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航空之家

    地球構造從最深處至地面分別是核心(約5150~6360千米)、外核(約2890~5150千米)、地幔(約35~2890千米,包括下地幔、上地幔、軟流層、地幔底層)、地殼(約5~70千米)和岩石圈(約5~200千米)。科學家們可以透過地震波的折射和反射的傳播時間來得知地球內部的資訊,波速在不同層中間的變化按照斯涅爾定律。

    圖、地殼構成示意圖

    地球的最深處為核心,半徑約1220千米,其溫度和太陽表面溫度大致相當,約5400攝氏度,一般認為由鐵-鎳合金構成。內地核的壓強略高於內外地核邊界,約330~360萬標準大氣壓。鐵在如此高壓的情況下呈固態狀。地球外核則在核心之上,由熔融的鐵和鎳構成,厚度約2200千米。外核的溫度從內之外在6100攝氏度至4400攝氏度之間,外核的鐵鎳流體中的埃迪電流會影響地球磁場,外核中也會有氧和硫磺。

    圖、科學家可以透過地震波來得知地殼相關資訊

    地核上一層則是地幔,它和地殼的邊界是莫氏不連續面,和地核的邊界則是古氏不連續面,厚度約2900公里。地幔中含有石榴子石、輝石、橄欖石等岩石,佔到地球整個體積的八成多,總質量的68%。體波(P)波和麵波(S)波均可以透過地面,因此地幔主要由固體構成。

    地殼則是地球最外層的實心薄殼,主要由火成岩、變質岩和沉積岩構成。平均厚度在17千米。地殼的溫度也會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從200攝氏度至400攝氏度之間。大陸地殼基本由火成岩和安山岩構成,而海洋地殼則由玄武岩構成。

  • 2 # 科學重口味

    人類的探測器已經快要飛出太陽系了,但人們對於自己腳下的地球卻知之甚少。對地球內部構成的研究一直都程序緩慢,甚至有科學家說:“對地球內部的研究,甚至要比研究太陽內部要難得多。”

    地球中間有什麼?一般來說,地球的核心被稱之為地核,它厚度平均3480千米,相對的地幔厚度為2865千米,而我們的地殼厚度只有平均17000米。而我們人類有史以來挖過的最深的井(科拉超深鑽井)也不過12265米深。

    目前以人類大致的認識,地球核心分為核心和外核兩部分,組成物質中可能大部分為鐵,其次為鎳,其中外核的鐵鎳物質具有液體特徵,它們的流動也被認為是地球磁場形成的根源。

    在地球的核心,壓力和溫度極高,即便最為堅硬的金剛石,在這裡也軟的跟黃油一樣。

    科學家們是如何知道的?

    首先是地震波。

    地震波分為縱波和橫波,縱波在固液氣三種物質形態中都可以傳播,而橫波則只能在固體中傳播。所以根據波的不同,我們能夠知道,地核的內部是固態的,而外核則橫波無法穿過,所以可能是業態的。

    其次,是對行星等外太空星體的研究。

    比如,以水星為例,它的地殼和地幔在天體撞擊中失去很多,所以水星是一顆金屬行星。再比如小行星靈神星,它就是一個失去外層的全金屬小行星。

    靈神星被認為是一顆古星子剝落的核心。科學家們正對它進行研究。

    它們就像是剝了殼和蛋清的雞蛋,只剩蛋黃。對於它們的研究,我們也就能大體知道地球內部的結構構成。

  • 3 # 漁歌夜話

    從盤古開天僻地,到夸父追日,再到麻姑三見蒼海桑田。人類在地球上己戰天鬥地了幾十萬年。只是到了近三千年發現金屬,主要還是以低溫.軟質的銅.金.錫。才對地表以下百米之內有了一點了解。但要從科研角度看,對地球卻知之甚少。直到近代才算真正意上對地球有所深入和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講:對太陽系的幾大近地行星的研究都比對地球內部認識深刻!太空飛船己對九大行星都摸了個底,可對自己地下這一畝三分地卻還幾乎一無所知!這裡地下指地表五公里以下,其實僅地面以下也基本無人(機構)大面積知道下面成份構造等基本情況。

    地球中間是什麼構造?地球內部分三部分:從裡向外分別為地核.地幔.地殼。地球的中心區域被稱之為地核,它厚度平均3480千米,以上的地幔厚度為2865千米,最外層的地殼厚度只有40千米~17千米。上世紀後期,世界各大國都在向地心進軍,制訂了多個雄心勃勃的科研計劃。以蘇.美.日.澳鑽深最大。中國好像也有類似研究活動,但保密做的較好,至今未開放深度資料。也可能是技術和材料原因,成績很不理想,不便對民眾公佈。而人類有史以來挖過的最深的科拉超深鑽(蘇聯)也不過12265米深。

    目前以人類大致的認識,地球核心分為核心和外核兩部分,組成物質中可能大部分為鐵,其次為鎳,水星.金星.火星同地球類似,都有一顆鐵核或鐵鎳核,因此也將它們稱之為類地行星。其中外核的鐵鎳或重質金屬物質受高溫高壓呈液體融熔狀態,它們在地核內規則流動產生磁力,也被認為是地球磁場形成的根源。在地核核心內部,壓力和溫度都極高,除地球形成時核心沒耗散完的能量外,還有放射性原素裂變和半衰期產生了一定能量,為地核高溫高壓提供了部分能量。

    當然這都以基於深入研究後分析總結出的一套理論體系或稱之為假說!想要真正探測到具體實情,恐怕要等科技發達到一定程度,有了更先進的探測方式或直接進入內部,才能知道真正內部構造和成份!

    現有的科學理論是如何建立起來的?既是採用人工模擬地震波方式。透過震波的反射情況來了解地下的固態液態的位置.體積和深度,從而掌握地下的大致構造情況!

    地震波分為縱波和橫波,縱波在固液氣三種物質形態中都可以傳播,而橫波則只能在固體中傳播。所以根據波的不同,我們能夠知道,地核的內部是固態的,而橫波則無法穿過外核,所以可能是液態的。但這都僅僅只是做為參考,地表的礦藏勘探,震波都只能做為初探依據,真正要了解礦體還要用網格鑽探方法才算比較準確!

    同理地幔也分內外兩層:著名的古登堡面和莫霍面就是地殼.地幔內外層的分介面。當然這都是十分粗略的框架層面。六千多公里的地底世界,要比我們想象的複雜的多,甚至可能顛覆我們對地球的以往認知!前蘇聯科拉深鑽之所以成為地質網紅。不僅僅只是因為是世界人工鑽探之最。肯定有它特別的原因才會徹底停止下鑽。至於鑽到地下地獄層,聽到無數鬼魂哭號,惡魔從鑽孔中出來!我認為都是地攤文學的層次,不足為信。但絕對不會是因那一點點科研經費不足而停止研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哥倫布的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