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25372067741

    1、王政時代,羅馬僅僅是一個以羅馬城為中心的小王國,國王從名義上到實際上都是君主,實行的就是君主制,國王大權獨攬,高高在上,高人一等。

    2、但是帝國時代卻有所不同,公元前509年羅馬廢除了“王政”,學習希臘改行共和制。從那之後羅馬人名義上是崇尚平等,反對獨裁。即使經過了蘇拉的改革,羅馬人共和的觀念一直沒有淡漠,從蘇拉到凱撒再到屋大維。儘管羅馬的元首權力越來越大,越來越近乎於獨裁,但是他們卻並不承認自己是國王或者皇帝。從屋大維的公元前27年一直到戴克裡先登位的公元284年,這三百多年裡,羅馬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雖然大權獨攬,他們在實際上就是國家的君主、皇帝,但是他們名義上仍然實行的是共和制,最高統治者下設元老院。而且最高統治者的頭上有一大串的頭銜,如羅馬第一公民、執政官、保民官、軍隊統帥、大法官、大祭司等等,這些頭銜集中於一個人的頭上代表著這個人的權力,但是他們卻不稱自己是皇帝。而且要注意第一公民意味著這個實際上的皇帝,在名義上是與其他公民地位相等的,只不過是排第一。所以在戴克裡先之前雖然羅馬帝國實際上實施的就是帝制而名義上實施的仍然是共和制。

    3、284年戴克裡先登位後,將頭上的一大堆頭銜去掉了,只留下了一個頭銜“主和神(Dominus et deus)“。這與此前的羅馬皇帝十分不同,此前的皇帝通常自稱為元首或第一公民,有著某程度平等與民主的意味,當然只是在名字上。戴克裡先在其頭銜上移除了所有的虛假稱謂,將其自身設定為最高君主。其不再出現在平民面前,如果有訪客時,則訪客需要俯臥於地上,不可直視皇帝,以視隆重,以訪客只被允許輕吻皇帝的外袍底部。

    4、君士坦丁大帝登位之後頒佈了“米蘭赦令”,從此備受迫害的基督教終於合法,君士坦丁臨終前受洗正式成為基督教信徒。從此之後,基督教一步一步的成為歐洲的精神領袖,而一個霸主要想成為皇帝就要接受大主教或教皇的加冕,這樣君權神授的開始,意味著歐洲從名義上到實際上真正開始了帝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溥儀在東京審判中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