南墮當書案,湓水東來入酒卮。陳跡可憐隨手盡,欲歡無復似當時”(其二);“百年相望濟時功,歲路何知向此窮。鷹隼奮飛凰羽短,騏麟埋沒馬群空。中郎舊業無兒付,康子高才有婦同。想見江南原上墓,樹枝零落紙錢風”(其三),以常語寫深情,長歌當哭,真切感人。
此外,《哭梅聖俞》、《傷杜醇》等詩也都是詩人從肺腑裡流出來的痛悼亡友的悲歌。詩人這一時期的詩作,長於議論,善於用典,格律謹嚴,屬對工穩,詩風或沉鬱如老杜,或平淡如張籍,或峭雄如韓愈。
三、後期詩作,或直抒胸臆,抒發詩人被迫隱退的憤懣之情:“萬事付鬼 ,恥辱何足論”(《謝公墩》);或託物寄興,表現詩人剛正不阿的稟性,如《孤桐》、《古松》、《梅花》等。而更多的尤為人們所稱頌的則是那些描繪湖光山色的寫景小詩。這些小詩(主要是絕句),以其獨特的風格和寫法被人稱為“王荊公體”。
其特點:
一是意境空靈,如:“月映林塘淡,風含笑語涼。俯窺憐綠淨,小立佇幽香。攜幼尋新的,扶衰坐野航。延緣久未已,歲晚惜流光。”(《歲晚》)又如:“出寫清淺景,歸穿蒼翠陰。平頭均楚制,長耳嗣吳吟,暮嶺已佳色,寒泉仍好音。誰同此真意,倦鳥亦幽尋。”(《山行》)
二是用語精警,如:“春風自綠江南岸”(《泊船瓜洲》),著一“綠”字,寫活了春風,隱隱傳出了江南春來早的訊息,令人賞心悅目;“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書湖陰先生壁二首》其一),造語新奇,僅14個字便再現了綠水“護田”、青山“排闥”的優美景色,且將山水寫得有性有情。 三是饒有畫意,如:“小雨輕風落楝花,細紅如雪點平沙。槿籬竹屋江村路,時見宜城賣酒家”(《鐘山晚步》);“水際柴門一半開,小橋分路入蒼苔。揹人照影無窮柳,隔屋吹香並是梅”(《金陵即事三首》之一);“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江寧夾口三首》之三),根據這些詩行,畫家無須費力即可作出一幅幅迷人的畫來。詩人這一時期的詩作,較之前期詩作,詩律更嚴謹,語言更精警,但迴盪在前期詩作中的強烈的政治熱情銳退,詩風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表現為或閒澹,或清婉,或雅麗。
王安石的詩以其傑出的藝術成就為人們所稱道。歐陽修贈詩道:“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楊萬里形象地說:“讀半山絕句可當朝餐。”當然,王安石也有一部分詩喜造硬語,押險韻,對後世有過不良影響,但這畢竟是白璧微瑕。
四、王安石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今江蘇南京),諡號“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哲學上,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短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 “王荊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