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梁梁10023519
-
2 # BV瘋言瘋語
所謂的四大汗國應分為“前四大汗國”和“後大四汗國”,前四汗國是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在得到封地後各自建立的汗國,分別是朮赤建立的欽察汗國,察合臺建立的察合臺汗國,窩闊臺建立的窩闊臺汗國,拖雷建立的伊利汗國。
有權利就會有爭鬥,初期的團結很快就被內部爭鬥所取代,大家公認的蒙古帝國分裂的時期就是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爭鬥的時代。窩闊臺汗國成為這次分裂中第一個失敗者,封地被拖雷的後裔分割,拖雷的後裔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爭奪汗位失敗,所得封地被忽必烈納入元朝,至此前四大汗國終結。
忽必烈時代開始,後四大汗國建立,分別是察合臺汗國、伊利汗國、金帳汗國以及元朝,其中以元朝勢力最大,其餘三國均向元朝稱臣,就相當於後世的宗室關係。由於察合臺汗國內部之間紛爭不斷,因宗教信仰問題分成東察合臺汗國和西察合臺汗國,並且脫離了元朝。所以在元朝的地圖上就只體現了察合臺汗國地域,而沒有其他汗國的地域了。
-
3 # 龍文說史
其實按道理說就應該把四大汗國全部歸為元朝藩屬國,而且列到歷史地圖上,因為這四大汗國和元朝本來是一體的,在忽必烈當大汗之前,統稱為大蒙古帝國,而且把這四大汗國包括在內,在成吉思汗到蒙哥汗一直都向外拓展,疆域也是漸漸膨脹,由本來的蒙古高原一躍擁有部分歐亞大陸。在1206年到1260年這個時間段,蒙古幾乎沒多少變化,統治中心仍處在蒙古核心地帶,但後來由於忽必烈的汗位之爭這個龐大帝國分裂了,原成吉思汗四子後代封地抓分了天下。
首先是朮赤系的欽察汗國,早在成吉思汗就蠢蠢欲動,原因是因為血緣關係和成吉思汗作為父親的偏見,朮赤以假借病為由拒絕參加汗庭一系列活動,居住在俄羅斯不回來,這可把成吉思汗惹怒了,準備發兵征討這個不肖的兒子,可是到半路卻一聽朮赤英年早逝,立馬取消了這個念頭。朮赤無作為,可他的二子拔都卻越來越膽大起來,西征之後,建立了汗國,與在大汗位的貴由起衝突,這也直接引來蒙古汗庭的注意,欽察汗國等於已經在1246年獨立出去,一直到1251年蒙哥汗登基,完全自主,原因是他幫助蒙哥當上皇帝,因此甚至一度將河中佔為己有,欽察汗國地盤西起中歐東到額爾齊斯河成為了面積最大的汗國,1260年忽必烈登基立馬自治。
其次是察合臺汗國,他是成吉思汗二子察合臺的封地,可一直處在汗庭監控之下,事事都要受汗庭掣肘,他的封地越來越小,汗庭處在伊犁河谷,勢力新疆一帶盤旋,由於和掌有拖雷家的大汗蒙哥意見分歧,所以它的河中被割讓給欽察,直到忽必烈登基後,它算才徹底舒展開,趁汗庭內亂佔領了河中,阿魯忽也名正言順自立門戶。所以察合臺汗國按理說無論如何也不會把它和元朝放在一起,因為他一直是元朝的背離者,還有窩闊臺汗國,海都叛亂持續了很久,明擺就是和元朝對著幹,察合臺汗國因此與海都同流合汙在西北經常鬧事,試圖將元朝西北分裂出去。
相反旭烈兀的波斯伊利汗國卻很順從大元,每每國家大事用的是元朝漢文印璽,每換國王都要奏請元朝皇帝知悉冊封。伊利汗國一直認為它是元朝一個行省,阿姆河行省,畢竟是拖雷家兄弟國,所以按道理課本上應當把伊利汗國和元朝放在一起,等於元朝也名義上擁有波斯。可沒這麼做,原因是地圖也很有講究。
其實上面問題錯了,四大汗國有兩個汗國屬於元朝的規劃範圍之內,察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而窩闊臺汗後來成了元朝的陽翟王,而察合臺汗國離元朝近,在今中國範圍之內,所以這種劃分我想有他的道理,畢竟講述中國境內的事,一些和中國沾邊的都可以納入中國歷史,而相對於位於俄羅斯和中亞的汗國就不行了,所以這種劃分很合理。
回覆列表
四大汗國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國在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走向分裂後,在蒙古帝國基礎上建立的幾個主要汗國。
四大汗國包括兩種說法,一是元朝(又稱大汗汗國)與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和金帳汗國構成的四國, 二是除了忽必烈的元朝外,四個相對獨立的國家,又稱"兀魯思",分別是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
窩闊臺汗國,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窩闊臺汗國由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窩闊臺(1186年-1241年)及其兒子貴由及他的後人管理。建都也迷裡城(現中國新疆額敏縣)與霍博(現中國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地區。窩闊臺汗國建於1225年,亡於1309年,共存在84年,窩闊臺汗國是蒙古四大汗國中國命最短的汗國。
察合臺汗國始建於1222年,是蒙古帝國四大汗國之一,由察合臺及其孫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後人管理。於14世紀中葉分裂為東察合臺汗國與西察合臺汗國。1369年西察合臺汗國帖木兒帝國吞併,1389年明軍抵達新疆,東嚓合臺歸順明朝,明朝在新疆設立阿端衛和哈密衛管轄整個新疆,東察合臺汗國存在161年。
伊利汗國(1256–1335年):又譯伊兒汗國或伊爾汗國 ,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 ,建都於帖必力思(也譯作桃裡寺,今伊朗大不里士),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後由於內亂迭起,諸王爭立,汗國陷於分裂,國勢益衰。14世紀末被突厥人的帖木兒帝國所滅。
金帳汗國(1242年—1502年),又稱欽察汗國、克普恰克汗國、朮赤兀魯思。大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位於今天鹹海和裡海北部的俄羅斯和東歐和中歐地區,首都薩萊-拔都(今阿斯特拉罕附近)。由朮赤及其兒子拔都(1235~1255在位)及他的後人管理。因汗國統治者的帳頂為金色,故名後由於內部爭鬥,解體為多個小的汗國,於16世紀下半葉被俄國吞併。
金帳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如今區域主要位於中國境外,文化方面且長期受中亞伊斯蘭教,基督教影響,並且都是各自獨立的國家。逐漸失去了與中國的聯絡。察合臺汗國疆域東至吐魯番、羅布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爾巴哈台山,南越興都庫什山,包括阿爾泰至河中地區(河中地區特指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大片地區)。大部位於中國新疆西藏境內。標註在地圖上,對於今天來說,不僅具有歷史意義,明確中國對新疆,西藏的管轄的權由來,更說明了新疆西藏地區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歷史依據可循,更加具有政治意義。對於近年來一些做出不利於民族團結,和祖國和諧發展的藏獨等不法分子有力的迴應。
地圖上這樣標註沒有任何問題,有理有據,沒有任何講究,本就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