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
2 # 大明668
籍與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爭奪天下失敗,無顏見江東父老,自殺而死,很正常
-
3 # 減水書生
就戰爭博弈而言,項羽強在戰術,卻敗在了戰略。
所謂戰術,就是怎麼做的問題。就打仗而言,項羽不服輸,而且項羽也當真百戰百勝。攻佔殺伐,楚霸王是開了掛的亂世英雄,誰也不是對手。
所謂戰略,就是做什麼的問題。就捭闔天下而言,項羽就是一個莽撞少年,鬥不過老江湖的劉邦。
宰割天下,自讓霸王之位項羽自封西楚霸王,要效仿齊桓晉文,做天下諸侯的領袖。
但要當天下霸王、諸侯領袖,你不能只是齊桓晉文,你還得有最富的齊國和最大晉國。而項羽選擇了西楚之地,所謂衣錦要還鄉。這不僅是格局太小的問題,而是西楚之國支撐不了霸王的野心。
夫自淮北沛、陳、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輕,易發怒,地薄,寡於積聚。遠離中原文明的西楚之國,經濟不繁榮、農業不發達、人口不眾多。
更要命的是北接齊趙、東臨韓魏、南近九江、閩越,而東靠大海,比之四戰之國的韓地,當真好不到那裡去。
從成皋滎陽退下來的項羽軍團,想找個根據地都找不到,因為劉邦從成皋滎陽攻殺過來,韓信從齊國佔了彭城,彭越和英布也是一南一北的圍了過來,此時的楚霸王想跳海都跳不成,當真是無路可走,只能硬著頭皮、垓下決戰,而後烏江自刎。
先田後劉,錯失了最佳戰機楚霸王剛分封完十八路諸侯,算上自己是十九路。
這些諸侯立即跳出來,個個不服,你項羽宰割的山河不算數,我們要武力論雄長、自己定疆界。所以,齊地、趙地、秦地,全打了起來。
而鬧得最兇的就是劉邦和田榮。
楚霸王不是秦始皇,西楚國不是秦戰國,沒有實力四面出擊,所以必須得選一個。
結果,項羽又犯了戰略錯誤,他選了齊國田榮,帶著楚國大軍在齊地從公元前206年8月打到公元前205年3月,是把齊國打得焦土一片,但有啥用?劉邦還定三秦,馬上兵出函谷關,糾結了56萬諸侯大軍,一下就佔了彭城。
你就說吧,西楚國稍微好一點兒,也不會那麼容易就把首都給丟了。
然後,項羽趕緊千里奔襲、回兵彭城,一戰就是三萬幹五十六萬,楚霸王當真是開了掛、改了程式碼的英雄,仗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怎麼打仗都能打勝仗。
但為時已晚,還定三秦的劉邦已經做大做強,他有千里關中,給他提供兵源糧草;他有韓信曹參,幫他攻佔殺伐;他有天下諸侯,助他亂世博弈。
死盯成皋,錯失了整個天下青春猛少年跟老江湖的區別,就是一個要下定決心,一個要看能不能多幾個選項。
劉邦就是老江湖,一邊咬著牙跟項羽在成皋滎陽這裡打著,一邊下了血本的開拓北方戰場,韓信軍團橫掃魏、代、趙、齊。天下之大,漢王劉邦已經佔了三分之二,你項羽還怎麼較量?
項羽就是青春猛少年,他只有決心、只講正面剛,就定死在了成皋滎陽之戰,往死裡打、非要把劉邦打死在成皋滎陽。
當然,你會說項羽也去聯合張耳了,也去聯合齊國了,還去勾結韓信了,他在戰場之外也有動作。但項羽的動作太輕了,劉邦是下了血本的動作,而項羽就是淺嘗輒止。
都去趙國了,結果劉邦把趙國平定了,項羽的騎兵就是去看了看。都聯絡齊國了,劉邦不僅遊說下了齊國,而且遊說都不要了,直接打下來了,而項羽呢?
待得龍且20萬楚軍,被韓信團滅,項羽害怕了,所以趕緊鴻溝議和,跟劉邦中分天下。
但是,此時的劉邦又豈能婦人之仁?成皋滎陽前線又得了蕭何的關中補給,韓信的齊國兵團已經南下,九江王英布已經收復了九江國而且兵至西楚國,彭越的梁國軍團就愁沒仗打了,劉邦想不打,這些英雄也不幹啊。
所以,最終決戰垓下之戰,是劉邦集團和天下諸侯70萬大軍,火併了項羽的10萬殘兵,楚霸王只能烏江自刎了。
楚霸王確實很厲害,很勇猛,也很努力,但選擇比努力各重要。戰略就是選擇,他在戰略問題上屢屢犯錯,到最後只能自嘗苦果。
-
4 # 墨墨澤遠
自古以來,都是成王敗寇,所以我從來都很意外項羽在歷史上民眾間的評價基本偏正面。這裡面有很多值得玩味的東西。
回覆列表
其實這個問題,千百年來已有無數答案,烏江是項羽輝煌到落幕的終點,項羽是一個悲劇英雄,縱使失敗自刎了,他身上的閃光點英雄氣概也一直是我敬佩的。
1.項羽當年烏江自刎的地點是烏江亭,位於今安徽省和縣東北的烏江浦。
2.項羽是一個才能出眾的軍事家,他武力高強,在推翻秦朝的過程,經過破釜沉舟的“鉅鹿之戰”消滅了秦朝的主力部隊和有生力量。在他領導下的楚軍,正面突破時勇猛無比,鮮有敵手。可是勝利者終歸是要比他技高一籌的,再厲害的人,也有弱點,而項羽的弱點,正是劉邦的擅長之處。
3.雖然一開始劉邦在與項羽的正面交鋒中屢戰屢敗,損兵折將,可是劉邦卻是越敗越強,他懂得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知人善任。後來項羽越勝越弱,最終劉邦乘勝追擊,項羽在後期一直處於被動地位。
4.終於項羽無處可逃,他在最後一刻笑道:上天既然要滅亡我,我為什麼還要渡江呢?項羽最終因為無臉面見江東父老而自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早點結束這一混亂的、民不聊生的局面。
5.項羽在垓下失敗,虞姬先一步而去,坐下烏騅馬可能感覺到英雄陌路,不願獨自活著,也投江去了。自刎其實是正確的,即使不自刎,又有什麼意義?項羽不會勝利,他大勢已去,即使回去,也只是再失敗一次而已。項羽平定叛亂的時候,每征服一個城池,就大肆殺戮,他的部隊陷入了無休止的戰爭泥潭,已經失去了民心。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項羽前期高舉義旗,推翻暴秦,得到的全天下的支援,所以他能成功。可是在後面坑殺了數十萬秦軍降卒,已經到了殘暴不仁的地步,可以不坑殺,解散這些人,讓他們回家,讓他們不再拉起武器就好了。還有殺秦王子嬰,火燒阿房宮等等,這些做法已經失去了民心。相反劉邦入關中的表現,秋毫無犯,與老百姓約法三章,得到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