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0
回覆列表
  • 1 # Rockoi

    大部分的龜友友都有過龜缸爆藻這方面的經歷,哪些藻類有益哪些又有害呢?如何解決並避免再次復發呢?下面將個人的幾點見解與大家分享。

    藻類的成因主要是由水中的過剩營養物質所引起的,也就是水質過肥。大多數龜缸生長藻類的主要原因是:營養物質、氮、磷和有機碳是過盛造成的,這些過剩營養物質超過了水體和過濾系統的自淨能力,同時也為藻類的生長創造了舒適的環境。因為烏龜吃的多,排洩多再加上餵食殘餘很容易造成龜缸富營養化,更容易引起爆藻。

    那麼龜缸內的藻類都有哪些種類?

    那些綠色的、褐色的、黑色的藻類,那些是有益的,那些必須去除呢?是不是褐色的就不好,綠色的就一定最佳呢?下文將逐個介紹。

    1.底棲矽藻——這種褐色擦還是不擦? 如果光線暗,缸壁上會率先長出褐色的底棲矽藻,這種藻在顯微鏡下單體呈長橢圓型——經常被稱為“褐藻”,但其實不是的。它除了不太好看,並沒有害處,初生的底棲矽藻是一層膜,也很容易擦去。個人的意見是最好先別擦,可以暫時留它一留。因為褐色的底棲矽藻時間長了以後也會變綠,或長出綠色的藻類來。2.綠水

    綠水又稱水華或藻華,通常是單細胞綠藻(如小球藻)過度繁衍所造成的景象,這種藻類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水中累積有過量硝酸鹽及磷酸鹽之故,其繁殖力相當快速,能在理想光環境及營養環境中,只需半天時間,即可由一個小球藻細胞,繁衍出幾兆個細胞來,使清澈的水,立即轉為綠色。

    綠水的出現不會釀成大害,因為綠藻可以吸收氨(銨)為氮肥,所以不用擔心。不少龜友特別喜歡綠水養龜,經常會在龜缸先培養出綠水,以預防養殖初期,發生氨的毒害反應。綠水雖然形成得快,但它消失得也快。只要做到勤換水,暫時不喂龜,使硝酸鹽及磷酸鹽的來源完全斷絕,即可能使它消失於無形。

    另外,使用紫外線殺菌燈處理綠水,也可以有效控制,但要徹底解決這問題,還是以水中不能累積過量硝酸鹽及磷酸鹽才行,否則很容易又會再度滋生。

    3.膜狀綠色藻——這個很難除!!!

    在Sunny良好的條件下,龜缸壁上有可能萌發出淺淺的嫩綠色,非常好看。 這種藻一般被稱為綠苔。時間長了,嫩綠色會變成老綠色、蒼綠色、墨綠色,而且一塊一塊一片一片,有的長厚了還會結成痂。這種綠藻長勢很快,而且附著力非常強,很難擦除——特別是在表面不很光滑的缸壁上,邊角處不動用硬刷或鋼絲球是不行的。特別是那層厚痂,直如水垢,即不美觀,時間久了,腐爛的膜狀綠藻會影響水質,所以一定要及時擦去。

    膜狀藻主要為藍綠藻種類,通常生長在水草葉片、石頭、缸壁或底砂表面上,其顏色常為藍綠色,偶而為黑、紫或棕色。最容易在水族缸設定之初出現,或換水頻率過高的水族缸也較易產生。它們特別具有危險性,因為它們生長速度非常驚人,而且會形成一層薄膜,抑制水草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使水草生長不良。

    這種藻類在硬度較高的水域較易發生,比一般藻類更能耐高水溫,其生命力及繁殖力相當旺盛,最好用銀行卡,鋼絲球之類去除!

    3.點狀綠藻—— 必除!

    有時候缸壁上、曬臺上會長出一點點,一簇簇的綠斑,一開始是深綠色的,時間長了以後有的會變成黑色,並長出黑絲來,看上去就像黴斑。有的雖不會變黑,但結連成片,弄得缸壁斑駁很不好看。這種藻不好看,也沒什麼用處,擦掉最好。

    4.黑毛藻——最討厭

    黑毛藻是種害藻,即難看,也無用。水榕的葉子上很容易滋生這種玩意兒,而且會長得很長,一叢一叢的。

    5.青皮——必除

    光線強的時候,缸壁上有時會長出一層層的,厚膜一樣的成片綠藻,厚到一定程度時,會自動捲起脫落,用手一揭就能揭下一片來。這就是“青皮”。

    青皮是一種低等藍藻,富含膠質。所以會得到很快的蔓延。腐敗和死亡的青皮會散發出一股腥氣,而且爛藻會汙染水質。所以青皮也在必清之列。

    6.絲狀藻

    有時缸中會蔓延出成片的絲狀的藻類,單枝很細,在水中的時候肉眼幾乎看不到。但能看到凝結在上面的氣泡。這種絲狀的藻還會漂浮在水面上,除之不盡!

      絲狀藻通常屬於綠藻種類,主要附著生長在水草葉片及石頭上,它們的生長條件與水草幾乎相同,很容易在水草缸生長。絲狀藻形成的原因,大部分都是附著於水草葉片入侵的,真正屬於水族缸自生的反而比較少,所以在栽培新水草之前,要特別注意。另外,換水次數太少,使水族缸累積過多的硝酸鹽及磷酸鹽,將會加速絲狀藻的繁殖速度,若光線太強或施肥過量,更會助長這種趨勢。

    處理絲狀藻需要撈取或放養藻食性動物,如黑殼蝦。另外,勤換水,藉以稀釋過剩營養鹽的濃度,則是抑制其繼續擴散的有效方法。

    6.附著性短絨藻——好看而且好吃

    大家都喜歡自己的缸底能長出厚厚的“綠毯”,但實際上,有的綠毯是膜狀綠色藻,如果從缸上面俯視,斑斑駁駁的不會覺得多好看,但如果在缸的側面降低角度看,因為視角的關係,綠色會連成一片,看上去就像是綠毯。

    真正能形成綠毯的,是綠色的附著性短絨藻。很短、很綠、很軟就像草地上的嫩草一樣。

    這種附著性短絨藻不僅好看,而且有一定營養,其營養性僅次於綠水中的單胞藻類,而且因為柔軟密實,如果養魚可以對魚起到保護作用,防止魚在缸壁上擦傷。這方面對龜影響就很小了!

    有時短絨藻之上,會覆蓋一層黑色的厚痂,一塊塊的影響短絨藻的生長,這種東西要及時擦去。

    上面介紹了龜缸內常見的各種藻類和其特點,對於有益的藻類我們可以適當保留,對於有害的嗎?儘量處理吧!

    其實,烏龜是一種比較皮實的動物,一般龜缸的藻類不會對烏龜造成嚴重的影響,我看到一些烏龜養殖場的水髒的那叫一個噁心,烏龜確比較健康。對藻類只要不影響景觀,也大可不必處理的很勤,頻繁的換水反而會對烏龜造成應激性傷害。

    對於龜背上的藻類,我覺得雖然對烏龜有一定的影響,但也不必天天處理,長著的危害總比天天刷洗龜殼要小的多。

    雖然我不支援培養綠毛龜,但是不可否認,沒有切實地資料支援綠毛龜的壽命會短於正常的烏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年種植金蟬的柳樹需要什麼樣的肥料施肥,而且對金蟬沒有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