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迴廊橋4

    我覺得大詩人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的最後兩句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渾然天成,意境最美的。

    因為當時詩人正在攀登鸛雀樓,要看得遠,就是再上一層樓,很符合當時的意境!

  • 2 # 杜新1

    自然是王維〈使至塞上〉裡的在“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為前導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千古名句了。說其渾然天成,不只在它的對仗之工,還在其用語之樸,無需“花言巧語”,“筆下生花”,如同白描一般就把塞北邊疆的雄渾壯美的自然風貌,又借雄渾壯美的自然風貌而把詩人遼闊的胸襟,愛國的情懷,以及雖然沒有在詞句中出現,但卻明顯能夠使人感覺到的邊關將士的艱苦和豪邁表現出來,正如古人所說的“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豈非渾然天成的佳句中之佳句?此外,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之句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亦是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異曲同工,“渾然天成”之句,亦是王維詩句的特色之一。就不在此贅述了。

  • 3 # hushouchang

    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就象一幅美麗的風景畫面一樣。但在這幅畫裡又流露出作者深厚的個人感情在裡面,這就是對朋友的真情依戀,它彷彿就象滾滾東逝的長江水一樣,綿綿流長,永遠沒有盡頭!

  • 4 # 轉角競技

    1.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閣序》

    2.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3.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4.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唐;杜牧《江南春絕句》

    5.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宋;秦觀《鵲橋仙》

    6.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唐;李白《早發白帝城》

    7.醉裡挑燈看劍,夢會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 5 # 牛皮刀鞘

    以下所選12句均符合上述條件,均不需要翻譯,其作者距離我們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但他們用最普通直白的語言,用最簡單明瞭詞句,卻表達了極其深遠博大的意境,讓人讀後流連忘返,讚歎不已!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取自唐·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此句本意是對文章而言的,主要說文章質樸明快、自然清新的,但內涵頗廣、意境博大,被後世廣泛用於文章、書畫、花草、鳥獸、音樂建築、人品、美人……

    2、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南北朝民歌·佚名《敕勒歌》)

    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最簡潔明快的節奏,卻給人呈現出最青蒼蔚藍的天空、無邊無際的草原、成群結隊的牛羊……一片生機盎然的北國風光,如詩如畫……

    3、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唐·王維《終南別業》)

    七情六慾、五味雜陳皆隨風散,雜去則心靜,心靜則神凝,大自然即我,我便是大自然!心隨景走,我隨心走,走到水絕處,而抬頭看來,雲生於天際,呵呵,雲聚則化雨,雨落而水生,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啊!這種境界也許只有王維吧,太高了,多說半句都是對詩人的褻瀆……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唐·李白《贈汪倫》)

    據說,桃花潭並無桃花,僅是潭水名。而詩人用潭水深度比擬和汪倫的友情,賦予潭水和桃花友情的寓意,同時,也讓友情因為桃花潭水而極富詩意、及其浪漫……

    5、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唐·杜甫《春夜喜雨》)

    在我學詩的歷程中,這句詩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一個“潛”字和一個“潤”字,讓我知道了什麼是“大美唐詩”;一句“潛入夜”和一句“細無聲”,又讓我知道了什麼是“渾然天成”,什麼是“毫無雕飾”!

    6、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正是對這句詩的閱讀,開始了我對生命、人生的思考:與博大無窮的自然宇宙相比,人類如草芥,何其渺小!然而人類畢竟是人類,在消亡和延續、悲觀和樂觀、忍受妥協和積極抗爭之間,最終選擇了後者!

    7、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偉大詩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能把複雜的哲理用最平常的語言向讀者呈現,除非目不識丁,否則任何人都會從這句淺顯易懂的詩句中讀出隱含的深奧哲理,比如“事中迷”、“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井蛙觀天”、“丟了習慣,撿了芝麻”……

    8、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唐·李商隱《題西林壁》)

    喜歡李商隱的人都知道,李商隱的詩作絕大多數都隱晦難解,而且尤其喜歡用典,然而此詩無一典故,語言直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富含哲理,非常少見。

    9、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宋·王安石《北山》)

    “我在郊野坐得很久,心情悠閒,細細地數著飄落的花瓣;回去時,慢慢地尋芳草,到家已是很晚”。每讀此句,我都會有強烈的感慨:一個偉大的改革家,在志向破滅後,他的內心應該有多麼強大,才能做到心如止水,才能做到“細數落花”和“緩尋芳草”呢?

    10、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滿腹經綸的孟浩然,曾經仰天長嘆,發出“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的吶喊,徹底忘記功名利祿,拋卻煩惱,竟在一個普通的農莊中,面對一回雞黍飯的普通款待,用直白如水的農家語寫出這首極具田園風格的詩作,被後人傳送,呵呵,這也許就是佛家“放下”的境界吧。

    11、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魏晉·陶淵明《飲酒·其五》)。

    偉大的陶淵明,偉大的詩作,田園詩人的鼻祖,不需要多解釋,只需要默默誦讀、慢慢體會……

    12、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把這句詩放在最後,是因其最符合提問者預設的條件的“渾然天成,毫無雕飾,凝鍊簡潔,意境極高”。詩人的筆下給我們呈現出一個景物獨特、幽深寂靜的場景,字裡行間充滿超脫、隱逸、逸緻的情趣,就像某人所說的那樣:“其閒適的情境讓後世人心嚮往之,人們渴望在某個曲徑中通向一個達觀、閒適、自得的所在,就像作者一樣”。

    其實,只要心中無礙,處處皆是幽徑。境界真高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羅和梅西哪個職業生涯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