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oHuang188

    風險大不大,不好說,還要看你的報考目標!

    若要滿足“目標”院校和一般專業,本人分數則應達到“目標”院校往年錄取中下分數【(平均分+最低分)/2】;

    若要保證較好專業,本人分數要達到“目標”院校往年錄取平均分以上即可;

    如若要保證熱門或強勢專業,本人分數必須達到“目標”院校往年錄取中上分數段【(平均分+最高分)/2】。

    參考資料要看三年的,即要看最低分也要看平均分。

    因為,每年受招生計劃數、報考人數、考生的考試成績、學校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大年”與“小年”現象以及突發事件等各類因素影響,院校的錄取線都會出現不同程度波動。因此,要參考三年的資料。

    看近三年的錄取情況

    對比一下近三年來的“一分一段”表,看看所想要填報的大學連續三四年的校線在哪個段位(即高出所在批次多少分),若自己的分數比至少兩年的段位高,那報考該校把握較大。

    考生在對照高校往年錄取分數線時,應以對比人數位次為主,若所在位次高於往年該校在本省錄取分數位次,則說明報考有希望。

    正確參考往年招生高校錄取平均分

    高校錄取統計資料中,高校錄取平均分尤其是各專業平均分,比參考最低、最高分更有效。分差是確定錄取相對位置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指學生的成績或學校(專業)的錄取分數與它所在批次的省控線之間的差。考生用自己的高考分差(考生成績-批次錄取控制線)與所定學校的往年的分差(學校錄取線-批次錄取控制線)的最大值進行比較。如果自己的分差大於學校往年的分差的最大值,則錄取的機率很大。

    填報志願不僅要看往年院校最低分,也要看平均分,最好是看專業平均分,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被目標專業錄取而不被調劑。

    在具體的應用中,不同的分數段用不同的方法:

    1、高分段(高於一本線40分以上):分數在一本高分數段的各省考生中,那些分數極高的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高考成績所對應的位次來選擇院校。

    錄取分數在一本線40分以上的大學基本是“985”、“211”和1978年前的全國重點大學,錄取的都是較高分數的考生,普遍處於考生總人數的前10%以內,位於高考成績金字塔的上端。高分段考生總人數少,同分人數也少;相對應的高校數量也較少,高校錄取線重疊的情況也相對較少。適用位次來選擇院校。

    一句話:位次法特別適用於重點院校。

    2、中分段(高於一本線20~40分):中等分數段的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要利用線差和位次相結合的方法來定位院校。

    到中分段,位次法的參考價值就降低了。對於一本線上20-40分以內的院校,大多都是近幾年才進入一批本科招生的普通院校,這些學校實力相差不大,招生人數又多,考生成績高度密集,相對應的院校也數量龐大,因此在定位時可把位次法和分差法結合起來考慮。簡單地說,就是一大群成績相近的考生,對應著一大批層次相同的院校,因而考生的填報行為很難準確預測——專業的冷熱門程度與往年比可能會發生變化,今年考生的興趣和意向也可能去往年不同,考生往哪些學校、專業上集中填報,哪些學校、專業的錄取線就會上漲。一些學校錄取位次動輒波動幾千名的情況也不少見。

      但是這並非位次法的問題,對於中分段的志願填報,任何方法都難以做到準確預測。

    所以,中等分數段的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要利用線差和位次相結合的方法來定位院校。

    3、低分段(高於一本線20分以下):該分數段的考生在填報志願時,主要利用線差法來選擇院校。

    對於成績處於批次線附近的考生而言,線差法是較具參考價值的。

    分數線是按招生計劃數的120%劃定,因此每年分數線也基本上是等效的,這一點是線差法合理性的基礎。

    而一本線(高一本線20分以下)到二本線附近的考生,由於已經接近高考成績金字塔的中部,人數比較龐大,可變因素也更多,因此錄取分數差更便於參考,可使用分差法。

    總之,不同分數段適用不同的方法,參考資料要看三年的,還要看你的報考目標,報考目標不同參考的分數段度不同。

  • 2 # 大莉子

    比所報專業往年的平均分錄取高几分,是可以報的。但是一定要志願的分層,不要都報這種情況的,那就有點危險了。具體分析如下:

    所謂志願的分層,就是把自己要報的學校,分為幾個層次。1.自己很喜歡,拼一下有可能成功的。2.希望稍微大點的。3.比較有把握的。4.很有把握的。每個層次選1-2個高校,這樣是比較科學的。所以你選擇的這個學校應該屬於第2類,希望稍微大點的。你是可以報的。

    高考志願非常關鍵,一定要注意所報志願的分層。不同錄取希望的高校都要報。這樣才能保證儘量被好的學校錄取。不要孤注一擲都報錄取希望一樣的,那樣很危險。

  • 3 # 後天囈語

    自己分數比填報的專業多幾分,風險大碼?

    大部分院校填報志願的分數不代表就行,過去的分數只是參考,多幾分說實話風險特別大,除非你能接受專業調劑。

    風險大,不能只看分數,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這個專業招生人數的變化,或者說這個學校由學院升級為大學。

    一個專業招生人數的變化,是大部分學生在填報志願最容易忽略的問題,學生只看到過去的分數和自己的位次,都適合填報這個專業,如果說人數減少了,只多幾分,基本上就沒有學這個專業的機會了。

    現在為什麼學院不惜一切代價的升級到大學,升級到大學不單單是名字的變化,最重要的是直接升級了招生質量,一個大學從學院升級到大學,最直接體現在招生質量上,一般來說一但升級,招生分數至少能普遍提高十分。

    如果招生人數變化不大的話,最保險的分數至少達到這個專業上年的平均分。

    當然大部分高校,每一年的招生位次變化基本上不大,如果只看分數這個方法不行,至少要看一看自己的分數排名和去年排名差距是多少,如果差距在五名以上,最好謹慎填報,避免因為投檔,而被調劑專業。

    如果說只是在乎專業,可以選擇一到兩個相對低一層次的高校保底。

    填報志願失誤,其實都是我們不切實際,既要城市,也要專業,還要高校的知名度,實際上真正好的高校,都被排名一萬名之前的學生承包了,剩下的大部分高校質量都差不多,在挑挑撿撿基本上沒有什麼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法作品落款印章有什麼講究?用陽文還是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