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相很簡單

    國學,是否可理解為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術?如果是這樣,復興是必然的,為什麼?

    主要有三條原因。

    第一,國家的崛起,國勢的強盛,必然帶來文化的優勢及優越感,即使你是漠然的,你周圍的觀察者也會把國家的崛起與文化相聯絡,你國家的粉絲也必然迷戀你獨特的文化。

    第二,中國文化很早熟,也很成熟,思考和解決的一些命題,在今天仍有它重要的價值,也一定會被重新認識和重新研究。

    第三,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包容,是拿來,它的博大在於它的開放,而不是流傳甚廣的所謂自我封閉,它可以很好地與當下各種優秀的文明成果對接,而這一點恰恰是未來全球文化突圍的方向所在。

    生逢其時,如何能不興盛!

  • 2 # 趙福

    【國學,是在任何情況下任何時候都不能數典忘祖】

    當今天,國學現代化程序的關鍵時刻,國學現代化與和諧社會是緊緊的連糸在一起的。

    一.對個人而言:國學經典不僅具有人文的價值,還在於現代經濟管理領域也有很好的理論體系。

    二.以國學經典為其內容的教育領域,則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養、人文與開智教育,同樣有著非常顯著的功效。

    三.現在在全國範圍內中小學教育中,都掀起了國學熱潮,開設了各式各樣的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誦讀活動和課程,復興國學指日可待。

    四.有的地方從低年級開始學習《三字經》開始,逐漸到中年級學習《論語》、高年級開設《道德經》與《四書》學習課程等。

    五.對當今社會來講,中國傳統文化是對國際社會文化與經濟發展的需求和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態環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也是密不可分的。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傳續了數千年的血脈,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儘管咱們有過對國學的拋棄與否定,甚至還有過全盤西化的不良思潮,而如今對這個世界的驀然回望,咱們感覺到中華傳統文化之偉大,讓咱們的下一代不但要知道咱們也有自己的國學,更要懂得咱們也有老子與孔子,真正體現出中國國學的巨大價值和偉大精神!

  • 3 # 猛哥厲史

    “國學大師”、“新儒家”這些頭銜被濫用,已成學術騙子的代名詞,有識之士眼中的過街老鼠。

    新儒家們需要借名家的旗號與資歷,所以不停生拉硬拽名人大家為“國學”和“儒學”站臺。

    一些媒體報道把季羨林先生稱為“國學大師”,季老感覺“渾身起雞皮疙瘩”,撰文宣告:“請從我頭頂上把‘國學大師’的桂冠摘下來”。與季老不同,行走江湖兜售“國學”的“大師”甚多,畢竟它們除了耍嘴皮子之外一無長物,只能靠販賣腐朽思想坑蒙拐騙為生。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曾為人類貢獻了很多重要的文明成果,這是不容否認的歷史事實。但並不意味著它處處領先,甚至到現在還適用。盲目拔高、過度鼓吹“國學”不僅無益,反而大大有害;我們或將因比喪失反思意識與批判精神。所謂的文化自信,也變成了可笑的盲目自大。

    自15世紀以來,西方文明經歷了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等重大飛躍。尤其是18世紀以來的工業革命與科學大發展,已將曾經領先的中國文明遠遠拋在了後面。

    可以這麼說,最近500年來,中國文化對世界文明幾乎沒有什麼重大貢獻。我們現在的工業技術、學科體系、市場制度等,幾乎全部來自於西方;我們的衣、食、住、行無不打上了西方文明的烙印。

    我們與世界文明的差距還在不斷增大,當務之急應當更積極地學習世界先進文明,而不要陷於毫無實效的“國學”“自信”帶來的“自戀”與“自大”,以免到落後就要捱打之際才想起要求亡圖存就只能“打倒孔家店”。

    “國學”這個詞產生不過一百多年。鴉片戰爭以來,西學與西洋文明大量傳入中國,當時的知識分子為了區分,所以強調中西之別;張之洞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即是代表。

    進入民國後,“國”字號成為本國傳統之代稱,如”國貨”、“國畫”、“國術館(武術)”、“國醫館(中醫)”。“國學”當然是指中國傳統學問。然而,中國傳統學問多而繁雜,雖有門派之分,但“旁門八百,左道三千”,而且缺乏科學合理的知識體系,相互交叉混雜者甚多,“國學”主要指哪些學問呢?

    和中國其它文化一樣,從來沒有能服眾的確切定義,只是些玄虛的東西。但“國學”是個筐,啥都能往裡裝。

    現在提倡“國學”,才是真正的數典忘祖,因為“國學大師”們的祖上,並不知道什麼國學!

  • 4 # 葉好古

    國學能夠復興

    我們很多人雖然張口國學,閉口國學,但是對於國學真正的含義可能並不是那麼的清楚。國學是中國的固有的,獨特的學問,它代表的是一種精神與文化的傳承。

    其中精神的部分主要就是“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思想與追求,而文化的則是代表了農耕文明中國的一種自強自立,互利共生的為人處世的生活與生存方式。

    這種精神與文化,不光是表現在以儒釋道為首的諸子百家的書本上面,也表現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之中,我們的為人處事,我們的風俗習慣,我們的節日方方面面都是受到國學影響的。

    現在之所以好像國學沒有什麼傳承了,主要是這個社會不同於古代了,我們改變了科舉考試的內容,以前是考四書五經,現在是考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了。

    如果想要復興國學,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好文化的辨識工作,只有將國學內容整理好,將精華與糟粕都辨識清楚了,才能夠大範圍的去推廣它。

    也只有將整理辨識工作做好了,我們才能夠將國學課程新增到目前的教育體系中去,而只有將國學課程新增到教育體系中去了,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的將國學復興,將華夏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 5 # 聞魯生

    在現代社會,比文化凋敝更加可怕的,莫過於良心泯滅。

    國學者,經史子集也,科舉私塾也,耕讀慈孝也,孕育中華廿多世紀,惟“十年探索”興風作浪,被潑灑一身“統治階級工具”之汙湯濁水,竟然棄若敝屐詈罵如斯,是可忍,孰不可忍!

    世界文明史中,何曾見過一個民族,歷經諸如“焚書坑儒”、“文字獄”、“十年探索”之無窮無盡人間“相煎”,直至網路時代,仍有恁多“靈根盡去、錮疾久成”之文盲,熱衷自暴自棄,踐踏滄桑歲月,汙衊傳統文化。

    國學復興?

    鏡花水月。

    歸去來兮,

    良心已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咀嚼方式怎麼改變臉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