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鸞晚讀
-
2 # 詩文人生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朝時候著名的詩人,兩個人一個是詩仙,一個是詩聖,在詩文方面都是一代大家。而且兩個人也是關係非常要好的朋友,雖然與李白相處同遊的時間非常短暫,但他還是堅持在以後的很多年裡不斷地給李白寫詩,我們來看看杜甫都給李白寫的詩。
↓
《贈李白》(二年客京都)
《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
《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
《飲中八仙歌》
《冬日有懷李白》
《春日憶李白》
《夢李白二首》
《天末懷李白》
《不見》(不見李生久)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
杜甫給李白寫是十幾首,但是卻很少看過李白給杜甫寫詩。即便杜甫給李白寫詩了,李白也從來沒有回過,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網友: 我突然想到有沒有這麼一種可能,古人的”贈某某”一般是書信。書信的話是其他人傳抄了才會流傳開來,那劇情很有可能是這麼回事:
文豪甲: 李白,杜甫來信了嗎?
李 白: 來了十幾封吶,寫的可他媽好啊,你們拿去傳抄吧,真的,越看越好!
另一邊
文豪乙: 杜甫,季白給你回信了嗎?
杜 甫: 回了!寫的可好了,比我寫給他的好多啦,開心!
文豪乙:那借我們傳一下咯?
杜 甫:私人信件,不行不行。
李白可能就是這樣高調,杜甫寫給他的信,他收到後都要給別人傳抄,因為寫得可真是太好了!於是杜甫寫給李白的信,在後世廣為流傳。
相反,杜甫就比較羞澀和內斂了,只通過書信這樣的私密方式,表達對白兄的崇拜之情,別人想偷看?傳抄?對不起,那可不行。
關於這樣的推測,有人覺得相當可信,畢竟,李白素以豪放派著稱,而杜子美就相對低調得多了。
其實,杜甫並不全是單相思
在《沙丘城下寄杜甫》裡李白就有寫過: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意思是,我思念你的情思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蕩蕩向南流去寄託著我的深情。)
思念都像汶水浩浩蕩蕩了……
可見李白並不是“負心漢”
對於李白沒有給杜甫回詩,專家的解釋是交通不暢,郵路不暢。
唐朝的時候,郵寄僅僅限於官方,唐朝所開設的郵路是不對老百姓開放的。你想給自己的好朋友郵寄個信件什麼的,官方不給寄的。
杜甫當時居住在京師,郵路比較發達,而李白居住的西南地區。從京師往各個地方郵寄的話,還是可以的,但是你想從地方往京師郵寄,就很困難了。
所以說,不管李白有沒有為杜甫回詩,也不管李白回的詩是多是少,他都沒有辦法把詩送到的杜甫的手裡。
雖然原因有點可笑,但交通達不到,說什麼都是枉然。或許李白為杜甫寫了很多很多的詩,但是因為交通原因,李白寫的詩杜甫看不到,我們看不到,歷史也看不到,這和沒有寫就沒啥區別了。
李白沒有給杜甫也許兩種可能都存在,只是沒能看到李白給杜甫的回詩,多少有些遺憾!
回覆列表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杜甫還小的時候,李白就出名了,李白對於杜甫來說,是一個偶像般的存在。
【01】李白公元701年到762年間,李白生活在唐朝,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看到了盛唐時期的繁榮昌盛,也歷經了由盛到衰的過程,寫了很多大氣豪放鼓舞人心的詩歌,還傳出了高力士給他脫鞋,楊貴妃給他磨墨的故事。《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都是精品,由此可見,李白是一個很孤傲且恃才放曠的詩人,被人們稱為“詩仙”。
【02】杜甫公元712年到770年,杜甫生活在由盛轉衰時期,見證了因為戰爭帶來的災難,人民的流離失所,到處的田園荒蕪,還有官員們的貪汙腐敗,以及恃強凌弱的社會現狀,所以他成了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的浪漫形成了並不矛盾的對比。杜甫創作的《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都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人們把他稱作“詩聖”。
【03】杜甫與李白的交集由此可見,兩人的詩風差距很大。公元744年,杜甫與李白在洛陽第一次相見,杜甫那個激動呀,拉著李白就聊,兩人都覺得相見恨晚,於是杜甫隨手就寫了《贈李白》,還相約去了王屋山,因未見著所謂的華蓋君,兩人便告辭,一個去了陳留,一個到了梁宋,但後來李白又趕到梁宋,同時遇見了另一個詩人高適,於是杜甫又寫了《遣情》、《昔遊》來敘述這件事。
但後來兩人又在兗州重逢,這次見面後,兩人再無交集,因為仰慕和思念,杜甫寫了很多給李白的詩歌,李白也迴應過幾首,但遠遠沒有杜甫寫給他的那麼多。這並不是什麼值得深究的問題,杜甫從小仰慕大詩人李白,就像我們現在仰慕一個人一樣,投入的感情肯定比被羨慕的人多;再有李白本來就是放蕩不羈的,也不會一直執著於對某一個人的感情,杜甫在他心裡留下了印象,他也珍惜這段友誼,就足夠了,並不在於回詩多少;再則,李白是當代非常神話般的人物,杜甫與他交集的時候還是一個很普通的小官,這倒不是說李白看人看身份,而是兩人雖然同為詩人,卻是在不同階段成為詩人的,這也應該有一段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