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985227503372

    複姓的來歷有幾種情況: 一、由封邑而來。 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記述為:周朝時有個名叫魏顆的人屢立戰 功,受封於令狐邑,後人遂以“令狐”為姓;又如段幹氏,老子裔孫李宗受封於 段幹,其後人遂以“段幹”為姓;此外,還有梁丘、上官、羊舌、鍾離等複姓, 都屬這種情況。 二、因居地而來。 如東郭氏,周朝時齊國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國都臨淄東郭的,後人遂 以“東郭”為姓;又如閭丘、南門、西門、南宮、濮陽等複姓,也是因居地而得。 三、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 如司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亓官、巫馬、樂正、左丘等複姓都由官名而來; 公羊、子陽等複姓由王父之字而來; 公孫、仲孫等複姓由爵系而來;叔孫等複姓由族系而業。 司馬遷因為“李陵案”而受宮刑,他的兩個兒子司馬臨與司馬觀怕被株連,就改 名換姓,隱居鄉里。兄弟倆各取“司馬”中的一個字,哥哥在“馬”字左邊加兩 點,改姓“馮”;弟弟在“司”字左邊加一豎,改姓“同”。又如歐陽這個複姓, 有的簡化為姓歐,有的簡化為姓陽。鍾離簡化為鍾,公孫簡化為孫,等等。 一些複姓來源: 百里 1、出自姬姓,以封地為姓。周朝時,有姬姓虞華人,入秦後,授予百里作采邑,其後代子孫就以封地名為姓,稱百里氏。 2、以人名為姓,是春秋時秦國大夫百里奚的後代。周初,周武王封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二兒子虞仲的子孫在虞國(在今山西平陸縣北)。春秋時,虞仲有個後人叫奚,因住在百里鄉,又稱百里奚,他在虞國任大夫。公元前655年,虞國被晉國所滅,百里奚和虞君都當了晉國的俘虜,成了奴隸。這時,秦穆公向晉獻公求親,晉獻公就把女兒嫁給他,同時把百里奚也作為陪嫁的奴僕之一送往秦國。百里奚不甘心做奴隸,就在半路上逃跑了,可不久又被楚人捉去,成了楚國的奴隸。秦穆公是個有雄心壯志的國君,一直在收羅人才,他聽說百里奚是個有才幹的人之後,決心把他追回來。他怕用重金去贖會引起楚國對百里奚的重視,就按照當時奴隸的身價,用五張羊皮把他作為逃奴贖回來秦穆公同百里奚交談後,對他大加讚賞,封他為大夫。百里奚的後代子孫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稱百里氏。 第五 出自田姓。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為了消滅各地豪強的殘餘勢力,曾經把戰國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國王的後裔和豪族名門共十萬多人都遷徙到關中房陵(今湖北房縣)一帶定居。在遷徙原遷徙原齊國田姓貴族時,因族大人眾,故改變了原來的姓氏,以次第相區別,分列為第一氏到第八氏。首遷者往第一門,為第一氏;田廣之孫田登遷往第二門,為第二氏;田廣之孫田癸為第三氏,以次類推,田廣的田英最後遷徙,住在第八門,為第八氏。第五氏就是其中的一支。這一支後來出了不少名人,所以作為顯姓收到《續百家姓》中。 第一至第八等姓,後來都改為單姓"第",現在保留複姓的很少。 據說現在臺灣還有人姓第五。 東方 1、出自上古伏羲氏。伏羲氏裔孫中有個叫羲仲的,出於震位(震位在八卦中主東方),世代執掌東方青陽令。他的後代子孫遂以東方命姓,稱東方氏。 2、出自張姓,是漢代文學家東方朔的後代。東方朔本姓張,他的父親張夷在他出生以前就去世了,母親田氏生下他三天後也死了,他右鄰居撫養成人。因為他出生時正值東方天亮,所以起名叫東方朔。他的後代子孫遂以東方為姓,稱東方氏。 東郭 出自姜姓,是齊國公族之後。古代外城城郭。春秋時,齊桓公有子孫住在都城臨淄外城的東門一帶,稱為東郭大夫。其後代子孫遂以居住地命姓,稱東郭氏。 東門 出自姬姓,以居住地命姓。春秋時,魯莊公有個兒子叫公子遂,字襄仲,在魯國任大夫。他家在魯國都城曲阜的東門旁邊,人稱東門襄仲。當時魯文公有個寵姬叫敬嬴,同襄仲的關係很好,襄仲就勸魯文公立敬嬴所生的兒子倭為太子,但受到大夫叔仲的反對。襄仲後來出使齊國,他私下要求齊侯支援倭繼承魯國君位。齊侯正想拉攏魯國,便答應了。魯文公死後,襄仲在齊國的支援下殺死了文公正夫人所生的公子惡何公子視,立倭為魯宣公,由襄仲執掌國政。當時魯國有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個家族,稱為"三桓"。三桓一直在擴張自己的勢力,威脅到魯君的地位。襄仲竭力維護魯君,多次企圖剷除三桓,卻沒有成功,因此同三桓成了死對頭。襄仲死後,他的兒子公孫歸父繼任大夫。公元前591年,魯宣公去世,季孫氏乘機譴責襄仲過去立宣公是"殺嫡立庶",驅逐了公孫歸父。公孫歸父逃往齊國,後來以東門作為姓氏,其後子孫遂以東門命姓,稱東門氏。 段幹 以封邑名為姓。春秋時,有一個哲學家叫老子,他後來被尊為道家的始祖。老子名叫李聃,他的孫子李宗在魯國任卿士大夫,享用"段"那個地方的物產,後來又受封享用"幹"那個地方的物產。他的後代子孫就以封邑名命姓,或者姓段幹,或者單姓段,或者單姓幹。 段幹複姓後來有的改為單姓段,有的改姓單姓幹。 端木 春秋時期,孔子有個得意門生叫端木賜,字子貢。他是河南浚縣人,善於言辭,精通經商之道,孔子稱他為瑚璉(古代宗廟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來比喻有立朝執政才能的人)。 4.複姓變單姓的方式是多樣的。 “孫”、“袁”、“馬”可能是從“公孫”、“軒轅”、“司馬”等姓簡約而來。 “朱”和“田”則可能是“豬”和“天”之音。 金代女真人改漢姓,《金史》記載“兀顏曰朱”和“呵不哈曰田”。 “兀顏”和“阿巴嘎”(即“呵不哈”)分別是女真語的“豬”和“天”;他們嫌“豬”太鄙俗,“天”又太神化,於是用“朱”和“田”來替代。 古代“齊魯”是東夷之地,“東夷”又是女真之先;幾千年前當東夷語言發生變化時,齊魯地區的“天”“豬”兩族,可能也改成了“田”“朱”兩姓。 司馬遷因為“李陵案”而受宮刑,他的兩個兒子司馬臨與司馬觀怕被株連,就改 名換姓,隱居鄉里。兄弟倆各取“司馬”中的一個字,哥哥在“馬”字左邊加兩 點,改姓“馮”;弟弟在“司”字左邊加一豎,改姓“同”。 歐陽這個複姓,有的簡化為姓歐,有的簡化為姓陽。 鍾離簡化為鍾 公孫簡化為孫 首字可為單姓的複姓:夾谷、左丘、宗正、巫馬、顓孫、聞人等。 二、制度: 因過繼、收養等關係改用他人姓氏,及後歸宗,要求恢復本姓者,稱為複姓。清制,凡官員複姓,京官由各該衙門諮部,旗員由本旗諮部,分別取具同鄉京官印結和本佐領圖記。在籍候補漢京官,由本籍總督巡撫諮部;外官,由所隸總督巡撫諮部。漢軍複姓者,由本旗諮報戶部,戶部按檔而復,准予歸宗者,仍移諮吏部複姓,凡吏員出身者,皆不準歸宗複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湯羊肉鍋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