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筆從戎,顧名思義,放下筆去參軍,一般指指文人從軍,出自《後漢書·班超傳》。
原文如下: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少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翻譯現代文大致意思是:東漢班超家境窮困,在官府做抄寫工作,曾經擲筆長嘆說,大丈夫應當在邊疆為國立功,像傅介子、張騫一樣,哪能老在筆硯之間討生活呢!後被人取笑,班超反駁:庸人怎麼能瞭解壯士的志向。容易讓人想起《陳涉世家》裡的陳勝說過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兩者的情景很像哦。
班超從軍後,他在西域活動長達31年,平定內亂,外御強敵,為保護西域的安全,絲綢之路的暢通,以及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班超以36人出西域為始,以西域五十餘國全部歸附而終,實現了投筆從戎的願望,顯示了他傑出的軍事才能,官封定遠侯。特別是他“以夷制夷”的策略,為後來的統治者用兵邊疆提供了寶貴的借鑑之處,在中國戰爭史佔有重要地位。因此,班超成為東漢時期軍事家、外交家。
投筆從戎,顧名思義,放下筆去參軍,一般指指文人從軍,出自《後漢書·班超傳》。
原文如下: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少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翻譯現代文大致意思是:東漢班超家境窮困,在官府做抄寫工作,曾經擲筆長嘆說,大丈夫應當在邊疆為國立功,像傅介子、張騫一樣,哪能老在筆硯之間討生活呢!後被人取笑,班超反駁:庸人怎麼能瞭解壯士的志向。容易讓人想起《陳涉世家》裡的陳勝說過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兩者的情景很像哦。
班超從軍後,他在西域活動長達31年,平定內亂,外御強敵,為保護西域的安全,絲綢之路的暢通,以及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班超以36人出西域為始,以西域五十餘國全部歸附而終,實現了投筆從戎的願望,顯示了他傑出的軍事才能,官封定遠侯。特別是他“以夷制夷”的策略,為後來的統治者用兵邊疆提供了寶貴的借鑑之處,在中國戰爭史佔有重要地位。因此,班超成為東漢時期軍事家、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