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科大科學與人文
-
2 # 穿插游擊隊
你平時肯定見過不少用塑膠做的東西。抬頭看看四周,可能就能發現不少,比如手裡的筆是塑膠的,牆上的開關是塑膠的,裝零食的袋子和裝飲料的瓶子也都是塑膠的。
那你有沒有想過,塑膠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又是誰發明了塑膠呢?今天這條音訊我就來給你講講塑膠的發明史。
(塑膠瓶)
這件事還要從一百多年前說起。早在1856年,一位叫帕克斯的英國發明家在實驗室裡,做出了一種可以彎曲的硬材料。這可以算是一種最早的塑膠了。不過大家發現,這種材料又貴又不好用,所以並沒有多少人用它。
不過,受到帕克斯的啟發,許多人都開始進行塑膠的發明和改進。後來,有一個叫海厄特的美華人發明出了一種叫賽璐珞的材料,你可以看一下。
(賽璐珞)
賽璐珞其實就是咱們平常見到的塑膠,它是第一種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塑膠。賽璐珞是怎麼發明出來的呢?這背後其實還有一個小故事。
你可能在電視上或者體育館裡見過檯球,就是一張大桌子上擺好多個顏色不同的球,圍上一圈邊框,只留幾個球洞。
(檯球)
不過,你可能想不到,在以前,很多臺球是用象牙做成的。因為象牙很硬、很結實,還方便加工,所以在以前,使用象牙做檯球特別常見。
可是,用象牙來做檯球太殘忍了,危害大象的生命,這麼做出來的檯球也很昂貴。怎麼辦呢?於是,有檯球廠懸賞重金,問有沒有人能找到替代象牙的材料。
在重金懸賞的鼓勵下,1869年,海厄特就改良了帕克斯的發明,他給這個新材料起了個高大上的名字叫“賽璐珞”。
而且,他還開了家公司,生產各種各樣的賽璐珞產品,這些產品價格便宜、質量又好,很快就佔領了市場。這麼一來,檯球就不再需要用象牙來做了。
除了檯球之外,人們還嘗試用賽璐珞來製作拍照用的相紙。可是,沒過多久,人們發現,賽璐珞有個缺點,那就是它易燃易爆,用起來不太安全。
後來,賽璐珞就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被其他更安全,更難燃燒的塑膠代替了。直到今天,我們用到的塑膠已經經過了多次改良,又便宜,又安全,還很好用。
好了,現在你知道了吧,塑膠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發明出來了,今天我們能用到便宜又安全的塑膠,跟許多發明家的努力都分不開。
-
3 # 現場可程式設計邏輯閘陣列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合成塑膠是1909年由美國工程師Hendrick Beckland發明的。 Hendrick Beckland的第一桶金來自與柯達創始人George Eastman的一筆交易。 1890年代,亨德里克·貝克蘭(Hendrick Beckland)發明了一種可以在光下顯影的相紙。 這項技術後來由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推廣,並於1898年以75萬美元的高價獲得,相當於目前的1500萬美元。
貝克蘭(Baekeland)在1909年發明的用於合成塑膠的主要原材料是苯酚和甲醛。 產生的化學物質稱為“酚醛樹脂”,這種塑膠也稱為“貝克蘭塑膠”。 實際上,早在1872年,德國化學家阿道夫·馮·拜耳(Adolf von Bayer)發現,苯酚和甲醛之間發生化學反應後,玻璃管底部會出現粘性糊狀物質,但他當時的研究重點 是為了尋找新的染料而不是塑膠。
第二天,貝克蘭(Baekeland)獲得了專利,一位名叫詹姆斯·斯溫本(James Swinburne)的英國工程師也申請了專利。 申請的專利與Baekeland完全相同; 遺憾的是,這是一天的緩慢,否則酚醛樹脂今天可能會被稱為。 也有“ Swinburne塑膠”。 1912年,貝克蘭(Baekeland)改進了酚醛樹脂的製造技術,併發明瞭膠木的材料。
電木在電氣和電子工程中也稱為“電木”。 1930年,美國克林特公司(Clint Company)從貝克蘭(Bakerland)獲得了電木的專利,並批次生產了電木產品。 如今,膠木已成為許多家用電器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電木後來代替賽璐珞(最早的塑膠),成為製作許多臺球的材料。 1933年,德國化學家Otto KarlRömmen獲得了有機玻璃的專利。
有機玻璃是一種透明的塑膠,科學名稱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與普通玻璃相比,有機玻璃具有機械強度高,安全效能好,重量輕等優點,因此自1940年代以來發展迅速。 它不僅用於飛機窗的製造,而且在建築裝飾,照明和廣告等行業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隨著大量新原料和新技術的出現,塑膠製造業發展迅速。 2008年,全球塑膠總消費量約為2.45億噸,地球上人均消費量約為40公斤。 2008年,華人均塑膠消費量約為48公斤,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由於塑膠很難降解,塑膠工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環境保護問題,迫切需要我們認真解決這些問題。
回覆列表
最早的塑膠是賽璐珞,即我們所聽說過的玳瑁眼鏡框的材料,它不是科學家發明的,而是發明家在十九世紀中期發明的。那時候的發明家往往並不懂多少科學原理,但膽子很大、動手能力很強,敢於用各種材料進行實驗,最後居然就做出了很多重大發明。比如1839年,美國一個五金店小老闆古德伊爾,經過很多次實驗之後,發明了將天然橡膠進行硫化熱處理的工藝,製造出耐磨而有彈性的輪胎。而另一個印刷工出身的發明家海耶特,在1868年發明了本題所說的塑膠,1869年以“賽璐珞”為名獲得發明專利,並建立了自己的工廠批次生產該產品。
他的方法是在液體火棉中加入樟腦,乾燥後就成為塑性良好的人造材料賽璐珞,可以熱塑成檯球、假牙、玳瑁鏡框、電影膠片等製品。其中的火棉,就是將棉花浸泡在硝酸中處理,乾燥後可以用作點火材料或炸藥,啥時候發明的不詳,估計應該很早。
賽璐珞檯球
這種塑膠所使用的還是天然纖維即棉花,此後圍繞這種天然纖維材料進行各種處理和加工,製造出所謂“人造絲”的產品很多,但真正發明合成纖維,還要等到1935年的美國杜邦公司工程師華萊士·卡羅瑟的工作。
而前面所說的天然橡膠處理技術,仍然離不開天然材料。而人工合成橡膠,則是德國拜耳公司創辦人拜耳在1872年最早完成。1907年美國科學家貝克蘭發明了合成樹脂,從而開創了工程塑膠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