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300433302766

    運動時注意“四忌”  專家指出,有些情況下,運動前一定要做好準備,碰上大霧、陰霾天氣,應該取消預定的運動計劃。運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忌不做準備運動。在體育鍛煉前做些簡單的四肢運動,對安全有效的鍛鍊身體有好處。因為在寒冷的冬天,人體因受寒冷的刺激而使肌肉、韌帶的彈性和延展性明顯降低,全身關節的靈活性也較夏秋季節差得多。鍛鍊前不做準備運動,則易引起肌肉、韌帶拉傷或關節扭傷,致使鍛鍊不能正常進行。  二忌大霧天氣鍛鍊。霧是由無數微小的水珠組成的,這些水珠中含有大量的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如在霧天進行鍛鍊,由於呼吸量增加,勢必會吸進更多的有毒物質,影響氧的供給,這會引起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會引起鼻炎、肺炎、氣管炎、結膜炎以及其他病症。  三忌用嘴呼吸。無論是鍛鍊還是在平時,都應養成用鼻子呼吸的習慣。因為鼻孔裡有很多毛,能夠濾清空氣,使氣管和肺部不受塵埃、病菌的侵害。  四忌不注意保暖。運動時不可忽視保暖,否則會引起傷風感冒。天氣冷的時候,可待身體發熱後再逐漸減衣,開始鍛鍊時不必立即脫掉衣服,也不要等大汗淋漓時再脫衣服,否則容易感冒。

  • 2 # 凱哥0905

      跑步前謹記跑步原則  凡是參加健身跑步的人,都應注意堅持經常和循序漸進,特別要注意控制運動量。此外,必須學會“自我控制”,這點尤為重要。因為有時跑步的願望會突然消失,這就需要將“不能跑”還是“不想跑”加以區分。當然,如果有病時絕對不要跑步,而在其他情況下則應克服“惰性”,堅持鍛鍊。  在鍛鍊初期,跑步的速度以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為限度,跑完的距離以沒有吃力的感覺為宜。跑步後可能出現下肢肌肉疼痛,這是正常反應,堅持鍛鍊幾天後這種現象就會消失。  為確定自己鍛鍊水平的等級,參加跑步鍛鍊三至四個月後可進行一些測驗,測驗時以12分鐘跑完的距離為計算等級的起點。  30-39歲年齡組的人,12分鐘跑完的距離達不到1.5-1.8公里,說明鍛鍊水平較差;如能達到 1.8-2.6公里,說明鍛鍊水平為良好;如能超過2.6公里,即達到優秀鍛鍊水平。  40-47歲年齡組的人,鍛鍊水平較差者每12分鐘跑完的距離為1.6公里以內;良好者為1.7-2.4公里;優秀者為2.5公里以上。  50歲以上較差、良好和優秀者每12分鐘跑完的距離則分雖為1.5公里以內、1.6-2.4公里和2.5公里以上。  不要幻想在短期內取得理想結果,只有經常鍛鍊才會提高鍛鍊水平。如果一週只跑一次,跑的距離再長也沒有多少益處。因為在中斷跑步的六天裡,身體組織已將跑步帶來的好處消耗得一乾二淨。因此,一週內跑步不得少於三次。平常缺乏鍛鍊的人,一旦決心開始經常性鍛鍊後,往往運動過量,這樣會導致不良後果。  在體育鍛煉上應當循序漸進,每天應在日記中記錄以下諸項: 1、鍛鍊的性質、內容、持續的日期和每次鍛鍊所用的時間; 2、鍛鍊前、鍛鍊時和鍛鍊後的自我感覺; 3、食慾和睡眠狀況; 4、有無繼續參加鍛鍊的願望; 5、脈搏跳動情況。 根據上述記錄不難分析出運動量的大小並及時對鍛鍊進行必要的調整。一般來說,跑步5分鐘後脈搏跳動不應超過120次/分,跑步10分鐘後脈搏跳動不應超過100次/分。如果脈率過速,必須減少運動量。  跑步前要做的準備活動  人體各內臟器官及四肢從相對靜止狀態到較緊張活動需要有個適應過程,因此,人在進行跑步前同樣要作適當的準備活動,使機體生理機能能夠在動的情況下協調地工作。如果跑前不做準備活動,長跑時往往會發生關節韌帶、肌腱扭傷。特別是一起身就進行緊張的跑步,更易發生。跑步前一般可做以下幾節準備活動: (1)站立,兩手叉腰,交替活動踝關節; (2)半蹲,兩手扶膝活動膝關節; (3)兩腿交替高抬腿,活動髖關節; (4)兩手叉腰旋腰,活動腰部; (5)一手扶持,依次前後踢腿、活動髖、膝關節; (6)前後弓箭步壓腿;左右壓腿,牽扯腿部韌帶; (7)上體前後屈以及上肢的輕微活動等。 只有正確的姿勢才能讓你跑得快,效率高,而且不易受傷。消耗脂肪的關鍵之一是儘量用接近你的無氧界限(無氧閾)的運動強度跑步,而正確的姿勢能使你無需浪費額外的能量就能達到這個強度。  健身跑步鍛鍊一般安排在早晨最好,其次是上午9點左右和下午5點左右。中年人由於工作,一般安排在早晨鍛鍊,一是不與工作發生衝突;二是早晨跑步空氣新鮮,新鮮的空氣對呼吸系統有好處。另外,人經過睡眠,體力得到恢復,但從生理上講人仍然存在一定的抑制狀態。早晨鍛鍊,有利於神經的興奮、振奮精神,促進新陳代謝,對保持充沛的精神和體力投入一天的工作大有好處。 也有人認為早上的氧氣含量少(植物呼吸作用),空氣新鮮只是可吸入顆粒少,而且傍晚人的精神狀態最佳,所以應在晚上大約五點至六點進行鍛鍊。 飯前、飯後不宜進行跑步。飯後跑步或跑步後立即進食都會引起胃酸分泌減少,影響對食物的消化,久而久之會引起胃病,一般飯後1個小時後進行鍛鍊為好,睡前跑步鍛鍊不好,睡前鍛鍊會使大腦皮層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產生多夢或不容易入睡的不良反應。 但是,早晨不宜於空腹進行大運動量鍛鍊,如果健身長跑的距離比較長時,可先喝一小杯糖水或少吃一點點心類的食品。  運動時注意“四忌”  專家指出,有些情況下,運動前一定要做好準備,碰上大霧、陰霾天氣,應該取消預定的運動計劃。運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忌不做準備運動。在體育鍛煉前做些簡單的四肢運動,對安全有效的鍛鍊身體有好處。因為在寒冷的冬天,人體因受寒冷的刺激而使肌肉、韌帶的彈性和延展性明顯降低,全身關節的靈活性也較夏秋季節差得多。鍛鍊前不做準備運動,則易引起肌肉、韌帶拉傷或關節扭傷,致使鍛鍊不能正常進行。  二忌大霧天氣鍛鍊。霧是由無數微小的水珠組成的,這些水珠中含有大量的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如在霧天進行鍛鍊,由於呼吸量增加,勢必會吸進更多的有毒物質,影響氧的供給,這會引起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會引起鼻炎、肺炎、氣管炎、結膜炎以及其他病症。  三忌用嘴呼吸。無論是鍛鍊還是在平時,都應養成用鼻子呼吸的習慣。因為鼻孔裡有很多毛,能夠濾清空氣,使氣管和肺部不受塵埃、病菌的侵害。  四忌不注意保暖。運動時不可忽視保暖,否則會引起傷風感冒。天氣冷的時候,可待身體發熱後再逐漸減衣,開始鍛鍊時不必立即脫掉衣服,也不要等大汗淋漓時再脫衣服,否則容易感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籃球規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