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信一姐525

    相關典故據福州府志記載: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戚繼光率軍入閩追殲倭寇,不想連日陰雨,軍中不能舉灶,戚繼光便命烤制一種最簡單的小餅,用麻繩串起掛在將士身上充當乾糧,大大方便了作戰殲敵。後來,這小餅流入民間,不但普遍食用,而且還成為祭祀神靈祖先必備的供品。後人感念戚公,便把這種小餅叫作“光餅”。這種特殊方法制作的福清光餅有著四百年的歷史。相傳明嘉靖年間,戚繼光率軍進駐福清平定倭患。為了襲擊敵軍,及時殲滅倭寇,軍中常常不舉火燒飯,而由戚家軍士兵自制北方燒餅當作乾糧。這種燒餅便是福清光餅的原型。後來,兵士們發現燒餅雖可充飢,但多食易上火,不易消化,常發生便秘。聰明智慧的福清人便在麵糰中加進食鹽增加口味,加進鹼可助消化,拍上芝麻可潤胃腸,可去燥火。這種改良了的烤餅成了戚家軍士兵喜愛的乾糧,為戚家軍全殲牛田據點的倭寇立一大功。人們為了紀念戚繼光平倭的業績,便把這種烤餅稱之為光餅。編輯本段食品特點據說多高明的福清光餅師傅也只能在福清才能烤製出這種酥脆噴香的福清餅,一旦離開福清到其他地方烤制,餅也就沒那麼香,那麼酥了。有人說這跟福清的水質有關,也有人說也只有用福清山地裡採集到的松針當燃料,才烤得出那麼香的光餅。在福州地區百多種地方風味小吃中,光餅是獨具特設的一種。它的原料僅為麵粉、鹼面、鹽巴,另加一點芝麻,形狀如銀元般大。它的意義在於紀念戚繼光的偉大事蹟,而不要對比與它的食用口味。光餅放一天就會變硬,所以一般只有福清人吃得慣,大多數人外地人在頭次吃時都吃不慣。光餅還是清明節的必備食物,大家會有默契的買光餅,夾海蠣餅吃,還有一句典型的福清話“光餅夾蠣餅”[翻譯成普通話是這樣的]。編輯本段製作方法在福州,人們通常把餅面沒有芝麻的叫“光餅”,有芝麻的叫“福清餅”。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們則把餅面有芝麻的叫“光餅”。要論“津津有味”,比較起來,還是福清人做的光餅略勝一籌。福州人做光餅,從前一向用木炭烘爐,現在為圖省事,多半改用電烘箱烤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蒜泥花甲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