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其一》和《登高》在寫作上有許多共同特點:
首先在感情基調上兩首詩都有很濃的悲秋情結世事艱辛,家醜國難,萬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縷愁緒洋溢在字裡行間,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其次在結構處置上,兩詩的首聯,頷聯都極力描寫秋景圖,營造了一個悲愁蕭森的氛圍,使後面的抒情都順理成章,打倒了景為情基,情為景發,渾然天成,足見構思之妙。
再次,兩詩在用詞造句上,都是律詩的典範之作,對仗工整又極具情勢,在兩詩的頷頸聯裡體現得特別明顯。如《秋興·其一》的頷聯“江間波濤”對“塞上風雲”,“兼天湧”對“接地陰”,頸聯“叢菊兩開”對“孤舟一系”,“他日淚”對“故園思”《登高》頷聯“無邊”對“不盡”,“蕭蕭下”對“滾滾來”,頸聯“萬里悲秋”對“百年多病”,“常作客”對“獨登臺”。
當然,兩詩又有許多不同點:
比如感情表達方式上,格律上,特別是在感情基調上《秋興》詩感傷氣氛太濃,境界不如《登高》壯闊《秋興》詩首聯基調低沉,“凋傷”“氣蕭森”是其體現,而《登高》僅點明“風急”“天高”“鳥飛回”在境界上《秋興》雖有“江間波濤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丹和《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來”相比還是有點遜色。
拓展資料: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為區域性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
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髮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張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於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秋興八首·其一》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七言律詩。全詩以“秋”作為統帥,寫暮年飄泊、老病交加、羈旅江湖,面對滿目蕭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國家興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寫長安盛世的回憶,今昔對比所引起的哀傷;寫關注國家的命運、目睹國家殘破而不能有所為、只能遙憶京華的憂愁抑鬱。
全詩於悽清哀怨中,具沉雄博麗的意境。格律精工,詞彩華茂,沉鬱頓挫,悲壯淒涼意境深宏,讀來令人蕩氣迴腸,最典型地表現了杜律的特有風格,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秋興·其一》和《登高》在寫作上有許多共同特點:
首先在感情基調上兩首詩都有很濃的悲秋情結世事艱辛,家醜國難,萬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縷愁緒洋溢在字裡行間,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其次在結構處置上,兩詩的首聯,頷聯都極力描寫秋景圖,營造了一個悲愁蕭森的氛圍,使後面的抒情都順理成章,打倒了景為情基,情為景發,渾然天成,足見構思之妙。
再次,兩詩在用詞造句上,都是律詩的典範之作,對仗工整又極具情勢,在兩詩的頷頸聯裡體現得特別明顯。如《秋興·其一》的頷聯“江間波濤”對“塞上風雲”,“兼天湧”對“接地陰”,頸聯“叢菊兩開”對“孤舟一系”,“他日淚”對“故園思”《登高》頷聯“無邊”對“不盡”,“蕭蕭下”對“滾滾來”,頸聯“萬里悲秋”對“百年多病”,“常作客”對“獨登臺”。
當然,兩詩又有許多不同點:
比如感情表達方式上,格律上,特別是在感情基調上《秋興》詩感傷氣氛太濃,境界不如《登高》壯闊《秋興》詩首聯基調低沉,“凋傷”“氣蕭森”是其體現,而《登高》僅點明“風急”“天高”“鳥飛回”在境界上《秋興》雖有“江間波濤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丹和《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來”相比還是有點遜色。
拓展資料: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為區域性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
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髮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張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於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秋興八首·其一》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七言律詩。全詩以“秋”作為統帥,寫暮年飄泊、老病交加、羈旅江湖,面對滿目蕭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國家興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寫長安盛世的回憶,今昔對比所引起的哀傷;寫關注國家的命運、目睹國家殘破而不能有所為、只能遙憶京華的憂愁抑鬱。
全詩於悽清哀怨中,具沉雄博麗的意境。格律精工,詞彩華茂,沉鬱頓挫,悲壯淒涼意境深宏,讀來令人蕩氣迴腸,最典型地表現了杜律的特有風格,有很高的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