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未見過的世界
-
2 # 愛歷史的毛筆
《三國演義》是其實在知道歷史結果的情況下,演義過程的一本書。眾所周知,歷史上周瑜確實英年早逝,作者又打算突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此時的諸葛亮初出茅廬,那就需要有個人來襯托,作者選中了周瑜,活得久的人才是勝利者,能力上碾壓襯托諸葛亮。遇到司馬懿時,諸葛亮也不再是初出茅廬的新人,這時小說需要個和諸葛亮旗鼓相當的人,縱觀歷史只有司馬懿了。
-
3 # 歷史湮滅的足跡
個人認為不論是諸葛亮戰勝周瑜,還是司馬懿最後戰勝諸葛亮,關鍵勝在對人心的揣度和人物本身的性格。
從論謀略、軍事才能、政治才能三人各有勝負。
從謀慮上諸葛亮尚未出山便三分天下,從舌戰群儒到草船借箭,再到智算華容道、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等似乎是一切盡在掌握之中。雖然從赤壁之戰到設計打黃蓋其實可以看出周瑜謀略上也很厲害,但他想到的諸葛亮想到了,他沒有想到的諸葛亮也想到了。再看諸葛亮對司馬懿,從空城計再到“死諸葛嚇退活仲達”。“神機妙算”四個字諸葛亮確實當之無愧。因此,從謀略上講,個人認為諸葛亮更勝一籌。
從軍事才能上周瑜是東吳的第一名將,他輔佐孫策藉助兩千兵力就拿下整個東吳,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軍才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勢。在壁之戰之後又大破曹軍於夷陵城下,奪取荊州重鎮江陵。為了東吳立下了汗馬功勞。
再看諸葛亮,其實諸葛亮在劉備在位期間基本上都是在後方出謀劃策,基本上沒有領兵打仗。舌戰群儒說服東吳聯合抗曹也好,三氣周瑜也好都是在謀略上取勝的,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後才真正的領兵打仗,就是北伐中原了,然而最後還是由於糧草問題最終以失敗告終。
《三國志》評價諸葛亮“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最後看司馬懿,從智擒孟達到平定遼東再到對陣五丈原熬死諸葛亮最後戰勝東吳,司馬懿為魏國立下了蓋世功勳。但他主要軍事才能還是在東漢末年周瑜和諸葛亮都不在的時候發得以發揮的。
所以從軍事才能上看,個人認為周瑜略勝一籌。
從政治上諸葛亮執政期間廉政建設,諸葛亮在蜀漢上層創造了一個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圍,蜀國官員以諸葛亮為榜樣;制定法律,諸葛亮立法公開、執法公平,有異於同時代封建的法。
司馬懿在魏明帝大修宮室之際他也加以勸諫,魏明帝駕崩後他奏請罷修宮室,雕玩物之人力,節用務農,使天下欣賴。司馬懿賞識人才,從寒門中提拔了鄧艾、王基、州泰等人才為魏國的治理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以上可以看出其實三位在自己的領域各有建設,不存在誰一定比誰強之說。
周瑜敗給諸葛亮原由周瑜之所以輸給諸葛亮,一方面是在謀略方面確實比不上諸葛亮,上面已經降到論謀略諸葛亮當屬第一,其次周瑜雖然帶兵打仗很厲害,但他氣度非常小,善妒。正是因為諸葛亮瞭解這一點才有計可施,一次又一次從心裡上打擊周瑜的自尊心,最後導致周瑜被氣死。
司馬懿戰勝諸葛亮原由再看司馬懿,諸葛亮北伐中原,遠道而來 舟車勞頓 糧草有限 ,只有速戰速決才能取勝。司馬懿充分了解諸葛亮的這一心理狀態,所以始終堅守不出。為了逼迫司馬懿應戰,諸葛亮設計給司馬懿送女人衣服 侮辱司馬懿 以此激將法逼迫司馬懿出戰,但結果還是失敗了。試想如果物件換做是周瑜,可能早就氣的出戰了。
這一點充分體現了司馬懿的隱忍的特點。他也是靠這一點走到最後的。
總結:諸葛亮雖精明能,但由於事必親為太過操勞導致早早去世;周瑜雖英明神武但氣量太小、太過自傲反而害了自己;司馬懿雖然謀略不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軍事上也略輸周瑜,但他善讀人心、懂得審時度勢、善於隱忍最終走到了最後,也活的最久。與其說是因為技不如人而失敗,倒不如說是敗給了自己的性格。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
回覆列表
我們可以先來分析一下週瑜是個什麼樣的人?
周瑜,是被《三國演義》黑的最慘的一位人物,但他真實的存在卻滿足了當時古人的一切審美條件,在地位上,他是當時的吳國大都督,當時的最高軍事長官,33歲之際就獲得了別人窮盡一生甚至幾代人都難以企及的地位。在容貌才華上,他“羽扇綸巾,雄姿英發”,歷史記載他“性度恢廓,大率得人”,三國志評價他“建獨斷之名,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在當時他是所有男性的完美體,不僅如此,他還精通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年得志,風度可人,這樣一位近乎於沒有瑕疵的人為什麼會屢屢被諸葛亮算計?實則並不是如此,正史上並沒有記載周瑜被諸葛亮氣死,周瑜也並不如三國中所說那般心胸狹隘,二者之間只是立場不同,周瑜想讓諸葛亮加入吳國,而諸葛亮也想讓周瑜加入蜀國,二者的惺惺相惜,奈何立場的不同造就了二人的針鋒相對,並不是說諸葛亮的計謀對周瑜有效,而是周瑜在其不損害吳國的利益下,知其為而不為,因為周瑜身體狀況日漸不佳,他需要為吳國造就一個盟友而不是對手。
我們再來看看司馬懿,把背景倒放回東漢末年,出身於大家族的司馬懿,因為博學洽聞,服膺儒教而聞名,他是當時有名的年輕俊傑,當時品評人物的崔琰,楊俊都給予他很高的評價,並且最開始他拒絕了曹操,曹洪的徵召,顯出了不入官場,不圖名利的形象,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你很難把他與最後醉心於計謀權術的司馬懿聯絡起來。
曹操當時發現了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他告訴他兒子曹丕,以後如果不能控制司馬懿,就找個機會把他殺掉,否則後患無窮。但這個機會一直沒有,曹丕也沒有想有,司馬懿卻把曹操和一幫重臣都熬死了,他把握機會的時候到了,他在日益收攏的人心,提高了威望,採取了一系列的權謀。從這裡可以看出司馬懿的心思及其縝密,常人難以望其項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面對諸葛亮的時候,連“巾幗女衣”的羞辱都能忍受,在古時這是對士大夫最大的羞辱,何況是諸葛亮的其他手段,因為他明確知道他想要的,能屈能伸。何況歷史當中諸葛亮並不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他是很出色的政治家,但在面對有一定軍事才能的司馬懿,始終是跨不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