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地人

    從一開始,很多人就定義了迪瑪希的未來。

    因為迪瑪希的高音,所以他被譽為“高音王子”;也還是因為迪瑪希的高音,很多人認定迪瑪希,會一直將 “高音王子”這個音樂人設,一直繼續下去……

    人們的認定也有道理,因為在迪瑪希之前,並不是沒有先例,甚至那些先例,無一例外都符合了人們的預期。畢竟,當一個歌手的某項技能,已經達到行業和領域排它性的程度時,他確實已經沒有繼續向前的追夢動力,甚至是不斷提高的技術空間。

    但迪瑪希並沒有讓大多數人“如願”,比如從新專輯的第一主打《戰爭與和平》,到這次的第二主打《Lay Down》,迪瑪希的兩首作品,就都在一種看似意料之內的品質預期內,又給了歌迷預料以外的額外驚喜。

    這種額外驚喜,是《戰爭與和平》的大場面、大格局,也是《Lay Down》的熱血與搖滾。更重要的還有《Lay Down》裡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講,更具操作性和真實性的追夢指南。

    是的,《Lay Down》告訴我們的,是對於人生,要學會放下,而不是義無反顧的一往無前,不斷前行、不斷加速、只進不退。

    對於迪瑪希來講,《Lay Down》也是他對功與名的一種放下。

    曾經,因為站上《歌手》節目的舞臺,讓迪瑪希迎來了音樂人生的巔峰,也迎得了許多讓人欽羨的榮耀。但對於一個歌手來講,成功雖然是奮鬥的目標,但卻不能永遠活在聚光燈下,而是需要一定的緩衝空間,才能迎來下一次的人生巔峰,並且在這種有序的遞進中,最終讓自己成熟、讓人生豐富。

    於是,已經有過人生巔峰的迪瑪希,在新專輯的製作過程中,放下了驕傲、放下了榮耀、也放下了依賴,他就像一個在音樂的世界裡,重新出發的孩子,帶著曾經的那份赤誠與摯愛,回到一個幽暗的世界,用熱情與澎湃,重新營造出另一個天地、另一翻景象。

    這一次,迪瑪希選擇的是——搖滾。

    一部《波西米亞狂想曲》,讓搖滾這個話題,又成為近期熱門的音樂主題。《波西米亞狂想曲》雖然是一部關於“皇后樂團”(Queen)的傳記劇情電影,但其實更是一部關於夢想的電影。而透過這部電影,也讓很多人重新回到了三、四十年前的那個搖滾盛世,感受夢想以搖滾樂作為載體時,那種讓人窒息、癲狂、熱血和激情的時代。

    雖然青春與夢想,可以有不同的出口和載體,但在人類有限的認知裡,搖滾樂確實是最適合的出口與載體。

    事實上,在觀景《波西米亞狂想曲》的時候,在重溫Freddie Mercury用充滿歌劇的聲線,演繹《波西米亞狂想曲》等經典作品時,腦海中還真是浮現出迪瑪希的身影。畢竟,作為歌劇搖滾領域難以逾越的高峰,之所以後來沒有再出現像Queen這樣的樂團,恰恰就是因為Freddie Mercury的天賦嗓音,很難被模仿、也很難被複制。

    迪瑪希當然不是Freddie Mercury的複製品,但不得不說,兩者在聲音表現力度,以及對於作品處理的走向時,在審美層面具有一定的近似性。

    尤其重要的是,不要以為Freddie Mercury和迪瑪希的聲線,僅僅只是擁有歌劇的那種華麗張力,他們之所以在不同的時代,都能擁有大量的擁躉,並且因為他們的聲音而感動,恰恰還因為他們的聲音裡,既有著讓人熱血沸騰的能量,更有著衝破黑暗時那種光明的力量。

    所以,《Lay Down》在音樂層面,可以看成是迪瑪希對於Queen和Freddie Mercury的一種致敬,也是搖滾精神在這個世代的一種延續。曾經的Queen,因為一首《We Will Rock You》,讓搖滾精神、以及搖滾背後的熱血,一直傳播到今天,今天的迪瑪希,則以《Lay Down》這首新作,做了一種精神的延續。

    或者,你也可以說,《Lay Down》就是《We Will Rock You》裡的那個Will!

    《Lay Down》在音樂編曲上也很有意思,《We Will Rock You》最經典的設計,就是用拍手作為節奏鋪墊,讓搖滾的力量因此更原始、更直接。而《Lay Down》則在這種設計的基礎上,又融入了電子的音色,讓傳統和現代的律動融為一體,既在聽覺上有一種充滿科技感的力量,也很好地演繹了搖滾樂進化的歲月流動感。

    而雖然是一首搖滾作品,迪瑪希在演唱上,也並沒有將《Lay Down》處理得簡單粗暴,更不是用搖滾的形式,去為自己擅長的高音服務。甚至可以說,《Lay Down》還不同於人們印象中的那種歌劇搖滾,宛如對話的聲線拼貼,不僅讓作品不僅有戲劇的形式,更有戲劇真正的表現張力。

    與此同時,迪瑪希在這首作品裡,更透過情緒與聲線同步的小變化,特別營造出一種與旋律平行的律動感,也正是因為有這種內在的節奏引領,才讓《Lay Down》這首作品裡的熱血,更有一種生命的光澤。

    不僅熱血、還有華麗。因為加入了失真的人聲,也讓《Lay Down》從聆聽的效果,不僅有立體縱深的驚喜,也有聲學層面的創新。要知道當年的Queen,他們的獨特之處,並不僅僅只是因為他們的氣質夠搖滾,而是透過歌劇與搖滾結合的創新,無限豐富了搖滾樂的形式外延。

    而這一次迪瑪希在《Lay Down》裡,用現代的失真進行人聲處理,其實同樣是一種音樂意識的創新拓展,讓傳統的搖滾熱血,因為這種更魅惑的表現手法,呈現出這個時代不同的擲地有聲。那種聽似“失真”的靈魂之聲,不就是這個時代的另一種歌劇搖滾嗎?

    《Lay Down》裡的Lay Down,既是放下、也是重建,既是暫停、也是出發。這種看似矛盾的雙重寓意,其實就像是東方文化裡的退一步海闊天空。所謂人生,並不是永遠向前,才是永遠的進步。恰到好處的放下,讓自己在緩衝的空間裡,反思過往、自省人生,恰恰是為下一次的衝刺,儲備更好的能量。

    也因此,《Lay Down》即使是一首勵志的搖滾作品,它也勵志得不流於形式和表面,不流於口號與做秀,在迪瑪希的音樂表達中,《Lay Down》是有領悟的勵志,也讓已經被過度情懷化的搖滾樂,又一次回到了那種“拯救生命”式的現場。

    只是這一次,你聽到的是一個叫做迪瑪希的歌手,在唱!在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敬請原諒的前一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