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說精神

    其實飲酒與服藥行為本身就經過避免同時存在,因為酒精與很多藥物成分是存在化學反應的。

    酒精與安眠藥的同時服用的隱患

    事實上在很多酒精戒斷綜合徵的治療中都會提倡使用一些苯二氮卓類鎮靜安眠藥物,比如氯硝西泮在酒精戒斷、酒精中毒、酒精所致精神障礙中的使用都十分普遍。但這種普遍意義的使用有個前提條件就是一般不會與酒精的繼續攝入同時存在,更多的類似替代酒精和治療戒斷綜合徵產生的焦慮、抑鬱和嚴重的失眠問題。

    那如果服用安眠藥的同時繼續飲酒呢?這種情況也時常遇到,多為患者來源前因為大量飲酒導致的嚴重的失眠和焦慮情況,這個時候有些患者就會自行服用手裡的安眠藥物助眠,但他們常常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又吃藥又喝酒還是睡不著??甚至有時候需要服用更大劑量的安眠藥才能入睡,而這樣的劑量往往大道超過藥品說明書的安全劑量?

    原因其實不難理解,以苯二氮卓類安眠藥物為例,飲酒時GABA受體的強化效應被耐受,所以苯二氮卓類藥物激動GABA受體的效應自然受到影響,有所衰減。所以最直接的結果就是需要服用更多的藥物去激動GABA受體,達到鎮靜助眠的效果,所以很容易出現藥物濫用和藥物成癮問題。

    所以說飲酒後服用安眠藥是會出現需要增大藥物劑量去達到睡眠作用的特殊情況。

    飲酒與睡眠的誤區

    很多人錯誤的認為喝酒睡覺是個好辦法。醉酒確實可能會讓人入睡,甚至是喪屍意識,昏迷不醒但這不單單是睡眠問題,而是可能涉及到酒精中毒的問題,所以依靠飲酒入睡,我們一般稱為酒精濫用,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如果飲酒後再大量服用安眠藥,那就是酒精濫用+藥物濫用。

    希望更多的人能摒棄飲酒後入眠的壞習慣,我更覺得這像是無節制飲酒的藉口,不應該存在。
  • 2 # 不藥博士

    很多睡不著的朋友,或者有心事的朋友,總會借酒消愁,還是睡不著,就加吃安眠藥助眠,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酒精對人體的作用方式比較特別,少量的酒精對中樞神經表現為興奮作用,量多一點則表現為抑制作用。而安眠藥主要是起鎮定、抑制興奮的作用,所以如果吃了安眠藥,又少量飲酒,就產生了“正負抵消”的效果,如果過量飲酒,則是雙重抑制,可能會造成昏睡、昏迷、血壓下降,甚至出現呼吸停止而死亡的風險。

    這僅僅是從宏觀層面說了安眠藥與酒精是不能同時服用的原因。

    以苯二氮䓬類藥物(**西泮類)為例:

    在藥品說明書,慎用的情況中,清楚的寫明瞭:本類藥物與酒及其他鎮痛、抗抑鬱藥合用時,可彼此增效,應調整用量。嚴重的急性乙醇中毒,應用此類藥物,可加重中樞神經系統抑制作用。

    對於平常不怎麼喝酒,酒量又不行,又服用了安眠藥的話,建議及時進行催吐,避免造成嚴重的後果。

    尤其是地西泮,應用比較廣泛,親脂性更高,很容易穿越血腦屏障,這一方面,能快速發揮治療作用,但另一方面,也能更快的與酒精達到雙重抑制作用,更需要及時的處理。

    對於一些嗜酒如命的人來說,如果突然的戒酒,會表現出顯著的興奮,並從輕度震顫及焦慮,到驚厥和震顫,甚至死亡。臨床上對於這類人群的酒精戒斷治療,恰恰是苯二氮䓬類藥物,但這並不是說,這類人群喝完了酒就服用此類藥物用於戒斷治療,而是需要表現出明顯興奮時,才可以使用,而且臨床中一般首先採用相對保守的劑量,以避免過度鎮靜,所以可能需要多次給藥,而非一次性給藥治療。

    【不藥不藥】簡介

    生命科學博士,執業藥師,高階營養師,守護生命健康,拒絕偽養生,手把手調養一個健康的你!

  • 3 # 冰城藥師

    安眠藥在臨床上也稱催眠藥,常見藥物包括艾司唑侖、咪達唑侖、阿普唑侖、地西泮、勞拉西泮和硝西泮等,無論哪一類催眠藥,用藥期間都是不宜飲酒的,存在哪些安全隱患呢?舉一個我們最常用的藥物地西泮(安定)來說明:

    飲酒後服用地西泮:正常我們人體服用地西泮是 代謝清除的,但是飲酒後,酒中的乙醇含量就會降低地西泮的吸收速度,的效果。

    飲酒後服用咪達唑侖:有資料研究顯示可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血壓降低、呼吸不暢或是窒息的風險。

    總結與建議:無論是飲酒後服用安眠藥還是服用安眠藥後飲酒,都會增加兩者的中樞抑制作用,出現過度的鎮靜、嗜睡及精神運動功能損害等副作用。

  • 4 # 汐煒醫生

    酒後服用安眠藥會有怎樣的安全隱患?

    首先要勸你儘早打消這個冒險的舉動。

    我們都知道,這些安眠藥都屬於神經系統的抑制藥,而酒精在人體內也是先產生興奮,隨著攝入濃度的增加後期轉為抑制。

    這樣,我們的體內就存在2種抑制劑,而且會隨著二者的互相反應而加速藥效。

    比較輕的結果是,酒精加重了安眠藥的鎮靜作用,引起人們睏倦、嗜睡,或者活動障礙,造成宿醉反應,增加摔倒、受傷的風險,當然同時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發生機率。

    當神經系統受到嚴重抑制時,就可能出現意識障礙,輕者出現意識清晰度的降低,現實中,我們家經常看到有人飲酒後“斷片”,重者可能出現昏迷、休克、甚至死亡,據說,喜劇大師卓別林就是死於酒後服用安眠藥。

    除此,酒後服用安眠藥還會抑制呼吸和迴圈系統系統,引起血壓降低、呼吸困難,嚴重者出現呼吸衰竭。

    臨床上,經常會用安眠藥輔助戒酒

    很多酗酒的人都存在酒精依賴。也就是說,在完全或部分停止飲酒後會出現一些症狀:身體的不適,震顫、幻覺、譫妄等。然而在這些人想要嘗試戒酒時,又很難透過自己毅力擺脫酒癮。

    早期的戒斷症狀常出現焦慮、不愉快、抑鬱,還可能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冷汗、心慌等不適,比較有特徵性還有震顫,通常發生在停止飲酒的7-8小時之後,震顫部位包括手腳、眼瞼,嚴重者不能站立,拿不起筷子。後期則可能出現震顫譫妄,這屬於最嚴重的的戒斷反應了。

    臨床上,會採用替代治療,也就是在患者停止飲酒後給予苯二氮卓類,目的是替代酒精的作用,減輕患者的階段反應。但注意,臨床上,是首先將飲酒減半,逐漸停酒後給予相應藥物,而對於急性的酒精中毒患者,仍不敢第一時間應用安眠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力所能及隨遇而安怎麼接下一句?