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老師說高考

    許多職業諮詢機構和心理學專家進行職業諮詢和職業規劃時常常採用的一種方法就是有關5個“W”的思考的模式。從問自己是誰開始,然後順著問下去,共有5個問題:

    (1)Who are you?你是誰

    (2)What you want?你想幹什麼

    (3)What can you do?你能幹什麼

    (4)What can support you?環境支援或允許你幹什麼

    (5)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最終的職業目標是什麼

    回答了這五個問題,找到它們的最高共同點,你就有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第一個問題“我是誰?”應該對自己進行一次深刻地反思,有一個比較清醒地認識,優點和缺點,都應該一一列出來。也就是要全面瞭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幹什麼、在眾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這個問題是我們進行規劃的核心和關鍵。這一環做不好或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問題。

    我們該如何對自己進行全面的分析呢?總結起來,方法大致有以下一些:

    1、透過進行一些自我感悟的小活動,來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如直覺的我,內心獨白等小活動。

    2、透過父母親、親朋好友的描述與自己自身的對照,完成自我反省,如照鏡子活動等。

    3、接受標準化的心理測驗,透過專業的測驗結果客觀地瞭解自己,如各種能力測驗,氣質測驗,興趣測驗等等。例如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MBTI職業性格測試、DISC性格分析等。

    第二個問題“我想幹什麼?”是對自己職業發展的一個心理趨向的檢查。每個人在不同階段的興趣和目標並不完全一致,有時甚至是完全對立的。但隨著年齡和經歷的增長而逐漸固定,並最終鎖定自己的終身理想。

    世界上的職業可以說有千萬種,看似千頭萬緒,雜亂無章,但心理學家已透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了將這些職業歸類的方法,比如有些職業要求從業者喜歡與人打交道,像企業中的公關人員,而如果一個公關人員偏喜歡整天在家做學問,那他很有可能做不好這個職業;有些職業要求從業者喜歡鑽研思考,像科研人員;有些職業要求從業者喜歡感性創造,比如畫家等等。那麼,我們可以把職業活動興趣分成以下九個方面,可以透過這幾個方面來進行一下匹配。

    一、 喜歡使用工具:喜歡運用技能、操作方法和工具、機器打交道,典型職業有機械師、電腦組裝與維護人員等。

    二、 喜歡感性創造:喜歡想象,並加以具體化地製作或創造某種東西,具有創造力。典型職業有畫家、作家、建築師等。

    三、 喜歡錶現自己:喜歡引人注目,展示自己的特長。典型職業有演員、模特、主持人等。

    四、 喜歡控制與影響:喜歡管理或經營活動,對事件或他人形成影響。典型職業有企業顧問、銷售人員等。

    五、 喜歡幫助別人:喜歡幫助他人,為他人提供支援。典型職業有護士、教師等。

    六、 喜歡計劃與細節:喜歡有計劃和規則,希望遵照既定的安排完成工作任務,關注細節或資料。典型職業有會計、審計師等。

    七、 喜歡挑戰冒險:喜歡接受有挑戰性、有風險性的活動,典型職業有警察、登山運動員等。

    八、 喜歡與人打交道:喜歡與人溝通,與人接觸的活動。如公關人員,人事主管等。

    九、 喜歡鑽研思考:喜歡運用分析與推理,花工夫進行思考和深度研究。典型職業有哲學家、投資分析家等。

    第三個問題“我能幹什麼?”則是對自己能力與潛力的全面總結,一個人職業的定位最根本的還要歸結於他的能力,而他職業發展空間的大小則取決於自己的潛力。對於一個人潛力的瞭解應該從幾個方面著手去認識,如對事的興趣、做事的韌力、臨事的判斷力以及知識結構是否全面、是否及時更新等。

    探究這個問題,其實最後透過實際工作體驗最能清晰的明瞭。也就是生涯體驗。除了查閱資料,聽行業精英作報告以外,學校、特別是家長如果能夠給學生提供平臺,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些實際的工作,或者與工作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對自己的能力、潛力有客觀的認識。能夠幫助他們重新審視自我。規劃自己的職業定位。

    第四個問題“環境支援或允許我幹什麼?”這種環境支援在客觀方面包括本地的各種狀態比如經濟發展、人事政策、企業制度、職業空間等;人為主觀方面包括同事關係、領導態度、親戚關係等,兩方面的因素應該綜合起來看。有時我們在職業選擇時常常忽視主觀方面的東西,沒有將一切有利於自己發展的因素調動起來,從而影響了自己的職業切入點。而在國外透過同事、熟人的引進找到工作是最正常也是最容易的。當然我們應該知道這和一些不正常的“走後門”等歪門邪道有著本質的區別。這種區別就是這裡的環境支援是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的。

    明晰了前面四個問題,就會從各個問題中找到對實現有關職業目標有利和不利的條件,列出不利條件最少的、自己想做而且又能夠做的職業目標,

    那麼第五個問題有關“自己最終的職業目標是什麼”自然就有了一個清楚明瞭的框架。最後,將自我職業生涯計劃列出來,建立形成個人發展計劃書檔案,透過系統的學習、培訓,實現就業理想目標。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要有生活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一分鐘的目標。”的確,社會環境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我們要想取得成功就得不斷地適時調整自己,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職業生涯目標的設定也是如此。

    在確定了職業生涯目標之後,,就要制定相應的行動方案來實現它們,把目標轉化為具體的方案和措施。在這一過程中高中階段比較重要的行動方案有文理的選擇、將來的學科選擇、高考填報志願專業的選擇,院校的選擇等。要根據自身在觀念、知識、心理素質與能力等方面與自己的理想的職業目標要求的差距制定有效的計劃。根據實際情況的發展,不斷調整計劃,並在每個階段落實好計劃,最終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啤酒杯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