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58786613831

    壯族一般為木棺土葬。由於長期受漢族影響,其喪葬習俗現已多與漢族相近。有些地方為父守孝32天,為母守孝40天。部分地區有“揀骨重葬”的習俗,即人死埋葬後若干年(一般為三年),將遺骨揀出,放入瓦罐(稱金壇)內密封再葬。大新縣等部分壯族地區土葬數年後揀骨入甕,然後葬於崖洞裡。

    瑤族的喪葬以棺殮土葬為普遍。死者以木棺入殮,棺較簡單,以四塊木板相拼即成。家族一般無固定墓地。成年人死,如男者,入殮前須有親友為其剃頭;屬女者,須由親友為其梳頭;剃、梳完畢即滌淨其身,穿上新衣,由“道公”為死者唸經超度後,便可入殮封棺,擇日埋葬。兒子要為父母守孝。但各地還有不同的喪葬形式,如金繡大瑤山區,除土葬外,還有火葬和掛葬。火葬即入棺用火焚化,然後收揀骨灰,再行安葬。掛葬是小孩死後,用破絮或棕皮包裹,置於竹筐,懸掛在村旁樹林裡讓其腐爛。南丹大瑤寨瑤族還有實行崖葬的,以天然崖洞為墓室,人死後,親人即負屍到墓室內的大木棺裡裝殮。

    仫佬族家中老人、婦女去世,都得向親友報喪。有“買水”為死者沐屍的習俗。給2死者洗澡剃頭後,穿新衣(衣要單數),然後抬到堂屋放在地上,家人要打赤腳以示孝敬。一般都請師公來為死者打齋超度。孝子要帶孝、守孝。多行一次葬,逢上家中發生不幸才有揀骨重葬。如屬非正常死亡,其葬儀還有特殊的做法如屬兇殺,必須舉行“過火煉“形式,即燒起火堆,法師手持一草人(代表死者),口唸經咒走過火上,家屬亦隨後走過,認為這樣做家人可以避免再生不幸。

    侗族的喪葬以棺殮入葬為主。在入殮時,有放少量銀子在死者口中的,有在死者手裡放一團糯飯的,然後請道公給死者打齋超度,親友送牲禮向死者祭奠,再抬往各姓氏的公共驀地埋葬。葬後設靈堂於堂屋,奉祭一段時間。個別地方有停棺待葬之俗,即逢八月谷熟不下葬,於“不吉利”之年不下葬,其妻子有孕不下葬夫等,因此要在山野中搭蓬停棺,短則一、二年,長則十餘年再葬。

    毛南族人死要請道公唸經送葬,也有買水為死者洗身的習俗。下葬前要以雞血淋墓穴,為死者及子孫祈求吉祥。下葬後頭一個月,每天須上新墳、祭祀供奉。過去,母親死了,作兒子的要抹黑臉到舅舅家去報喪,還得跪迎舅舅來辦葬禮。父母去世,子女要守孝,並在頭一年的中元節(農曆七月十四),在田邊插青竹,以示給父母“分田”。

    京族為父母和前輩辦喪事是非常隆重的。過去父母死後,要為死者修齋作道,俗稱“做功德”。父母病逝,孝子要到族內各家去報喪,如果是母親去世,還要派一族兄到外家報喪。死者入殮之前,孝子要用熱水為死者抹屍,抹後由孝男或孝女給死者穿上一套麻制的新衣。男屍須戴一頂黑布帽;女屍則要用黑布包頭,腰束一條白帶,腳穿黑布尖靴。死者經道公“師傅”作法後入棺、封棺,擇日修齋作道,請親友們來弔喪,然後出葬,葬後再一新泥填,俗稱“復墳”。若1認為葬地不好,滿三年後進行復檢葬,要在重陽那天才能開墳拾骨,擇定吉日再葬。

    廣西的其他少數民族,如苗、侗、回、彝、水、乞佬等埋葬大都也實行土葬。喪葬一般也有超度亡靈的習慣。各民族都有一些不同的葬俗。

    苗族家中死了人就不請道士唸經超度,不帶孝,不在家中停棺,葬禮從簡,葬後不立墓碑,清明也不去掃墓。處理喪事完畢,家庭的子女成員則要到親戚家住幾天,以示消災吉利。

    水族家中的父母病故,孝子須到舅家報喪,跪迎舅舅來辦喪,如遇非正常死亡,則先用火燒,再將骨灰裝入小木盒土葬。

    那坡的彝族人死後要叫親戚到家裡來唱哀歌一天一夜,一般第二天即土葬。出葬時隨同要埋上牛角,據說是老虎怕牛角,為了防止老虎跑來吃屍,所以下葬時要埋上牛角。

    回族的喪葬儀式比較特殊,人死後要求迅速埋葬,停屍在家不能超過三天,多數情況是早亡午葬,晚亡次晨葬。回族實行土葬,下葬不用棺材,有公用運屍的木匣“經匣”。死者的葬禮在清真寺舉行,由阿訇主持。葬前要用水洗屍,待親屬見死者最後一面後,要用二丈多白布為死者裹屍,男死者要戴白帽,女的要做頭蓋,也有讓死者穿數件用新白布做成的無領無袖的屍衣。然後由阿訇主持葬禮為死者祈禱。葬禮結束後,將屍體裝入“經匣”送至墳地埋葬。屍體的放法,必須頭朝北,腳朝南,面向西。葬坑上覆蓋木板或水泥預製板,然後堆土封墳。回族有公共的驀地,不與其他民族共用墳山,下葬時不放任何殉葬品。葬後第二天去“走墳”掃墓,以後逢空閒或回民三大節日或父母的生卒日都去“走墳”。受漢族影響,清明節也有去掃墓的,但掃墓時不帶任何祭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體育教學的構成要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