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猴子的吃貨救兵
-
2 # 孫子李兵解讀
健力寶於1984年誕生,經過創始人李經緯一系列高明的體育營銷之後,健力寶成為當時飲料市場的領頭羊。到1997年,健力寶發展到鼎盛時期,在產量、總產值、銷售收入和稅利四項均排名中國飲料行業第一,集團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而在當時,娃哈哈的銷售額還不及健力寶一半。據說,在最緊俏的時候,三水到處是全國各地前來拉貨的卡車,有時一車皮健力寶的批條甚至被炒到2萬元。
可是輝煌來得快去得也快。隨著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兩樂”相繼進入中國市場,以及新進中國產飲料不斷湧現,健力寶的上升勢頭開始放緩。1997年起,儘管每年廣告費仍在億元之巨,健力寶銷售增勢出現停滯。1999年起,產銷下滑速度加快,健力寶內部多年累積的體制及管理問題也日益突出。
現在看來,健力寶衰敗的原因有三:改制困局、管理混亂、盲目多元化。
1997 年,H 股上市、管理層購買股份被三水市政府否決。
1998 年政府收緊健力寶資金管理權。
1999 年,三水市政府換屆,一批與李經緯熟悉的老官員退休。管理團隊提出4.5 億元MBO 方案被三水市政府否決。
2002 年,三水市政府向浙江國投轉讓健力寶75%的股權,作價3.38 億元。健力寶進入張海時代。
2004 年,北京匯中天恆受讓張海、祝維沙和葉紅漢股權,間接持有91.1%股權。政府查封公司賬戶,成立健力寶貿易公司。
2005 年10 月,統一集團收購健力寶貿易公司,獲得健力寶品牌。
2002 年李經緯人大代表職務被免。2011 年廣東省佛山法院判定李經緯貪汙,有期徒刑15 年、並沒收個人財產15 萬元。
管理混亂健力寶由李經緯一手創立,長期以來李經緯集董事長與總經理於一身。敏銳的頭腦和良好的市場感覺給這個企業在發展初期帶來巨大的好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公司一直沒有完成現代化的組織機構建設,主要高管是跟隨李經緯創業的元老,後續團隊培養缺失。後期健力寶營銷、市場推廣落後都與此有關。同時,當地政府為完成就業率,要求健力寶員工必須三水人佔到45%。政府安插人事,裙帶關係盛行。2002-2005 年間股權不斷變更,管理缺位,企業內部完全失控。
盲目多元化80 年代奇蹟的崛起帶來了信心的急劇膨脹。李經緯開始一系列的多元化投資,涉及地產、醫藥、快餐、體育服裝、汽車維修、酒店、證券、旅遊、媒體等等。舉債10 億元在廣州建設39 層的健力寶大廈。因缺少資金,健力寶被“兩樂”在品牌上、渠道上戰略絞殺,後繼營銷推廣乏力。
2002年李經緯退出健力寶後,繼任者張海放手一搏,推出新品牌“第五季”。2002年5月第五季上市,以3100萬元世界盃廣告套餐一炮打響知名度,“沒有料就不要裝酷”,一上市便冠上了標王的榮譽。2002年底“第五季”聯姻日本流行歌壇天后濱崎步作為形象代言人,首開國內飲料品牌啟用亞洲娛樂巨星代言的先河。
“第五季”在世界盃後,以“資本”換來了急速飈升的知名度,但隨後的市場表現卻換來了一片批判之聲。
從2002年6月推出“第五季”品牌以後,整個2002年“第五季”的銷售額僅有3個億,僅相當於一個區域性飲料品牌的年銷售額。
“第五季”的失誤:產品線過寬,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敗筆。“第五季”涵蓋了水、果汁、茶和碳酸飲料四大類,達30多個品種,幾乎覆蓋了現有市場上流行的大部分飲料品種。
在沒有通路優勢的條件下,“第五季”要用一個“酷”的概念通吃所有四大類飲料市場,其出發點似乎過於烏托邦,因為水市場、果汁市場、茶市場、碳酸飲料市場已經存在眾多強勁品牌。營銷組合不夠集中,是健力寶此次沒有雄起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第五季的失敗,使健力寶再也沒有翻身的能力了。
2005年,隨著張海的鋃鐺入獄,健力寶也被推向了崩潰的邊緣。隨後廣東三水市政府再次出面尋找新買家,並於2005年10月與統一集團簽訂了收購合約,直至2007年臺灣統一集團正式入主健力寶。在統一龐大的飲料版圖中,健力寶只在不起眼的一隅發揮著餘熱,早年的“東方魔水”已被稀釋得沒有了時代的痕跡。
2013年4月22日,健力寶創始人李經緯辭別人世。李經緯沒有成為另一個褚時健,他建立了健力寶,卻沒能看著健力寶再次輝煌。
-
3 # 白先生的王女士
曾屬於中國的民族傳奇——東方魔水
健力寶這個名字我相信華人都很熟悉,在1984年,這一年又很多標杆性的企業如“聯想,海爾,萬科”等公司相繼創辦,而在這一年,最耀眼的還數健力寶,當時的任廠長的李經緯把目光看向了23屆奧運會,他將東方魔水送到足聯的會議上,透過一系列的操作,將200箱健力寶送上了亞足聯的會議上,引起了會議上會者及媒體的關注,從此“健力寶”便一戰成名,銷量過億。
可是輝煌來的快去的也快,可口可樂進入中國,新飲料的進入導致對健力寶的排擠,使得他一蹶不振,出現了銷售停滯,再後來,內部積累的體制及管理問題日益突出,使健力寶成為一個內部個人控制的企業,隨後公司便被其他公司收購,中國再無健力寶。
回覆列表
道聽途說是因為一個張姓氣功師導致的。
但那些和產品沒關係,說說作為消費者感受吧。
但作為熱衷於飲料的消費者,而且還是有強迫症狀的“支援國貨”消費者,我很少買健力寶,反而是“崇洋媚外”了,買的是百事可樂(之前喜歡可口可樂,因為拉環的原因選擇了百事可樂)。
之所以這樣,原因很簡單,是定價。我所見的聽裝健力寶價格最低的是3元,還有3.5元、4元的,都是在超市購買不是特殊銷售場所,價格高出同類產品近乎一倍是什麼樣的自信?這種忽視市場的自信,是衰敗的根本原因。
別用“鹼性電解質運動飲料”和碳酸飲料成本不一樣等問題找藉口。
似乎今年年初在超市看到2.5元的了,不知道是價格調整了,還是處理快過期產品,這是個好現象,但還不夠!
如果健力寶明天和可樂一個價格,那麼我肯定再也不喝可樂,只喝健力寶(我想肯定有和我一樣病態的,哈哈),消費者都這樣了,健力寶的董事,股東,幹事的你們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