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庚申初冬
-
2 # 土行者
自“土十條”頒佈以來,土壤修復行業立即成為環保產業的風口。隨後國家土壤保護政策密集出臺,2017年12月,土壤汙染防治法二審透過,2018年有望正式出臺。準確把握未來土壤修復行業發展趨勢,才能更好的推動土壤修復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土壤修復技術、裝備快速發展
目前,國內外汙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種類繁多,優劣難辨,需要對其進行科學的評估,才能為修復技術的篩選和實際應用提供依據。中國土壤修復行業起步較晚,相關技術積累遠未達到國外的深度和廣度。
近年來中國不斷出臺政策,在土壤修復技術、裝備上頻頻發力。
在土壤修復技術方面,2017年4月,《“十三五”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對不同用地土壤修復技術提出了不同要求:開展農用地土壤汙染防控與修復技術;工業用地土壤汙染修復與安全開發利用技術;固體廢物處置場地土壤汙染控制與修復技術;礦區土壤汙染控制與綜合修復技術;土壤汙染監測預警與風險管理技術。
在土壤修復裝備上面,2017年10月,《工業和資訊化部關於加快推進環保裝備製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從水汙染防治裝備、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裝備、土壤汙染修復裝備等八個重點發展領域,提出了今後一段時期行業亟待攻克的關鍵核心技術裝備的研發方向。
圖表1:重點領域土壤汙染防治裝備
2018年1月,《土壤汙染防治先進技術裝備目錄》中提出15種先進技術裝備,包括汙染土壤異位淋洗技術、土壤與修復藥劑自動混合一體化裝置等。
圖表2:土壤修復技術、裝備政策彙總
未來數年,在政策、資本的支援下,土壤修復行業技術、裝備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土壤修復行業體系趨於完善
土壤修復產業鏈涉及前期土壤汙染狀況評估,中期土壤修復工程的設計運營、土壤修復裝置的生產,後期土壤汙染治理效果等主要環節。
圖表3:土壤修復產業鏈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各種汙染日益嚴重,土壤修復產業逐漸興起,土壤修復產業鏈也正逐步完善。目前,國內的一些科研機構開始研究土壤修復專案,同時國外的一些土壤修復諮詢機構,如荷蘭DHV集團進入國內,帶動了國內修復產業的意識、技術和市場的發展。在北京、上海、南京等經濟相對發達且汙染場地較多的區域,也迅速湧現了一批土壤修復工程類企業。土壤修復產業正在逐步形成上中下游的產業鏈,從土壤汙染專案的檢測到風險評估,再到修復工程的實施,以及相應的修復裝置生產供應等,使得土壤修復的產業鏈逐漸實現有序化和細分化。
土壤監測領域前景遠大
中國土壤修復市場廣闊,當前受汙染耕地面積已經超過5000萬畝,再加上過去粗放發展產生的受汙染工業用地。粗略估計,當前中國土壤修復市場需求規模已經超過萬億。
因此中國土壤修復行業最為熱門的是汙染場地修復,由於城市範圍的擴容,以前的工礦企業用地逐步變成了城鎮建設用地,但工礦企業用地當年遺留的汙染亟待治理,場地修復成為行業焦點。而耕地修復市場隨著國家對確保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的重視逐步落實,也開始壯大。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土壤修復技術尚未完善,土壤修復成本較高,政府與業主不可能承擔如此高額的修復費用,去對所有汙染土地進行修復。
隨著國家與社會對環保要求的提高,準確監測土壤汙染風險成為土壤修復相關者的首要之選,因此土壤修復前期工作-土壤監測、土壤汙染修復風險評估將會獲得爆發性發展。
圖表4:土壤修復行業市場結構(單位:%)
當前土壤監測領域參與者較少,包括科研院所、小型監測企業和大型土壤修復企業。因此在土壤修復企業中,“全能型”企業可進行汙染場地調查、風險評估、修復施工等,業務基本覆蓋土壤修復各個環節,更具競爭優勢,成為土壤修復行業崛起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
3 # 行行查
土壤修復領域細分為場地修復、耕地修復和礦山修復,現階段土壤修復集中在工業企業場地修復和部分耕地修復,雖然場地修復的支付主體仍以地方政府為主,但其修復+土地出讓的模式使得支付主體意願充足,且後端的土地出讓有力保障了土壤修復的資金需求。
由於耕地修復在付費端主要依靠中央財政資金,因此近年土壤修復市場的高增仍是場地修復拉動。根據中國環聯的統計,2017年市場規模同比增長23%至90億元,而根據各上市公司的收入和新增訂單情況和我們對場地修復的市場空間測算,我們預計2018年實際土壤修復市場規模約為15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7%,而隨著各城市工業場地土壤汙染的詳查和建檔的完畢,土壤實際修復的市場仍具有高爆發的潛力,也保證了上文測算的場地修復空間在2019-2020年的釋放確定性。
一是對於汙染者責任明確的地塊,責任人承擔土壤治理的工程費用,由汙染方出資給具有相應資質的土壤修復公司進行治理,政府職能部門負責監督並驗收。
二是無法落實汙染責任人的地塊,但該地塊的使用人是未來規劃用地的受益人,採用受益方或使用方進行承擔治理費用。
三是財政直接出資進行治理,由於中國土壤汙染的複雜性和責任難確定性,大量的被汙染土地難以界定責任人又缺乏良好的收益機制,這部分土地治理只能依靠政府資金。
四是BT模式,對於土壤修復金額較大的可以採用此模式,由政府對地塊進行招投標,土壤修復公司中標後自行墊資進行修復,專案驗收完成後由政府進行回購,可以減緩政府的資金壓力。
五是PPP模式,透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的模式進行治理,一方面可以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土壤治理,同時可以解決資金的缺口。
政策出臺和中央修復資金的回升預示行業有望出現拐點。2019年土壤汙染防治法正式實施,配套出臺的《汙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試行)》等檔案逐步對行業的技術、修復效果等進行規範化。
請至網站www.hanghangcha.com
回覆列表
打廣告呢吧。
都是環保圈裡人,誰也不比誰傻,誰接觸的資訊也不比誰少。你的問題林玉鎖主任早就提出來過,只不過目前實施難度太大。不僅有技術上的難度,更主要來自於工期的壓力。
現在各種土壤調理劑、土壤修復藥水層出不窮,你們代理的是哪一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