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戰略論
-
2 # HannibalLecter
這肯定是假的。
因為作為歐洲人的蘇聯人的主食不是飯糰,而是麵包黃油。連東亞戰場的國軍的主食也不是飯“團”,而是米麵饅頭。小日本鬼子的後勤補給才提供飯糰。
二戰蘇軍的糧食後勤供應主要是分一下一些種類,主食是麵粉,麵包,餅乾,土豆。
脂肪和蛋白質補充依靠魚類,肉類,禽蛋,奶。此外還有酒,糖果,香菸,咖啡,茶。
麵粉,肉類,菸酒這些依靠後方工農業生產了補給,而魚肉蔬菜等也可以透過前線獵獲。但是主食主要還是依靠供應。
列寧格勒戰役期間,城內的糧食倉庫被炸燬,冰河後勤線一度被阻斷,吃糧成了大問題:俄華人的食物是黃油,麵包,肉,酒,而穀物麵包自然是經濟高效的主食。
麵包的配給有嚴格的標準,在夏季, 體力勞動者每天可以獲得800克。這個還好,如果要找個參照的話,800克雞蛋大概是20個。但是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每天。
也就是說重體力勞動者,戰士一頓的飯量是七個雞蛋那麼重的麵包。七個雞蛋掂在手上是沒多少重量的,這個攝取和消耗就不成正比了。
除了重體力勞動者,其他文職、無業人員每天400克麵包。400克分三頓,一頓是一百多克。也就是二兩。“老闆,來二兩小面!”
其實夏季的配給基本上不會把人餓死。然而進入冬天之後,問題嚴重了——市民,體力勞動者250克,其餘人等125克。 一頓一兩。這個和題目裡說的飯糰的重量就差不多了。
軍隊裡一線戰鬥人員每日500克、其餘兵員每日300克。
也就是說只有作戰軍人能保證基本的食物供應,但是這供應比起巨大的體能消耗又杯水車薪。而市民最少一頓不到50克,就很可怕了。
而且當時拿到手的麵包並不是純小麥做的麵包而是加了各種“新增劑”的,包括鋸末,印鈔廠廢棄鋸末,這些東西吃下去不但沒有營養,提供不了能量,反而還會引起便秘,消化不良。
就是這樣,在大量百姓死亡之後,蘇聯人守住了他們的城市。並最終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遠離戰爭,珍愛和平。
-
3 # 漩渦鳴人yy
假的,不過你說的確實也是貼切。
前蘇聯人不吃飯糰,這是常識,在衛國戰爭期間,當時前蘇聯主要的軍糧還是黑麵包,當然,他們吃的黑麵包跟我們現在吃的那個黑麵包差別挺大的,這個麵包並沒有經過精挑細選的篩選,所以它的顆粒比較粗糙,難以下嚥,而且這個麵包為了能夠滿足前線巨大的需求,當然自己產量本身就低呀,所以加了一些其他的佐料進去,比如說木頭卸沙子或者是一些……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吃不了的東西。
列寧格勒保衛戰打得時間很長,其中最艱難的當然是第一個冬天。那個時候並沒有考慮到德華人進攻會如此之快,並且對列寧格瞭如同鐵桶一般密密麻麻的把他包圍起來,但是列寧格勒這個地方必須得守住,守不住北線就結束了他的戰爭意義,那麼北線的軍隊將會直接抽調到中線或者是南線戰場。
所以必須要死守死守那當然是需要吃糧食的,但是列寧格勒內部還有100多萬的居民啊,這個時候。為了能夠保證列寧格勒能守得住列寧格勒,城市內部出現了令人慘不忍睹的慘烈場面。
工人或者是前線計程車兵可以分得250克麵包啊,這個是定量,無論什麼時候都沒有超過這個底線,但是在城市內部的老百姓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最低的時候一人發的麵包不足50克,50克是什麼概念?你在超市裡面買了一個小麵包,重量都有可能比他重!你一天就吃這個小麵包,而且持續將近一個多月。
這個小麵包,還不像你手裡買的那麼精良,這個小麵包是粗糙的,而且裡面還摻雜著各種各樣你想不到的佐料,吃起來那當然沒有味道,而且很有可能會出現腸胃不適。
根據列寧格勒戰役倖存者的回憶,每天早上醒過來,你最需要慶幸的你就是沒有被餓死。當然,行走在路上經常會看見一些倒在地上再也醒不來的人,他們都是被活生生餓暈的人們,沒有力氣去管這些已經餓暈了,倒在路上的人因為自己很有可能在搬運他們的途中也被餓暈過去,到了災荒最要緊的一段時間,那個時候地面上的屍體都已經沒人去清理了,所有人都祈求著自己能夠自保。
遠離戰爭,珍愛和平,這是一個看了無數悲慘戰爭記錄的人所能得出的一個結論。
回覆列表
確實是真實存在的,1941年列寧格勒的人口超過了200萬,但是城內卻並沒有儲存足夠的食物,原因是當時形勢下,列寧格勒幾乎可以肯定是必然失陷的,所以蘇聯並沒有向列寧格勒輸送大量的物資和補給,反而是迅速的開展了列寧格勒的疏散工作,大量的技術工人和機械裝置、原材料運出列寧格勒,誰也沒成想希特勒突然決定不進攻了,改圍困了,此時蘇聯已經來不及向列寧格勒輸送大量補給了,列寧格勒已經被包圍了。
城內儲存的少量原料和食物很快消耗光了,為了維持這個工業化城市裡上百萬市民和幾十萬軍隊的生存,蘇聯不得不透過空運向列寧格勒輸送補給,此外利用一些小型船隻在夜間偷渡拉多加湖也能向城裡輸送一些補給,但是這些都是杯水車薪,根本不能滿足列寧格勒最低限度的需求。11月14日到28日間,列寧格勒只得到了1200噸食物,平均每天只有86噸。這個數字和一年後德國空軍運入斯大林格勒包圍圈裡的相同,這點即便對於25萬包圍圈裡的德軍來說也是不夠的,不得不透過大量殺馬來提供食物,而列寧格勒的人口是斯大林格勒德軍的十倍,足見列寧格勒的食物缺口有多麼巨大,隨時而來的是前所未有的飢餓。
最困難的時候,列寧格勒裡一名工人每天的麵包配給量是250克,也就是薄薄的五片面包。要知道這些工人要從事是體力勞動,其他不從事體力勞動的管理人員和家屬只能獲得125克。即使是在前線計程車兵也無法得到足量的食物,他們的口糧只有正常供給的一半,後勤和指揮部人員則只能得到三分之一。
這一情況直到冬季到來拉多加湖結冰後才得到了一些改善,蘇軍在結冰的拉多加湖上開闢了一條冰上公路,隨後又鋪設了一條鐵路,每天可以將4000到5000噸物資運入城內。但是運輸的主要還是武器彈藥和軍工生產原料(80%),食物被排在了最後,這座城市仍舊充滿了飢餓。蘇聯有關方面的資料統計,長達900天的圍困中,由於缺乏食物和寒冷的原因,列寧格勒的死亡人數達到了60萬到70萬人。從一方面可以看出,列寧格勒的勝利是多麼的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