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從小我就愛讀歷史

    司馬光是北宋王朝的臣子,本王朝的歷史自然有相應的史官來修,再說了本朝的歷史不是你想怎麼寫,就能怎麼寫的。歌頌某個皇帝的功德,貶低某一個人,宣傳某個降瑞,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都得皇帝批准才行。

    司馬光這麼精明的人,不可能不知道。不像前朝的事情,只要自己願意,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了。

  • 2 # 錦翼

    歷史上只有太史公司馬遷寫歷史一直寫到本朝,而且對本朝事蹟秉筆直書。他這書寫出來後,也擔心被皇帝焚燬,所以他要把自己的史記藏在女兒家裡。

    《漢書·舊儀注》中:“司馬遷作《景帝本紀》極言其短,及武帝過,武帝怒而削去之,後坐舉李陵,陵降匈奴,故下遷蠶室,有怨言,下獄死。”

    漢武帝看到他寫漢景帝的虛偽和自己的驕縱非常生氣,當即就把司馬遷抓起來。還把這本書進行了大幅度削減。

    這就是寫本朝歷史下場。

    所以到後來都是亡國之後,下一個朝代寫上一個朝代的歷史。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這本書倒不是斷代史,但是他有幾個腦袋敢寫本朝歷史的事。

    他怎麼寫陳橋兵變,他怎麼寫趙匡胤逼迫人家孤兒寡母,他怎麼寫燭光斧影……這些問題都是棘手的問題,他也不敢寫啊。

    再說司馬光寫這本書逇目的並不是為了記錄歷史,他是為了給皇帝寫一本參考書。

    這一點從這本書的題目裡就可以看出來。

    《資治通鑑》的目的就是“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宋神宗的話)就是說借鑑歷史上的興衰成敗,提供治理天下的幫助。既然是往事,所以就寫寫過去就行了,沒有必要在寫當朝的事,寫當朝的事做不客觀公正,沒有用。再說了當朝的歷史史官都有記錄,皇帝想看自己看就是了,所以也沒必要寫。

  • 3 # 左說春秋

    題主問為何《資治通鑑》只寫至五代停筆問題,這其實是治史慣例。

    一、隔代寫史,有利於沉澱後將歷史公允記述。而當代寫史,末能經過沉澱,是非往往未定。且入史人物猶在眼前,秉筆者容易阿諛奉上,非客觀評述。隔代則無此擔憂。比較利於客觀公證。《資治通鑑》非一般朝代史,乃是古代為政得失之借鑑,是專門貢皇帝看的史鑑。更無必要寫到宋代。

    二、當代寫志,即如實記錄當朝政務等情況。古代的志類,種類繁多,名號不一。如歷代《實錄》記政務,《起居注》記宮中其它活動指示等。再如皇族《譜牒》等也隨時紀錄。這類應時之記,作為檔案,不作為史書。另有一方一地之志書,似史非史,比檔案進一步,隔三五十年編印出版。其類種廣泛,有專業志如《八旗通志》等。也有國家通志、省、府、縣、鎮志等,為將來修史準備資料。中國史志為軀幹的史書體系在世界上是唯一的。周天子設五史,諸侯國設左、右兩史。周代之後史職設定沿襲不廢至今。

    三、漢代司馬遷將《史記》寫至漢武帝時,屬自找麻煩。西漢貶《史記》,刪成IO萬字的簡本印行。許多故事性宮緯性記述全除掉。流傳於世的《史記》雖屬正本之副本,也有多數篇章為褚少遜補充的。所謂史稱班馬,把班固《漢書》列《史記》之前。司馬遷不該破慣例,自討沒趣。把老劉家檔案搬進史書是故意臭漢武帝。還在《史記》中發牢騷,十足文人秉性。

  • 4 # 小恐龍212754152

    夏商周,秦漢三國西東晉,南北朝,十六國,隋唐五代十國宋,遼西夏,金元明清國!

    不說歷史上有“隔代修史”,“盛世修史"之習慣。單就個人來言,當代臣修當朝史,多少朝廷秘辛怎麼評價?黃袍加身難道不是謀朝篡位?斧聲燭影難道沒有權謀計較?等等等等,司馬光他們怎麼去寫?怎麼評判?

    司馬光等人還是有所守有所不為,比較正直的,當然不屑於阿諛逢迎,所以不寫!不辱君不辱身也不辱手中一枝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裝修收尾工程專案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