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潢

    這是一個概念的混淆

    簡單來說

    利潤:

    剛找朋友買了一雙莆田的阿迪達斯,想試一下。

    據說其產品模擬的程度可以支援專櫃驗貨,總之就是和真鞋沒什麼區別。商場標價700多,大概售價也就300。

    300多里面還有渠道的利潤。所以可以推測,阿迪達斯這樣的品牌,其物料成本大概也就標價的10%左右。為了賣好阿迪達斯,他們要簽下一堆球星,贊助一堆球隊,投入研發費用,投大筆錢在渠道建設和運營商,最後你去看阿迪和耐克的財務情況,去除以上的所有開支後的錢才是他的的淨利潤。

    剩餘價值:

    假如你一個小時做了10塊蛋糕,可以賣100元,但是你一個小時的工資是10元!也就是說你一個小時有90元的剩餘價值被老闆拿走了!而工人得到的僅僅是一點點!而被老闆拿走的就是你的剩餘價值。

    而剩餘價值與利潤——由於把剩餘價值看作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剩餘價值就成為利潤,所以利潤當然是剩餘價值在特定情況下的具體形式,“利潤是剩餘價值的一種具體形式”。

    也可以說是蛋糕的剩餘價值是90,但是利潤還要去除店鋪成本,運營成本等等。

  • 2 # 大方妹幾

    利潤與剩餘價值在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剩餘價值是僱傭工人所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而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它表現為商品價值超過成本價格的餘額。利潤總量按理來說等於剩餘價值總量,不過我覺得利潤總量應該是要小於剩餘價值總量的。

    資本家購買勞動力付給工人的工資,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而不是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減去勞動力的價值便是剩餘價值。生產資本需要勞動,而依靠資本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勞動者也享用了一部分。因而資本實際上並不全為資本家所佔有,等於說勞動者也佔有了一部分。當然生產勞動者享用不到的奢侈品的那部分資本除外。

    或者說勞動力的價值應該等於工資的價值加上等於說是被勞動者所佔有的那部分資本的價值。

  • 3 # 思想加29454

    我換個角度來談,資本家是社會生產的組織者,負責生產和限售,這是市場經濟的規則。而工人是生產者,出賣的是勞動力,其價格也是由市場來定。由於市場的勞動力大部分都過剩,所以勞動者的收入就是勞動力的價格。至於生產的商品的價值通常與勞動者沒關係。

    而勞動者沒有定價權,是弱勢群體,他們的勞動與價值無關。資本家能在勞動者的勞動中獲得幾倍幾十倍的利息都是有可能的。當然個別也有虧本和破產現象,這不多見。

    在這種生產關係中,註定了勞動者不可能獲得應有的利益。除非改變這種社會規則,而社會主義運動就是一次嘗試,但缺乏效率而失敗。

    現在社會期待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的產生,就是要將兩種社會制度進行綜合,取長補短,讓社會更和諧,人類更幸福。

  • 4 # 瀑下鯽語

    探討利潤和剩餘價值沒多大現實意義!因為這兩個東西都是商品經濟制度的產物。真正應該探討的是商品經濟制度的缺陷和侷限性,探討如何擺脫商品經濟制度,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先進生產製度。

  • 5 # tongfu85665780

    資本主義制度下,社會生產資料歸資產階級所有,工人階級只擁有自己的勞動力。工人為了掙得維持勞動力生產和再生產必需的生活資料價值,即工資,必須到資本家那裡去打工。資產階級佔有的既成價值可分兩種存在形態,一是固化勞動成果,如土地、房產、機器等形態,一是大量貨幣形態。工人與勞動物件相互作用,才是勞動,才能生產出新產品。在這一過程中,工人消耗體力和腦力,資本家投入(先不管原始積累)的資本以原材料被加工、折舊和資金花費等形式轉移。

    最後生成的總商品價值高於勞動力價值,即資本家資金投入部分,與其它原料價值及其它資金花費等之和。

    這多出來的部分價值,就是剩餘價值,也叫超額價值,其大小等於廣義上的利潤。

    在資本家看來,這多出來的價值是自己投資帶來的,錢生錢的結果。在企業,往往把扣除貸款利息、稅收等後剩下的部分價值叫利潤。獲得那些價值的,是金融資本和官僚資本等。單看這些狹義的企業利潤,其絕對值肯定小於剩餘價值,畢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中所謂管理勞動,已以工資形式扣除了,管理層的關係很微妙。由於市場競爭,不同企業最終所得利潤不一定與其付出成正比。所以,有的企業主破產了,並不等於他沒參與壓榨工人,而是別的資本家比他更橫,極巧妙地黑吃黑了。

    在勞工看來,資本家的投入最後透過新商品銷售,已全部收回了,此外,還多了新增價值,富上加富。工人們自己,辛辛苦苦勞作,只維持了自己勞動力恢復,以及下一代新生勞動力的成長,別無所有,自己付出一生辛勞,面對的不過是勞資關係在下一代重新生成,而那新增資產,同自己一樣勞動的群眾的血汗結晶,卻被用來對付勞動者自己,整個勞動群體相對貧困,窮上加窮。

    當然,相對於失業無業者,在職者勞動力並未荒廢,儘管辛苦,卻沒有衣食無著,有時還會略有改善,迫得任勞任怨。那些因無業流浪街頭的,資本家們從心底裡樂意把他們的慘狀展示給在崗工人看。

    勞動力的消耗過程,也就是工人勞動過程,是一個複雜物化過程,表現為被加工物上附著的勞動量在增加,一是質的提升,精益求精,一是產量的增加,日益豐富。而單純固有資本的轉化和折損,生成物顯然不會比原有物多。一線勞工們很容易明白這一點,但資本家們是永遠不會理解和承認的。

  • 6 # 時czx

    有利潤就有剩餘價值,那賠本是什麼?有利潤,資方有剩餘價值,勞方有工資。賠本了,資方上吊死了,勞方換家資方繼續勞動。賠本對資方來說是萬劫不復,對勞方影響不大。有剩餘價值了批判,那賠本有誰安撫一下呢?

  • 7 # 挑戰教授

    剩餘價值和利潤在數量上都是同一個概念,剩餘價值是對活勞動來說的。利潤是對成本來說的,成本包括物化勞動的轉移價值,和活勞動的補償價值,屬於市場經濟的一般性。

    資本論認為,勞動創造的價值包括勞動力的工資和利潤,利潤是活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這個概念本身就有階級侷限性的問題。從企業管理來看,就是利潤和成本之間的關係,剩餘價值概念,屬於階級鬥爭的理論,在資本主義社會,成為工人階級進行階級鬥爭的思想武器,在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時期,工人階級已經轉化為統治階級,剩餘價值理論自然消失。但在企業管理中,成本利潤的概念仍然存在,屬於市場經濟的一般性。

  • 8 # 如水月光85907381

    他們兩個不是一回事,但是有重合的地方。這樣說吧!如果我給老闆打工,老闆給我發工資。我給老闆創造的價值是5000元,老闆給我的工資也是5000元,那就沒有剩餘價值。如果我創造的價值是10000元,工資是5000元。那剩餘價值就是5000元。我是這樣理解的,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嘿嘿

  • 9 # 愚翁良知

    學過經濟學,做過買賣的人,什麼叫利潤還是能說清楚。賣饅頭的比較簡單,好算。扣除原材料的成本,水電成本,人工成本,房租成本就是毛利潤。再交完各種稅收就是純利潤。不過真算也挺麻煩,還要考慮貨幣貶值等多種因素。

    剩餘價值論是馬克思經濟學的核心。一些西方的經濟學家和現在不少人根本就否定剩餘價值論。認為買賣做虧了,沒有利潤,如果工人預先支付了工資,工人就佔了老闆的便宜,工人也就沒有創造剩餘價值。

    馬克思認為產品的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當然應該承認資本家的管理也是一種勞動)。資本參加生產過程,但並不創造價值,(因為資本本身也是勞動的剩餘價值的積累)。所以利潤主要來自於工人的勞動,也就是說工人勞動的剩餘價值。當然利潤還受更多的因素影響,什麼級差地租啊,科技進步啊等等。(現實的中國,很多利潤都來自於級差地租,凡是發大財的幾乎沒有不和土地有關)。

    如果承認剩餘價值論那麼利潤就主要來自於勞動者剩餘價值。如果根本不承認剩餘價值論,那就沒辦法比較二者的關係。不過有一點應該承認,僱傭工人勞動肯定是想賺錢,絕對不是想賠本做公益事業。

  • 10 # 文化科學宗教探索者

    剩餘價值就是,假如我想擁有一輛賓士600,我只要到賓士的流水線上,自己裝一輛車,把零部件的錢付給老闆,然後就可以開著600回家了。

    利潤就是,老闆攔住了我說道:你在流水線上幹活,一個小時值一百元,你幹了二十個小時,給你二千元,餘下都是我的利潤,與你無關。

    各位評判一下,誰說得對?

  • 11 # 夢魂千秋

    我有個根本觀點,剩餘價值(應該叫做利潤)來自於對科學家創造性勞動的低估(賤買)。具體來說,每一次機器的改進,都是科學家們創造性勞動的結果。那麼,由於機器的改進,生產資料效率提高,應該歸功於科學家的創造性勞動。但是,機器效率的提高,能多生產出多少產品?還取決於另外一個因素,即生產時間,生產效率乘以生產時間,才等於產品數量。

      生產時間由誰決定?這由資本家的創造性勞動決定。資本家的創造性勞動至少表現在三個方面:1,投資決策。投資什麼專案,在什麼地方投資,投資量多少,投資策略是什麼;2,用人。僱傭什麼樣的職業經理人,僱傭什麼樣的管理團隊;3,什麼時侯撤資,停止生產;4,有時侯還包括投資什麼樣的科研專案,僱傭什麼樣的科學家。這些都屬於資本家的創造性勞動,不是普通勞動,也不是普遍的管理勞動。

      由於資本家通常不可能低估自己的創造性勞動,所以,被低估的只可能是科學家的創造性勞動,這也是由科學家的創造性勞動的特點所決定的。所以,我前面說,剩餘價值(應該叫做利潤)來自於對科學家創造性勞動的低估(賤買),原因就在於此。

      總結一句就是:購買機器進行生產,生產的產品的抽象勞動構成為:

      生產資料製造部門科學家的創造性勞動 + 生產資料製造部門資本家的創造性勞動 + 生產資料製造部門工人的普通勞動 + 本輪產品生產廠家資本家的創造性勞動 + 本輪產品生產廠家工人的普通勞動

      這裡面,正常情況下能被低估的只有 生產資料製造部門科學家的創造性勞動 ! 這種“低估”體現在生產資料的購買價格上。所以,銀行資本家雖然不參與產業資本家的投資決策,就是說,銀行資本家不進行投資決策等創造性勞動,但是,他只要借錢給產業資本家,實際上相當於借生產資料給產業資本家,也就相當於,他把他擁有的對“生產資料製造部門科學家的創造性勞動的低估”讓渡給產業資本家,所以,銀行資本家理所當然地要向產業資本家索要報酬,這就是利息的真正來源。

    然而,說到這裡,有些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好的網友會問,銀行資本家借錢給產業資本家的時侯,把對“生產資料製造部門科學家的創造性勞動的低估”讓渡給了產業資本家,那麼產業資本家還錢給銀行資本家的時侯,也把對“生產資料製造部門科學家的創造性勞動的低估”還給了銀行資本家了呀,為啥還要支付利息呢?

      這是因為,科學家的創造性勞動,通常表現為數學公式、物理定律、化學規律、技術資料這樣的公共知識,公共知識具有可無限複製的特點,在這裡,我要千萬千萬提醒你的是,所謂“公共知識具有可無限複製”是短期內考察公共知識造成的錯覺,從人類起源到人類毀滅這個時間尺度來看,公共知識不是能夠無限複製的,它的複製次數是有限的。所以,銀行資本家借錢給產業資本家,是把對“生產資料製造部門科學家的創造性勞動的低估”讓渡給了產業資本家使用,實際上是消耗了公共知識的複製次數,所以還錢的時侯,必須補償這部分複製次數的消耗,這就是為什麼要支付利息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在銀行存錢存了五千銀行工作人員給我存入了五萬我應該還銀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