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以笙丶丶

    如何預防犢牛的腹瀉

    犢牛腹瀉是指腸蠕動亢進,腸內吸收不全或吸收困難,致使腸內容物與多量水分被排出體外的一種犢牛疾病。其臨床特徵是拉稀便、軟便或水樣便,嘔吐,脫水,體重減輕和酸中毒,死亡較快。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其以夏末秋初多發,其中3周齡以內的新生犢牛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被稱為新生犢牛的殺手。所以哺乳期犢牛的飼養管理是奶牛生產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如果此時由於營養缺乏或管理不善,則不僅直接給奶牛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也影響到犢牛的生長髮育和成年後的泌乳效能。可以說,犢牛腹瀉是影響犢牛健康生長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因此,如何預防犢牛腹瀉就成了重中之重。它分為營養性(如由牛奶飼餵過量,牛奶突然改變成分,低質代乳品,奶溫過低等引起)和傳染性(如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腹瀉兩種。但是,這一分類是人為的,生產實踐中往往是由於營養性腹瀉或飼養管理不當而使犢牛更易患傳染性腹瀉。大腸桿菌是引起新生犢牛腹瀉的主要病原菌。

     一、臨床症狀

      輕證者多為飼養不當所引起的消化不良,病犢全身症狀不明顯。精神沉鬱,食慾減退,尿量減少,頻頻排淡黃色、灰黃色、粥樣或水樣便,臭味不大或有酸臭味。腹部、肛門周圍跟骨上方被稀便汙染。

      重症者多為炎性感染。一般有較重的全身症狀,食慾大減或廢絕,輕度腹痛,排腥臭或腐敗臭味的粥樣或水樣糞便,甚至混有黏液,血液,腸黏膜。

      二、治療

      1.細菌性腹瀉。選用廣譜抗生素做首選治療藥物:速諾、喹諾酮類、慶大黴素、磺胺類藥物等,配合使用維生素B1、維生素C、解熱鎮痛藥(安乃近、安痛定)以及皮質類固醇(地塞米松)等,腹瀉脫水的可根據脫水情況,補充電解質溶液:葡萄糖、鹽水、葡萄糖酸鈣、碳酸氫鈉等,糾正低血糖、代謝性酸中毒。

      2.病毒性腹瀉。一般採取防繼發感染的綜合治療,進行抗生素治療,在不能確定病原微生物的種類時,根據病情及時補液補糖,控制病勢,調整代謝性的酸中毒、高血鉀、低血糖,防止脫水、休克。可採用一些抗病毒類藥物。

      3.消化不良性腹瀉。原則是健胃整腸、消炎,防止繼發感染和脫水。可採用乳酶生、酵母片等做輔助治療。

      三、預防

      1.加強飼養管理,加強妊娠後期母牛的飼養管理,缺硒地區在妊娠後期,即產前21天左右注射亞硒酸鈉一維生素E。

      2.加強接產人員的技術操作管理,接產時的衛生、加強飼餵環境、工具和飼養環境的定期消毒,以預防為主。犢牛的生活環境應清潔、乾燥寬敞、Sunny充足,冬暖夏涼

      3.出生後的犢牛在0.5小時內餵給初乳,初乳要求是2-3胎母牛的優質初乳,可用冰箱儲存,喂時熱浴至35-38℃,喂量在1.75千克左右,以使犢牛儘早獲得母源抗體。

      4.堅持“四定”。即定溫、定時、定量、定飼養員。乳溫恆定,不能忽高忽低;餵乳時間固定,不能忽早忽晚;喂量固定,不能忽多忽少;要選有經驗的飼養員管理犢牛,固定人員,責任心要強,不能隨時更換。應做到“四勤”,即勤打掃、勤墊草、勤觀察、勤消毒。

      5.飼餵發酵初乳,發酵初乳製作時要根據季節溫度的變化而調整發酵時間,冬季可加長時間,夏季縮短時間。發酵好的初乳在飼餵前一定要調整pH,可使用小蘇打。

      6.保證飲乳質量,嚴禁飼餵劣質代乳品及發酵變質的腐敗牛奶。

      7.有傳染病史的牛場,可選用特異性疫苗作預防性注射,治療時可選用特異性抗體配合治療。規模奶牛場可根據需要,定期做防治疾病的預防性免疫措施。

      8.冬季保暖,夏季防暑。

      病因及型別

      致病因素

      免疫力低下

     ①犢牛出生後的最初幾天,其免疫力極低,這時需要依靠初乳提供基本的抗體,以防止犢牛產生應激反應和疾病的發生。但是,由於飼養管理失誤,造成初乳飼餵時間過晚,喂量過少或根本不喂,致使犢牛不能獲得母源抗體而使免疫力降低,就易導致腹瀉的發生。

      ②妊娠母牛營養狀況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胎兒的生長髮育,也影響到初乳的品質。在幹乳期,母體必須有足夠的營養物質以供胎兒發育,如果母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物質,必將引起胎兒發育不良,表現為體弱,活力不足,抗病力降低等。血液是乳的來源。母體的代謝紊亂不僅影響血液的變化,也影響到乳汁的品質。有科學家研究發現,犢牛腹瀉與初乳中酮體含量增高呈一致關係,表現為初乳酮體量越多,犢牛腹瀉發生率越高。

      外界環境不良因素的作用

      不良的環境條件一方面能降低犢牛的體質和抗病力,另一方面能促使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毒力增強,從而導致牲畜發病。犢牛群密度過大,通風不良,衛生條件不好,犢牛舍傳染性微生物過高,犢牛欄舍陰暗潮溼,光照不足,消毒不嚴,餵奶不“定時,定量,定人”,奶汁變質,氣溫驟變,犢牛活動場地泥濘等因素,易造成致病菌感染,常引起犢牛腹瀉。另外母牛不潔,使奶汁不衛生,或給犢牛飲喂患乳房炎母牛的乳汁等。

      各種應激反應

      無防風,防寒,防暑,防雨設施,使犢牛突然受冷或受熱刺激,引起寒瀉和熱瀉;或是因為噪音過大,飼餵過飽,易導致犢牛消化系統紊亂;另外難產,長途運輸,改變環境等應激反應,均可引起犢牛腹瀉。

      寄生蟲感染

      如犢牛在胚胎期間由母體感染蛔蟲,或犢牛與成牛同舍,常易感染球蟲病,均可導致腹瀉。

      症狀犢牛的糞便含水量比正常小牛高出5倍~10倍。糞便有異味,顏色異樣(黃色、白色)或因腹瀉型別不同,糞便中還可含黏膜和血液。隨著疾病的發展,小牛可出現其他症狀:厭食(食慾差);糞便稀薄,呈水樣:出現脫水現象(眼睛塌陷,毛髮粗糙,面板無彈性);有怕冷表現(低溫);起立遲緩並有困難:不能站立(癱瘓)。嚴重者腹瀉,糞便由淺黃色粥樣變淡灰色水樣,混有凝血塊、血絲和氣泡,惡臭,病初排糞用力,後變為自由流出,汙染後軀,最後高度衰弱,臥地不起,急性的在24小時~96小時死亡;死亡率高達80%~100%。腸毒血型表現是:病程短促,一般最急性2小時~6小時死亡。腸炎型的表現是:多發生10日齡內的犢牛,腹瀉,先白色後變黃色帶血便,後軀和尾巴沾滿糞便,惡臭,消瘦虛弱,3天~5天后脫水死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紙巾英語的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