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擬題點睛,通篇生輝
我們知道,動詞給人的印象是實際、生動、形象,能增強語言的立體感。標題中多用動詞則擬人能使形象栩栩如生,狀物能使場景活靈活現,以至出神入化,這是使標題新穎生動的重要手段。
【例如】講服務行業制定的服務公約不要只是掛在牆上而要落實在行動上的文章,用《讓措施從牆上“走”下來》的題目,這個“走”字就能妙筆生輝,讓整個題目都“活”了起來。
二、動靜互化,壯景生情
動詞最突出的修辭功能是富於動態感與表現力。動態感使所描繪的事物富有活力,而表現力則能深深地感染讀者。寫景狀物之中,準確、巧妙地使用動詞,採用動靜互化的辦法能夠壯景生情,產生非同尋常的藝術效果。所謂動靜互化,主要有兩種型別:一是“以動寫靜”,二是“以靜顯動”。
【例如】葉嫩綠色,彷彿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著,微微有淺深之別。花正盛開,紅豔欲流;黃色的雄蕊歷歷的,閃閃的。襯托在叢綠之間,格外覺著妖嬈了。枝敧斜而騰挪,如少女的一隻臂膊。枝上歇著一對黑色的八哥,揹著月光,向著簾裡。一隻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兒半睜半閉的,似乎在入夢之前,還有所留戀似的。
這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中的片段,是對一幅畫面的描繪,給讀者的審美感受卻是極富動態之美,因為作家採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
畫面本是靜止的,但“掐”“開”“流”等動詞的使用大大豐富了畫面的意境,讓靜態的畫面呈現出活的生機。
【例如】蝴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
這是范成大的《田園雜興》。詩人採用了以動顯靜的寫法,透過蝴蝶的飛舞“入”,雞飛狗叫等動態性的詞語,生動地顯現了寧靜安謐的田家生活環境。整天無客而至的田家,因一個遠行茶商的突然到來而變得喧鬧不已。動詞的渲染反襯之功在此可見一斑。
三、摹寫人物,情態畢現動
詞在摹寫人物方面可以說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巧用動詞,能夠以少勝多,使人物情態畢現,產生非同尋常的藝術效果。
1、展示內心世界
【例如】某學生作文《故鄉》:隨著汽車喧囂的聲音,我似乎從媽媽欲言又止的樣子看出了什麼。是什麼,我不敢去想。媽媽深深地撥出一口氣,摸了摸我的頭,用手指了指汽車前進的遠方,低聲告訴我:“瞧,那是你爸的故鄉……”我的身體不自然地僵硬起來,從媽媽口中聽到的是早已預測過的答案,沒想到心底還是痛得抽搐難受。那個地方,是十年前拋棄我和媽媽的男人——他的故鄉。
這裡作者巧用“呼”“摸”“指”“告訴”等動詞,真實再現出媽媽內心的情感波動,表達出母親“欲言又止”的痛楚之感,很能打動人心。讀這樣的文字,讀者的心彷彿也像小作者那樣“心底痛得抽搐難受”。
2、刻畫精神品質
【例如】他立刻明白了,就輕輕地關上燈,拉開窗門,隨手拿起準備好的掃帚,小心地掛在窗臺下面的釘子上。
這是《挺進報》中,陳然被捕前的一個晚上,急忙地趕印《挺進報》直到早晨五點鐘。“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使他“立刻明白了”危險的到來,於是他“輕輕地關上燈”,將準備好的掃帚“小心地掛在窗臺下面的釘子上”。“關”“拉”“拿”“掛”等動詞,讓讀者看到陳然處亂不驚、從容自如、捨己為人的個性品質。
3、反映性格特點
【例如】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
他從破衣袋裡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裡,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
這是孔乙己取錢時的兩個動作,一為“排”,一為“摸”,簡單的動作描寫便將孔乙己的性格特點揭示無遺。“排”活畫出他雖然窮困潦倒,卻很是自視清高,以此顯擺給人看的猥瑣性格。“摸”則將其落魄之窘態揭露得淋漓盡致。
四、語言簡潔,以一當十
文章會因動詞的巧妙運用,使語言簡練而有表現力。
【例如】張曉風的《不朽的失眠》:“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張繼,醒著,夜愈深,愈清醒……”
這裡連用四個動詞“睡”和“醒”對比,極簡省地反襯了一個落魂學士放肆他的憂傷,以及因失眠而成就他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
一、擬題點睛,通篇生輝
我們知道,動詞給人的印象是實際、生動、形象,能增強語言的立體感。標題中多用動詞則擬人能使形象栩栩如生,狀物能使場景活靈活現,以至出神入化,這是使標題新穎生動的重要手段。
【例如】講服務行業制定的服務公約不要只是掛在牆上而要落實在行動上的文章,用《讓措施從牆上“走”下來》的題目,這個“走”字就能妙筆生輝,讓整個題目都“活”了起來。
二、動靜互化,壯景生情
動詞最突出的修辭功能是富於動態感與表現力。動態感使所描繪的事物富有活力,而表現力則能深深地感染讀者。寫景狀物之中,準確、巧妙地使用動詞,採用動靜互化的辦法能夠壯景生情,產生非同尋常的藝術效果。所謂動靜互化,主要有兩種型別:一是“以動寫靜”,二是“以靜顯動”。
【例如】葉嫩綠色,彷彿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著,微微有淺深之別。花正盛開,紅豔欲流;黃色的雄蕊歷歷的,閃閃的。襯托在叢綠之間,格外覺著妖嬈了。枝敧斜而騰挪,如少女的一隻臂膊。枝上歇著一對黑色的八哥,揹著月光,向著簾裡。一隻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兒半睜半閉的,似乎在入夢之前,還有所留戀似的。
這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中的片段,是對一幅畫面的描繪,給讀者的審美感受卻是極富動態之美,因為作家採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
畫面本是靜止的,但“掐”“開”“流”等動詞的使用大大豐富了畫面的意境,讓靜態的畫面呈現出活的生機。
【例如】蝴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
這是范成大的《田園雜興》。詩人採用了以動顯靜的寫法,透過蝴蝶的飛舞“入”,雞飛狗叫等動態性的詞語,生動地顯現了寧靜安謐的田家生活環境。整天無客而至的田家,因一個遠行茶商的突然到來而變得喧鬧不已。動詞的渲染反襯之功在此可見一斑。
三、摹寫人物,情態畢現動
詞在摹寫人物方面可以說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巧用動詞,能夠以少勝多,使人物情態畢現,產生非同尋常的藝術效果。
1、展示內心世界
【例如】某學生作文《故鄉》:隨著汽車喧囂的聲音,我似乎從媽媽欲言又止的樣子看出了什麼。是什麼,我不敢去想。媽媽深深地撥出一口氣,摸了摸我的頭,用手指了指汽車前進的遠方,低聲告訴我:“瞧,那是你爸的故鄉……”我的身體不自然地僵硬起來,從媽媽口中聽到的是早已預測過的答案,沒想到心底還是痛得抽搐難受。那個地方,是十年前拋棄我和媽媽的男人——他的故鄉。
這裡作者巧用“呼”“摸”“指”“告訴”等動詞,真實再現出媽媽內心的情感波動,表達出母親“欲言又止”的痛楚之感,很能打動人心。讀這樣的文字,讀者的心彷彿也像小作者那樣“心底痛得抽搐難受”。
2、刻畫精神品質
【例如】他立刻明白了,就輕輕地關上燈,拉開窗門,隨手拿起準備好的掃帚,小心地掛在窗臺下面的釘子上。
這是《挺進報》中,陳然被捕前的一個晚上,急忙地趕印《挺進報》直到早晨五點鐘。“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使他“立刻明白了”危險的到來,於是他“輕輕地關上燈”,將準備好的掃帚“小心地掛在窗臺下面的釘子上”。“關”“拉”“拿”“掛”等動詞,讓讀者看到陳然處亂不驚、從容自如、捨己為人的個性品質。
3、反映性格特點
【例如】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
他從破衣袋裡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裡,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
這是孔乙己取錢時的兩個動作,一為“排”,一為“摸”,簡單的動作描寫便將孔乙己的性格特點揭示無遺。“排”活畫出他雖然窮困潦倒,卻很是自視清高,以此顯擺給人看的猥瑣性格。“摸”則將其落魄之窘態揭露得淋漓盡致。
四、語言簡潔,以一當十
文章會因動詞的巧妙運用,使語言簡練而有表現力。
【例如】張曉風的《不朽的失眠》:“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張繼,醒著,夜愈深,愈清醒……”
這裡連用四個動詞“睡”和“醒”對比,極簡省地反襯了一個落魂學士放肆他的憂傷,以及因失眠而成就他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