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鍾文整脊康復

    在骨質損傷 關節勞損的病症中,除了會出現骨質的損傷外,也會造成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出現撕裂 勞損 炎症刺激等各種損傷,而這類損傷如果沒有處理好,即使透過治療後疼痛症狀緩解,陳舊性的軟組織損傷也會影響正常的活動,特別是在氣溫氣壓溼度變化時,受損的軟組織比正常的軟組織會敏感很多,這時候就容易誘發區域性軟組織出現收縮痙攣引起血液迴圈障礙 關節壓力增大 活動受限等情況,造成疼痛不適,另外,由於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損傷後肌肉力量下降,關節穩定性下降,造成創傷性關節炎,也會出現炎症反覆發作的問題。

  • 2 #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曾經有過下肢骨折的病人,往往是在走路的時候或者是下垂下肢時間比較久的情況下,肢體遠端、尤其是足部會變得特別的腫,而且顏色會有明顯的青紫,有的時候患者並不會感覺到特別的疼痛,而是覺得有明顯的發脹,然而也會影響患者的心情比較害怕,會出現其他的問題。這種情況主要是骨折以後導致了下肢血液迴圈的不暢導致的。

    其實這種問題給大家解釋起來,比較形象的是我們家裡的供水與排水系統。我們身體的動脈就相當於是我們家庭裡的供水系統,而我們身體裡的靜脈就相當於是我們家庭裡的回水系統。

    動脈將身體需要的養分和氧氣輸入到身體的各個重要器官和組織,之後我們的身體在透過靜脈系統將二氧化碳和廢物帶走,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健康的迴圈。

    而骨折的時候,尤其是粉碎骨折的時候損傷的可不僅僅是患者的骨骼、在骨骼周邊的肌肉、血管,甚至神經都有可能受到損害。損傷到小的動脈或者是靜脈血管,可以不予以處置,如果損傷到大的動脈,患者的肢體會出現缺血,有可能發生壞死,是必須要急診進行手術處理的。(下圖就是以小腿骨折為例演示在骨折以後骨骼周邊會出現什麼樣的病理改變。)

    而有的時候,對於粉碎性骨折患者來說,可能還要經歷手術的打擊,手術的切口、手術對於軟組織的剝離,在手術過程當中復位的時候對軟組織、骨骼的刺激,等都會對血液迴圈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一些細小的靜脈血管,可能就在手術的過程當中被切斷了,但是大家也要明確,這是為了恢復骨骼結構,將來不影響患者的功能,而做出的一點犧牲,可不是醫生故意要將患者骨骼周邊的血管切斷,我們在手術當中還要特別注意保護這些細小的血管。

    這種對於迴圈的損害,恢復起來的時間是比較慢的。

    看到這裡大家再回憶一下,剛才謝醫生提到的供水與排水系統,那麼當小的靜脈,也就是回水系統受到損害以後,流經動脈的血液進入靜脈系統後,不能正常的透過迴流系統迴心,那麼是不是就會造成靜脈內血液的淤積?而這種淤積會導致血管淨水壓的增加,於是就會導致周邊軟組織腫脹,而在行走的時候和下垂下肢的時候,受到重力的影響這種滲出會更加的明顯,於是就會出現題主所說的情況,肢體的遠端會出現明顯的腫脹,而且會有明顯的顏色的改變,這是由於淤血導致的。

    如果大家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來談一談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首先要跟有這種情況的患者說出現這種情況千萬別害怕,這種迴圈的不暢不是一直會這樣的。靜脈系統有一個特別大的優點,就是當發生迴圈不暢的時候,會形成側枝,我們稱之為側枝迴圈的建立。這種情況就如同一條河流的主幹被堵塞了那麼其他的小支流就會慢慢起作用一樣。

    既然我們明白了這是由於迴流不暢導致的,那我們就要想辦法增加靜脈的迴流,要想辦法儘量快的促進側支迴圈的建立,具體主要有以下幾種辦法:

    第一、踝泵。這個康復動作做起來特別的簡單,就是盡最大努力、最大幅度的屈伸患側肢體遠端的踝關節。這個動作就相當於我們做了一個泵的動作。這個動作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促進下肢的靜脈迴流,這樣就可以幫助患者減輕肢體遠端的腫脹,而且會促進下肢靜脈側支迴圈的建立,最重要的這個動作在促進血流速度加快的時候,也同時減輕了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機會。

    那麼具體要做多少次呢?原則上腫脹的越重、顏色青紫的越明顯,患者需要做的次數就要越多,一定要大於500次每天。如果在做這個動作,一開始的時候會有明顯的小腿前部肌肉的疼痛,那麼可以適當的減少次數,隨著身體適應的情況逐漸增加次數。

    第二,抬高下肢,寫到這裡的時候,謝醫生老師會寫到水往低處流,這個物理原理是也同樣適用於人體。具體要求是在骨折患者休息的時候要將患側的肢體抬高30度左右,這樣就會起到很好的促進靜脈迴流的作用,幫助患者減輕腫脹,減輕面板的色澤改變。

    第三,藥物。謝醫生的經驗當中,馬粟種子提取物在臨床上已經應用了將近15年以上,這種藥物對於緩解肢體的腫脹,促進靜脈迴流的形成有非常好的作用,而且對於痔瘡和靜脈血管瘤的患者也有一定的作用。價格不貴,而且在全國各大藥店都可以買到,一般我們建議患者每天口服兩片,要對時口服,也就是說間隔12小時口服一次。

    第四,堅持康復鍛鍊,千萬不要因為下垂下肢以後會出現腫脹,而停止了行走鍛鍊。很多的骨折患者因為出現了題主這樣的情況,就開始害怕行走會導致肢體遠端的問題,會影響骨折的癒合,於是又開始重新進入了臥床休息的階段。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對於側支迴圈的建立、骨骼的癒合,只有透過堅持的康復鍛鍊,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長時間的臥床反而會導致身體血流速度的下降、血管功能的減退、對於身體的心肺功能也有很大的影響,最重要的是血流減慢以後也會導致骨質疏鬆等其他的一些問題。這樣反而對於骨折的癒合是非常不好的。

    另外勞累的時候適當的熱水泡腳也可以幫助促進下肢經脈迴圈。

    總結

    當出現了行走以後肢體腫脹以及顏色改變以後,只有學會適應它,而且堅持康復,在休息的時候儘量的想辦法減輕這種情況,在來回的鍛鍊過程當中,血管才會得到最好的鍛鍊,這樣的症狀也就會慢慢的緩解,這是一種對於治療這種情況的正迴圈,而隨著側枝迴圈的建立,這種情況慢慢已經會消失了。在以往的經驗當中嚴重的粉碎性骨折一般要經歷12~18個月以上的時間,這種症狀才會慢慢的減輕。而且傷情越重,恢復的時間越慢,這與血管損傷的程度是有相關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培養客戶-中小企業營銷指導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