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極寄暢
-
2 # 浮萍談文史
浮萍談武俠第二十期:《張三丰之乾坤大挪移》
毫無疑問,張三丰修煉乾坤大挪移比張無忌快很多,而且很可能看出乾坤大挪移的缺陷,並加以改良!
乾坤大挪移不過是用勁運力的一種法門而已,需要的只是擁有深厚的內力作為基礎。張無忌也是“九陽神功”大成之後,才能將“乾坤大挪移”練到最高層。張三丰絕對擁有不低於張無忌的內力修為,練到乾坤大挪移第七層沒有絲毫問題!不止是張三丰,就是神鵰中郭靖、周伯通等五絕練乾坤大挪移肯定也是沒有絲毫問題的。
這門心法所以難成,所以稍一不慎便致走火入魔,全由於運勁的法門複雜巧妙無比,而練功者卻無雄渾的內力與之相副。張無忌所以能在半日之間練成,而許多聰明才智、武學修為遠勝於他之人,竭數十年苦修而不能練成者,其間的分別,便在於一則內力有餘,一則內力不足而已。《倚天屠龍記 第16章 》其實乾坤大挪移的創始人也沒有練到最高境界,因為他的內力達不到。第七層的法門,不過是在前六層的基礎上推測意淫出來的,所以張無忌跳過了十幾句話沒有練,否則就是走火入魔的下場!這也是張無忌武學境界太低的緣故,不能看出其中的缺陷。“乾坤大挪移”說到底只是一門使用內勁的技巧,只是技巧繁複,需要較高深的內力修為。張三丰學究天人,武學境界高深莫測,又是武學奇才,如果學了乾坤大挪移,一定能看出其中的缺陷,並且加以改良。
-
3 # 古史新談
這是毫無疑問的,張三丰的武學修為遠超張無忌,因此張三丰不但可以把乾坤大挪移練到第七層,還可以彌補第七層的錯誤,而且他用的時間,肯定也會比張無忌更短。
明教的護教神功乾坤大挪移是一門極其高深的武學,書中註明要練成第一層悟性高的需要七年時間,悟性一般的需要十四年時間,更次的需要二十一年,這樣算下來,把七層都修煉萬最快也需要49年,但是張無忌只用了半天時間,如果換了張三丰去練,我想需要的時間更短。
這個主要是由於張三丰的武學高度與乾坤大挪移的功法特點決定的。
首先,乾坤大挪移是一門激發潛能和內力的使用技巧的武功,練成這門武功的最大難度其實在於內力的強度。張無忌學習會了九陽真經內力當世無匹,所以修煉起來事半功倍,一氣呵成,沒有半點障礙。書中的旁白也闡明瞭這個道理。
而張三丰的內力雄厚程度不但不弱於張無忌,而且在精純方面還要遠勝張無忌,也就是以內力而論張三丰不但積蓄夠多,還足夠精純,整體比張無忌更高一層。練起來自然事半功倍。
張三丰於剎那之間,只覺掌心中傳來的這股力道雄強無比,雖因自己練功數十載,積力深厚,來力尚不及自己內力的精純醇正,但汩汩然、綿綿然,其勢無止無歇,無窮無盡,一驚之下,定睛往張無忌臉上瞧去,只見他目光中不露光華,卻隱隱然有一層溫潤晶愛之意,顯得內功已臻絕頂之境,生平所遇人物,只本師覺遠大師、大俠郭靖、神鵰俠楊過等寥寥數人,才有這等修為,至於當世高人,除自己之外,實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達此境界。
第二,練習這門武功還有一個障礙就是容易走火入魔,是由於功法極其複雜,而所載的內功技巧又是極其細微精深,稍有不慎就會走火入魔,當年陽頂天就是走火入魔而死。除了深厚的內功與之相副,恐怕心境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心境修為不夠,心魔叢生,自然會大大增加風險。
張無忌之所以很容易就過了走火入魔這一關,一是他內力深厚,練起來遊刃有餘,本來就沒有到心力的極限,對他而言真正有難度在第七層,但是他又知足常樂,沒有強行去練。二是張無忌從小出生在冰火島,與世隔絕,養成了單純的性格,所以心魔很少。這在他修煉前幾層時足以讓他渡過心魔關,但是再往上推第七層、甚至再往第八層時優勢就會微乎其微。在少林寺大戰三渡時,張無忌的心境問題暴露的非常明顯,好幾次險些因此而大敗。
這門心法所以難成,所以稍一不慎便致走火入魔,全由於運勁的法門複雜巧妙無比,而練功者卻無雄渾的內力與之相副。正如要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去揮舞百斤重的大鐵錘,錘法越是精微奧妙,越會將他自己打得頭破血流,腦漿迸裂,但若舞錘是個大力士,那便得其所哉了。
而張三丰和張無忌完全不同,他修煉了一百多年,武當派的道家功夫在心境修行上非同小可,武當派俞蓮舟和周芷若比武時,周顛不停的干擾,就是他明白他的干擾對武當派高手的影響微乎其微,但是對其他人影響很大。所以同樣是干擾,其實是在幫助俞蓮舟。
張三丰的武當功法毫無疑問是武當派最高的,在整個武林估計也沒人比得上,走火入魔這一關對他而言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在武當四俠未歸,自己被偷襲受傷,強敵來攻時張三丰的表現充分說明了他的心境修為。
第三點其實就在於武學理解的層次上,張三丰時舉世難逢的大宗師,說道內力之雄厚,張無忌可能和張三丰在一個層次上,但是說道武學的理解層次上,張無忌絕對是和張三丰是天差地遠。
張無忌在修煉乾坤大挪移時,九陽神功初成,武學見識也是小白一個,估計還不如周芷若這些人。他練習乾坤大挪移只是憑著雄厚的內力,對其中的精微之處,根本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他根本看不出第七層功法的十幾處錯誤。
而張三丰是開宗立派的大宗師,武學修為還遠超當年建立這門功法的人,自然能更深刻的理解其中的精微之處,甚至彌補第七層的錯誤,將之再推進幾層都是有可能的。所張三丰修煉起來要遠比張無忌快得多,絕對用不了半天時間,而且可以修煉到最高層次。
回覆列表
年輕的時候我也覺得太極拳就是張三丰創的,但隨著閱歷豐富,才感覺張三丰造太極拳只是小說中塑造的一個故事。道家講陰陽,論太極,但說的是道,而非拳。今人多假借古人以彰拳名,以壯拳勢,無非就是為了爭名奪利創造條件罷了。三豐派修煉的是丹道,不是拳技,故無理由舍大道而求小技,明者一目瞭然爾。更荒唐的是,說張三丰晚年創立了太極拳,更是為邏輯昏聵的言語,且說拳以載道,那年輕時創拳,年老了悟道尚可勉強圓說,可見以訛傳訛,多生矇昧。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後人遂:拳不在功,有仙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