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完璧歸趙36

    此兩方面相持!北方集團軍群圍困彼得堡,中央集團軍群沿“颱風行動”後的弧線部署。全面進攻失敗,德軍耗不起,最終在南線的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一線發起迂迴進攻。

  • 2 # 一個沒有思想的加菲貓

    1942年,德軍那會還在為進攻莫斯科失敗而補充力量,要知道那會德國還沒有進入全國總動員,所以徵兵還是按照常規進行補充,軍工生產也沒有全力開動,所以此時的德軍尚在恢復元氣階段,無力展開像41年一樣的狂飆突進:北方集團軍群正在加緊圍困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群則全力防守勒熱夫(有些文獻也叫爾熱夫)突出部,因為該地區是德軍離莫斯科最近的所佔區域,該地區攻防戰也是防守大師莫德爾的成名作:莫德爾成功的粉碎了朱可夫對勒熱夫的進攻,使得德軍可以抽調兵力在高加索方向進攻,由此拉開了斯大林格勒的序幕……

  • 3 # 12974529251李運裕

    德北方華團軍群圍困彼得保,德中央集團軍群法"颱風行動〃後的弧線部暑,全面進攻失敗。最後在南線斯大林格勒私高加索一線刺為於回進攻。裝後大潰敗

  • 4 # 無謂生靈

    當時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發條約》,大舉入侵蘇聯。軍隊分三路:上路進攻莫斯科,中路進攻斯大林格勒,下路進攻高加索地區。

  • 5 # 東龍45

    主要是轉入防禦,而且是不斷被抽兵增強南線,減少物資供應。由其是北線德軍,切斷列寧格勒的補給線後,不進攻了,只圍困,等著對手餓死,凍死。

  • 6 # 戰略論

    1942年德軍已經沒有發動全面進攻的實力了,許多高階將領都建議全線轉入防禦,待消耗蘇軍的預備隊消耗殆盡後在發起進攻。但是也有許多人反對這一做法,他們認為放棄進攻則意味著將主動權交給了蘇聯,會消耗大量的時間,而時間在蘇聯人那一方,必須努力讓蘇聯屈服。希特勒一直是“進攻是最好的防禦”的倡導者,他決定了1942年德軍的戰略仍舊是進攻。

    介於兵力的不足,新的攻勢不再像1941年那樣規模宏大,主要攻勢將放在南翼上,而北方和中央戰線上則全線轉入防禦,所有可用的兵力都集中到了南翼方向。即便縮小了進攻規模但是兵力仍舊感到匱乏,於是不得不將相當數量的義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的聯軍部隊也投入這場進攻中。這些部隊的戰鬥力很有限,原本只是準備將這些部隊用於次要防線上的防禦任務,但是還是將他們投入了進攻中,他們將負責德軍的側翼掩護任務。

    由於大量部隊被調往了執行進攻任務的南方集團軍群,執行防禦任務的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嚴重缺乏戰役預備隊,這使得他們無法快速封閉被蘇軍衝破的缺口,經常陷入苦戰。加上希特勒拒絕放棄北方和中央的那些突出部陣地,希特勒原意是在南方的攻勢結束後要利用這些突出部陣地再度恢復對莫斯科的進攻,所以這些突出部必須要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這對於本就缺乏預備隊的德軍來說更加艱難,這種深入蘇軍戰線的突出部不僅耗費兵力而且非常不利於防禦,後路很容易被切斷。

    如果說1942年北方和中央方向上的德軍都幹了些什麼?那麼簡單來概括就是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守住了現有的陣地,尤其是那些突出部陣地,守住了可以向莫斯科發動戰略進攻的機會,這些功勞歸功了德軍的步兵和炮兵部隊。然而諷刺的是,這些付出巨大犧牲守住的突出部毫無意義,德軍在南翼的慘敗讓他們再也不可能有力量來進攻莫斯科了,這些突出部失去了意義。

    即使在南翼戰線最危機的時刻希特勒也沒有選擇放棄那些突出部來援助南翼,最終的結果是南翼的進攻失敗了,被北方和中央方向上的突出部也不得不放棄掉,他們再也沒有多餘的力量耗費在這些突出部上了。

  • 7 # 大偉140797056

    1942年,德軍在南線發動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北線和中路的德軍實際上就是在1941年6月蘇德大戰開戰後形成的戰略態勢上與蘇軍互相僵持著。

    北線的德軍仍然圍困著列寧格勒,但是這個城市的蘇聯軍民極為頑強,這個城市原名叫聖彼得堡,是俄國曆史上一個有名的開明國王所建,城內的建築質量相當好,用料都是質料堅硬的石頭,城內供水設施齊全,有利於城市自給自足,俄國自彼得一世後的歷代沙皇都對城市進行發展,故聖彼得堡是數百年的俄國首都,十月革命後蘇聯政府才決定遷都至莫斯科,列寧格勒軍民有一種與城市共存亡的歷史情結,蘇德大戰前,蘇聯政府為了保衛這個國家的重要出海口曾經與芬蘭協議換領土,目的是增加這個城市的戰略縱深,因此,列寧格勒保衛戰是蘇聯投放戰爭資源比較多的地方所在,自蘇德開戰後,雙方戰力投入的結果是僵持,德軍始終攻不下列寧格勒,德軍難以從此處抽調軍隊。

    中路的德軍與莫斯科周邊的蘇軍對歭,德軍的情況是在莫斯科戰役中消耗巨大,閃電戰戰術又被莫斯科外圍的防禦工事阻擋,莫斯科的戰略縱深方向有蘇聯的戰略預備隊,從遠東地區調過來的機動部隊又可隨時隨地對德軍進行反突擊,莫斯科是蘇聯的交通樞紐,各個方向的後勤保障可以透過交通網路安全到達,中路德軍被這種戰略態勢影響而不能輕舉妄動。

    德軍1942年發動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時是在蘇德開戰一年後的事,這時候已經雙方戰爭資源都有巨大的消耗的情況下,這時出現了參戰雙方最後的戰爭資源持續性投入的問題,蘇聯方面能夠繼續進行投入而德國方面卻沒有進一步的戰爭動員,蘇德戰爭的結局是必然的。

  • 8 # 沉140769451

    42年,德北方集團軍群在繼續圍攻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群在莫斯科方面吸引蘇軍的注意力,減輕南方集團軍群實施進攻時的阻力。經過了41年的失敗,德國裝甲部隊的損失難以彌補,德軍被迫改組整編自己的坦克裝甲部隊,將四個坦克叢集縮編為四個坦克集團軍,集中優勢兵力於西南方向,企圖奪取蘇聯位於高加索地區的石油基地,以滿足繼續戰爭的需要。但此時,蘇聯已從戰爭初期的慌亂中穩定下來,國家的戰爭機器己全面啟動,實施了全民總動員,軍事實力正快速恢復,並不斷加強。而德國因為資源不足,無法生產足夠的軍事裝備以滿足擴充軍隊的需要,沒有實現全民總動員的能力,所以還沒有進行全民總動員。蘇聯企圖透過剛恢復的軍力,首先從西南方向開始收復失地,沒料到德軍也在這個方向集中了更強大的坦克裝甲力量準備進攻,超出了蘇軍進攻計劃中當面德軍的實力,導致蘇軍進攻兵力、兵器不足,以劣勢向強勢德軍進攻,在遭遇戰中,迅速失敗,引發了西南方向的新混亂,德軍順勢長驅直入。此時,英美援蘇的第二個協議還沒開始談,這個協議的援助量,佔整個援蘇物資的90%,可以說決定蘇德戰爭勝負的兩場關鍵性戰役,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都是在沒有任何外國援助情況下實現的,而不是德粉或美粉吹噓的,靠英美援助實現的。英美援助只是低限度的補充,有作用,卻不起關鍵性作用。

  • 9 # 島主說事

    1942年,德軍在南線發動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北線和中路的德軍幹什麼去了?這個問題提得很好,說明對當時斯大林格勒戰役有研究。實際上,1942年是蘇德雙方爭奪戰場主動權的關鍵一年,在戰場佈局上各有側重,尤其圍繞爭奪南線戰略資源上雙方几乎保持了一致。

    首先,在佈局1942年夏季作戰上,德軍重點在高加索,蘇軍重點在莫斯科

    從蘇德戰爭歷史程序看,1942年對於雙方是個爭奪戰場主動權之年。有些歷史愛好者提出,德軍為什麼不放棄勒熱夫的固守,如果集中南線和中線的兵力展開斯大林格勒戰役,蘇德戰場形勢肯定會發生奇蹟。

    實際上,就希特勒發動蘇德戰爭的目標來看,從佔領列寧格勒和莫斯科的政治企圖,到搶奪南線戰略資源的戰略轉移,說明德軍的閃擊戰是隨著戰場環境變化而不斷調整的。由於莫斯科戰役使閃擊戰首度遭到失利,也讓德軍第一次看到了補給不足和戰線太長的漏洞。從戰略上看,德軍選擇南下進攻高加索是正確的。

    但是,由於德軍採取的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打法,希特勒有意將中央集團軍群的70個師重兵部署在勒熱夫一帶固守,就是讓蘇軍有所顧忌,斯大林因此也只有調集預備隊在莫斯科方向展開防禦。當德軍在南線以A、B兩個戰鬥群展開藍色方案作戰行動時,蘇軍才緩過神來,要不是斯大林反應迅速,在斯大林格勒部署重兵展開決戰,德軍佔領高加索的企圖就差一點得逞。

    所以,從這個層面看,在1942年的戰略謀劃上,蘇德雙方都有側重點。只不過德軍採取了聲東擊西的戰術,當德軍開始進攻斯大林格勒時,蘇軍在這裡的防備並不充分,直到斯大林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才勉強阻止了德軍佔領這裡。

    其次,南線作戰展開後,德軍吃著碗裡看著鍋裡,守住了勒熱夫卻丟了斯大林格勒。

    與蘇軍集中兵力在斯大林格勒打阻擊戰不同,德軍在1942年的攻勢大有拿下高加索繼而北上莫斯科的樣子,其目的仍然是沿用1941年閃擊蘇聯時的打法,三路大軍同時進攻,讓蘇軍反應不過來。

    但是,德軍的這個打法有個缺陷,就是太分散兵力。從北線列寧格勒包圍戰看,從莫斯科戰役打響,進攻列寧格勒方向的裝甲部隊就全部派到了中線,到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北線的第4裝甲集團軍就在南線再也沒有回去過。而在中線,由於莫德爾第9集團軍不僅擔負固守勒熱夫-瑟喬夫卡及維亞濟馬防線的任務,還有牽制蘇軍中線部隊南下增援的任務,所以,莫德爾的作用是雙重的,其牽制作用大於防禦。

    在南線,德軍將南方集團軍群一分為二,進攻斯大林格勒的B集團軍群只是打援的,而進攻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才是1942年德軍的進攻重點,因為那裡有德軍急需的戰略資源。

    那麼,德軍在1942年的部署是否合理呢?如果將勒熱夫的兵力縮減一些增援南線如何?這也是許多二戰愛好者所疑惑的,即使在曼施坦因組建頓河叢集救援保盧斯時,德軍仍然往勒熱夫派出了多個裝甲師增援,卻沒有給曼施坦因一個裝甲師支援,這也是曼施坦因把救援失利的責任怪到希特勒頭上的原因。

    從德軍在1942年的一系列部署和指揮來看,還是沒有放棄全線打贏蘇軍的思想,所以,當蘇軍決心在斯大林格勒打一場大會戰時,一下子打破了德軍的部署,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不得不回防,勒熱夫的德軍又在蘇軍的不斷襲擾下自顧不暇,因為莫德爾撤離了勒熱夫,就會切斷北線和中線德軍的通道,那後果就非常嚴重。

    正因為德軍吃著碗裡看著鍋裡,1942年才使南線丟了第6集團軍,德軍為此還付出了150萬的兵力損失,差不多佔到東線德軍兵力的三分之一。而在北線和中線,因蘇軍的不斷反攻,並沒有取得什麼進展,僅莫德爾在1942年冬季在朱可夫的“火星行動”中有所收穫,但最終還是撤出了勒熱夫。

    第三,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轉折之戰,蘇軍贏在因勢利導借力打力。

    從題主提出的問題看,主要還是關心斯大林格勒戰場急需德軍增援時,為什麼中線和北線的德軍一點幫助都沒有?實際上,這與蘇軍及時調整戰略戰術有關。

    應該說,蘇軍對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重視是從1942年6月底才開始的,當時,蘇軍還沒意識到德軍要在南線展開一次這麼大規模的進攻行動,此時,曼施坦因在克里米亞取得大捷,列寧格勒也被德軍重重包圍,蘇軍在南北兩線都陷於僵持和深度防禦狀態,唯有中線剛取得莫斯科戰役勝利,部隊都在進行休整和補充。

    但是,1942年5月份,蘇西南方面軍因錯誤地估計戰場形勢,被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和保盧斯第6集團軍打了反擊,在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中失利,為德軍展開夏季攻勢創造了條件。6月28日,德軍展開藍色方案行動,前鋒直指斯大林格勒,蘇軍此時才發現德軍的企圖,於7月7日作出了在斯大林格勒展開反攻的重大決定,這才導致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

    從戰役程序看,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軍臨時決定展開的,如果按德軍的設想,高加索才應該是蘇軍的主戰場,因為德軍進攻斯大林格勒是為進攻高加索打掩護的。可德軍沒想到的是,因為斯大林格勒戰役,斯大林命令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秘密起草兩個作戰計劃,一個是在斯大林格勒展開一次大反攻,一個是在勒熱夫展開一次大反攻,這就是蘇德戰爭史上比較有名的“雙星計劃”,即“天王星”和“火星”計劃。

    所以,從蘇軍在1942年展開的一系列部署來看,斯大林就是充分利用了德軍兵力分散的漏洞,事先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戰略,先放保盧斯第6集團軍進來,然後再逐漸收攏包圍圈,蘇軍使用的就是因勢利導,借德軍的戰場漏洞為我所用。

    從上面分析看出,當斯大林格勒戰役打得正忙時,北線和中線德軍也沒閒著,只不過北線圍攻列寧格勒的德軍根本無力南下,中線莫德爾集團也在邊防禦邊戰鬥的狀態,甚至還在做著借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繼續進攻莫斯科的準備。但這些戰術動作到“雙星行動”展開後就沒有機會實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次去泰國自由行,6天的行程怎麼安排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